第34页
蒋皇后表情严肃了一些,问∶“肃王那边……安排好了吗?” “人已经安排出去了。”喜春轻声道∶“只是公主这么一去,会不会察觉什么?” “一个丫头罢了,能察觉什么?”蒋皇后道,想了想还是不放心∶“你派人盯紧了,不要有差错。” “奴婢明白。” . 萧寅初点了几个人出宫,华丽的大马车先去了肃王府,又换了一顶青蓬小车从偏门悄悄出来了。 天气太冷,街上没什么行人,但不妨碍萧寅初愉快的心情,她撩开一点儿车帘,看见路边零星几个摊贩在叫卖∶“人好少呀。” 花镜刚装好手炉,摸了摸温度不烫手了,递给公主∶“您拿着这个,今儿特别冷,您看街上都没几个人。” 她只带了聂夏和花镜,还有一个赶马的车夫,车夫在车外高声问∶“公……小姐,我们去哪啊?” 聂夏及时制止了车夫脱口而出的称呼,萧寅初的声音从车内传来∶“去永福巷的城隍庙。” 花镜奇怪道∶“您要去拜城隍庙吗?” 萧寅初摇摇头,问她∶“我让你带的东西带全了吗?” 花镜拍拍荷包,里面是些散碎银两,还有一块贡墨∶“照您的吩咐,都带着呢!” 城隍庙挺远的,马车走了好一会才到。 直到完全停稳,聂夏跳下车∶“三小姐,我们到了。” 花镜撩开车帘,萧寅初好奇地探出头—— 城隍庙很小,香火还算鼎盛,只是今天雪大,没什么人来祈福。 青蓬马车规制太小,平时都是肃王府下人出行乘坐的,也就没配脚凳。 花镜跳下车后没寻到合适的代替,只好轻踢了一下聂夏∶“愣着干嘛呀?” 聂夏一愣,连忙半跪在地上,好让公主踩着他膝盖下来。 萧寅初扶着他的肩,轻轻巧巧下来,花镜为她披上斗篷∶“奴婢陪您进去。” 聂夏拍拍衣裳站起来,车夫老杨已经栓好了马,一回头笑道∶“聂小兄弟,怎么了这是?”咋个还脸红了呢? “没、没有。”聂夏连忙摇头,抱着剑拔腿跟了进去。 进了庙才发现,这里真的格外小。 进门左边是几个卖贡香的妇人,右边是解签处,穿过中庭就是神像所在。 庙后种着一棵巨大的榕树,上面挂满了许愿的红绳,蜿蜒的粗壮树枝遮盖在庙宇上面,因为满身红绳,显得有些滑稽。 若是春夏来,这里应该是绿意盎然,别有一番滋味的,可惜正值隆冬,全都是树杈子。 “要奴婢买些贡香吗?”花镜轻声问,她们一进门就被几个卖香的老妇人围住了,朝她们兜售各种各样的香纸贡香。 萧寅初扫视了一眼,朝她们走近了一步。 这一下仿佛招了苍蝇堆,老妇人们兜售的声音此起彼伏∶“姑娘,瞧瞧我这香,是上好的檀香哩!不贵,才两个铜板!” “您瞧瞧我的,我这是求姻缘专用的姻缘香,可灵了!” …… 花镜和聂夏连忙将她们挡在一边∶“安静一些,别碰我们家小姐!” 萧寅初看了眼另一边空空如也的解签处,问∶“请问,那边原来是不是有个解签写信的朱秀才?” 几个老妇一听,兜售的热情也没了,看向她的表情顿时有些暧昧∶“这几日找他的姑娘可真不少,朱秀才他呀……哎,入了冬,他娘老毛病犯了。” 花头巾的大婶说∶“他娘那病也有几年了,今年特别严重,都不知道能不能过去这个年。” “要我说啊,那般遭罪早走了也好,走了朱秀才没准能认祖归宗了!”年纪最大的大婶挎着竹篮子,似乎说了什么不该说的,捂着嘴走了。 “那,几位知道朱秀才住哪么?”萧寅初轻声问道。 “庙后面那个莲子村,最破最旧那户人家就是!” 萧寅初点头,示意花镜从几个答话的老妇那买了些香烛,几人没想到今日这么冷清也有生意开张,眉开眼笑道∶“找朱秀才的姑娘里,就数您最大方!” “您不知道路吧,我带您去!我对那熟!”花头巾的大婶干脆挎起篮子,热心地要陪萧寅初去。 “那就有劳大婶了。”萧寅初对她笑了笑,这一笑不得了了,花头巾的婶子都愣住了。 “我在城隍庙卖了这么多年香,都没见过你这么好看的小姑娘,别是什么仙子下凡吧!” 去莲子村的路很近,萧寅初没怎么费心就找到了。 花头巾的大婶示意了一下不远处的茅草屋∶“朱秀才就住那边,您去吧,我回去给家里的娃儿做饭了。” 萧寅初点头,花镜嫌弃地看了看四周∶“您找这个人做什么啊?这里怪脏的。” 朱秀才家很小,很窄,望过去黑洞洞的,柴门外放着不少包装精致的盒子,想来像几个老妇说的那样,找他的小姐挺多的。 “聂夏,去敲门。” 柴门轻扣,却许久没有人应答,聂夏轻轻一推,门就开了。 他不知所措地望向公主,花镜一瞪眼:“哑巴啦,喊人啊!” “有人在家吗?” “谁啊?”屋中终于有了应答,很快钻出来一个身穿补丁长衫的年轻男子,他长得瘦高,皮肤有些黑。 正是萧寅初特意要找的人——朱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