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节
书迷正在阅读:绿仙、娇软老婆,在线饲蛇、霓裳铁衣曲、硬核系统让我当大佬[七零]、娇软老婆,在线饲蛇、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我真的只想搞事业[快穿]、魔君听见我要攻略他[穿书]、我,萨摩耶,可爱崽崽、当炮灰美貌值爆表[快穿]
如今两地已经彻底打通,当地的刘知府更是让两地百姓多来往。 加上刘知府带过去的橡胶技术,以及占城稻,让当地百姓很快接受如今的生活。 水泥官道建好,更是让他们知道,做天齐国百姓有多好。 朝廷还免了他们一年的赋税,实在是缓解了他们的压力。 中间也有问题,刘知府的信件里说,河辉国一些旧党还想夺回河辉土地。 当地早有准备不说,还被当地新成立的伐木会打跑。 南齐府的伐木会虽然刚成立没几个月,但已经组织起来。 按照他们的话来说,日子从未这样好过,凭什么让他们再回去。 刘知府说,这些人以前是伐木的奴隶,每日砍树,但是没有一点酬劳,完全是家奴。 让他们过之前的日子,他们第一个不同意。 只要南齐府越来越好,根本不用担心这里的安全。 而且南齐府也建了个蒸汽纺织厂。 当地的纺织行业也有自己的特色,刘知府准备大力发展。 这些也得了工部的支持。 从朝廷工部安排下去的官员,很快就会过去,帮助他们在当地修建工厂。 同时,还有比独国的比独港同样在修建。 宁安州跟比独国之间的道路修了一半,招募不少周围的百姓修建,不过道路太长,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但那边的比独港已经在动工了,两边同时做事,效率会快很多。 珊珊那边来信,说是那边想做工的百姓很多,而且天齐国以外的百姓工钱便宜,今年的速度应该会加快一些。 预计永康六年,道路跟港口都可以大致完工。 而她,应该会在永康七年,或者八年的时候回京。 也就是下次乡试结束,程亦珊相信自己,可以靠着宁安州乡试成绩,被提拔上来。 纪元嘴角微微上扬。 他也相信。 这封信先回了,又让人加急寄出去。 其他的信件一一拆封。 肃州的情况更好一些,如今的肃州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富裕地方。 一座水泥工厂,足以带动当地的税收了。 加上水泥厂大部分利润也发给工人们,也算给天下的工厂做了榜样。 蔡丰岚把那地方治理的极好。 吏部的任命文书也在今年年初发了过去,蔡丰岚会是肃州正式的知州。 白和尚在第三个任期,辗转去了粤地,信里他说,他已经蓄了头发,不过在粤地又有种想剃发的感觉。 没办法,那里实在是太热了。 白和尚在粤地为罗定州的通判,在他的扶持下,当地的工会,工厂都有序展开。 白和尚还道:“工会在此地,简直一呼百应。” “本地宗族势力很强,既好也不好,但工会也算契合他们的想法。” “他们对蒸汽船非常感兴趣,还有一家子的船只,从天竺回来,最远的,像是从地中海而来。” 白和尚说的地中海,就是纪元给的名字。 跟纪元猜测的差不多。 地中海附近的罗马帝国发展也很迅速,他们虽然还未开启工业文明,但商贾贸易还是很频繁的。 因为橡胶的缘故,跟粤地的交易量越来越大。 这样的交易并不意外。 船只的技术也在迭代。 最好的技术,肯定还是蒸汽船,太子参与的那部分。 纪元回信,让白和尚所在的罗定州进献海外宝物给太子。 相信太子,肯定会很感兴趣。 还有建孟府的殷博士,殷博士说,当地的炼铁行业也形成了规模,开了蒸汽炼铁厂。 当地知府牵头的,还跟上司请求,让殷博士也参与。 不出意外的话,殷博士不再是学官,而是职官。 毕竟当年的蒸汽机研究,也是他最先牵头的。 这事被建孟府知府知道,肯定是要拉着殷博士一起做事的。 天齐国各地,都已经习惯蒸汽机,并且抢着建造蒸汽厂。 如果说最大的蒸汽水泥厂在肃州。 那最大的蒸汽纺织厂,就在松江府。 黄阿婆建起来的纺织厂,招收了近三千的女工,如今都是熟练工了。 像南齐府想要建造纺织厂,就要从黄阿婆的厂子里请人去帮忙。 所以纪元所在的工部,特意单开一个部门,把厉害的技术女工招进工部,成为工部女官,便能去支援各地。 此事也有人反对。 可还是那句话。 谁家没有女儿。 越是大家族的女子,越容易学到这些技术,越能掌握知识。 堵住这条路,也是堵住他们自己的路。 加上纪元在这几项事情上,简直说一不二,推进的也很迅速。 整个天齐国,都在因为新技术的产生,而发生变化。 科举同样在变革。 已经有了小范围的工科考核,rou眼可见,以后会越来越完善。 变革是很难,但又不是那么难。 毕竟这些变革,是可以看得到的。 各地越来越多的水泥道路,越来越多的橡胶轮胎。 以及各地的蒸汽工厂。 还有占城稻,麦子良种,都在以超快的速度推广。 可最让人惊讶的是。 各地百姓的识字率,似乎在这几年里,增长的格外快。 但凡进了什么农会工会的,至少都会写自己的名字。 不认字? 不认字学啊。 别人都能学会,你也可以的。 最简单的一二三四,最简单的名字,你们也可以的。 扫盲,并非是从孩童开始,应该从大人开始。 便是七老八十了,也是可以学的。 而他们也可以影响自己的下一代。 这样的变化,让这个几百年的帝国,好像焕发出不同的生机。 只是外面的生机,跟京城的沉闷,似乎有些割裂。 别说外地进京的官员了。 就算是跟外面联系紧密的官员,都能感受到京城,或者说皇宫的沉闷。 六月份,从粤地过来的官员回京述职。 他想跟人讨论工厂建设的问题,却发现大家在吵什么大学士谁来当。 他还想问问蒸汽船的研究如何了,海运真的需要这种好东西。 可根本没人回答。 他们只会说,皇上跟太子因为这件事争吵的厉害,你可别说了。 这是怎么回事啊! 外面工厂办的如火如荼,你们都不知道吗? 还好有年轻官员拉着他道:“你傻啊,这些去工部,工部都有答案。” 粤地官员无语,闷头去工部。 好在,工部还是新气象。 在工部得到想要答案之后,这位官员看了看皇宫方向。 他并不知道要怎么形容皇宫的景象。 纪元却是知道的。 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