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节
书迷正在阅读:绿仙、娇软老婆,在线饲蛇、霓裳铁衣曲、硬核系统让我当大佬[七零]、娇软老婆,在线饲蛇、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我真的只想搞事业[快穿]、魔君听见我要攻略他[穿书]、我,萨摩耶,可爱崽崽、当炮灰美貌值爆表[快穿]
程亦珊喃喃道。 又听到这个名字了。 程亦珊脸上被涂得很黑,身上的衣服从往日舒适的丝绸变为粗制的麻布。 她并未觉得不妥,反而绑紧腿上的缠布,好让布鞋更紧一些,再把身上的麻绳缠绕几圈,确保绳子不会脱落。 而绳子的后面,拖着一个骨瘦如柴的妇人,妇人在板子上蜷缩着,整个人昏昏沉沉,不时吐出秽物。 程亦珊感觉到不对劲,便停下脚步,熟练帮母亲清理嘴里的脏东西,再让母亲歪着躺,否则会被呕吐物呛到。 “亦淮,你看到母亲吐东西了,记得喊我。”程亦珊声音沙哑,完全听不出之前的娇嗔。 被喊亦淮的,是程亦珊七岁的弟弟程亦淮。 他手上也牵着一根绳子,绳子后面是双目失明,面容呆滞的程大人。 七岁的程亦淮要带着双目失明的父亲往前走。 十七岁的程亦珊要拖着生病到昏迷的母亲一步步前行。 这是流放。 是犯人流放。 他们这一家是罪犯。 若非李首辅的人暗中照顾,不知道还要面临什么。 程亦珊抬头看看,巴蜀的冬日跟京城不同。 还好没有下雪,只是风太大了,山路太难走了。 程亦珊的眼底平静,默默带着母亲往前走。 好在其他犯人走得不算快,她能跟得上。 程亦珊又回头看看。 也因为母亲太瘦了,瘦到她都觉得没有重量,再这样下去,她都能时时背着母亲前行。 巴蜀,滇州府。 她可以的。 她可以撑起这个家,也可以到滇州府宁安州。 “别打!别打了!我招我马上招,是我偷的,我贪的,别打了。” 程大人忽然要挣脱绳子,手腕上的伤口血淋淋的,显然不是头一回了。 他的精神一会好一会坏,眼睛也是在受刑中瞎掉。 程亦珊拉住弟弟,再去安抚父亲:“爹没事了,我们都没事了,我们出京城了。” 出京城了。 没事了。 这些话让程大人安静下来。 流放的队伍并不在意这边的情况。 负责押送的差役更是习惯。 要不是这个女子。 程大人这一家,早就死在流放路上。 李首辅的人不好照顾得太明显,却也暗暗敬佩这个小姑娘。 他好像记得,这个小姑娘以前不是这般? 程亦珊把绳子换了方向绑,避免碰到绳子碰到其他勒伤。 换绑的时候,程亦珊甚至还腾出手摸摸弟弟的头,以示鼓励。 “走,继续往前走。” 第128章 第128章 宁安州。 纪元赶在化远四十年的年末回来一趟, 待到初六再回镇南关。 不是他想回去。 而是那边一切都刚刚起步,也不如宁安州省心。 当然,即便如此, 他在年节的时候, 肯定还是要回来的。 宁安州刘同知翘首期盼, 得到消息之后, 立刻安排人迎接。 总算在两地交界处,接到他们的知州大人。 虽说刘同知都要比纪元大一轮还要多了,可他对纪元的态度,却是十分恭敬。 刘同知一边陪同,一边汇报宁安州的情况。 从纪大人八九月份离开,一直到现在十二月才回来。 虽说两地距离不远, 不管什么事都能及时沟通,加上宁安州这边的情况又比较稳定,所以基本上没什么大事。 只要按部就班执行纪大人的计划即可。 可大家心里还是不舒服啊。 去年的耕田方法不用多说,稻鸭鱼自然还要一起养。 宁安州橡胶染布也在正轨当中。 唯一要注意的, 就是大家买牛的事。 要给养殖场一些帮助, 还要平衡当地牛价。 虽说本地人挣钱不少, 但外来的养殖户若是想借机抬价,都是不允许的。 刘同知道:“六个养殖场,其中四个都很老实,那两个虽然有想法,但却不敢做。” “今年大家情况确实好了很多,耕牛进出咱们都有登记。” “如今宁安州差不多有一千九百多头牛, 平均下来, 十九户一头。” “不过翻过年,这个数量应该会增加, 六个养殖场有三百多头陆续生了小牛,差不多年后就能出栏。” “咱们还鼓励其他养殖户过来卖牛,差不多能稳定在十六户一头牛上。” 纪元一边听一边点头。 虽说十六户一头牛,听着也很寒酸。 但对比去年二十七户一头牛,实在好了很多。 “那就行。”纪元道,“注意防治春天牛羊病,大海那边的学生如何了。” 安大海办的牲畜学堂,也一年多了。 手底下也有二三百号学生,真正学得不错的,有五十多人。 就算只有这么多,却也让本地兽医技术大大提高。 有些兽医甚至被滇州府其他地方的人请过去帮忙。 特别是本地那六家搬过来的养殖户,最喜欢本地的兽医。 特别是大海,大海简直是技术扶贫来了。 大海四处奔走,也攒下不少银子,还托人寄回家了。 往外走一遭,大海也是收获不少。 纪元见到他的时候,身边还跟着不少学生。 安大海不厌其烦教学,但该严厉的时候还是很严厉的,竟然颇有些当年赵夫子的感觉。 纪元去镇南关的时候,邬人豪是跟在身边,大海还在这边教导大家兽医技术,再加上继续之前带来的书籍,算是边教边学。 众人吃了顿饭,把最近的事情都说了遍。 大海还道:“按照现在的速度,估计等到明年,至少十户一头牛了。” 不用纪元说,大海就道:“我知道,这数字还是很不好,所以把租牛的事情铺开,那就更好。” “而且我发现,本地有一种牛,体格硕大健壮,如果能培育个新种,说不定效率会更高。” 大海说着,把自己的想法一一讲了。 这都不用纪元管,安大海已经着手改良本地的牛种,按照他的经验,这样培育出来的耕牛耐力会更足。 这种事纪元只有答应的份。 等大海自己说完,也颇有些不好意思:“哎,还是要先做,做成了再说。” “好,那就等你做成功。”纪元笑着道。 除了耕牛的培育之外。 稻种的培育也是关键。 纪元是在宁安城附近开辟了一块试验田的,主要培育优质的稻种。 本地的气候不用说,如果找到合适的稻种,甚至可以一年三熟。 这块试验田里,汇集了滇州府各地的稻种,还有经验的老农打理。 不过如今的这块田地里,虽然稻子比其他地方健壮饱满些,却也没有那么夸张。 牛的事差不多解决了。 稻种的培育还是要上心。 纪元之前给大家写信的时候,都提了一嘴,让天南海北的同窗同年们,帮他收集当地最好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