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节
书迷正在阅读:绿仙、娇软老婆,在线饲蛇、霓裳铁衣曲、硬核系统让我当大佬[七零]、娇软老婆,在线饲蛇、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我真的只想搞事业[快穿]、魔君听见我要攻略他[穿书]、我,萨摩耶,可爱崽崽、当炮灰美貌值爆表[快穿]
而这样的事,还在镇南关各个地方出现 。 化远四十年结束之前,谁会想到,他们镇南关的改变会这样大。 甚至比宁安州的改变还要彻底。 邬人豪在其间也跑了很多地方。 他带着手下的兵士,既是示威,也是震慑,还是练兵。 衙门的官员累得够呛,可今年要离开的那位主事,却得到了纪知州的大力推荐。 直接把对方推到滇州府府城。 滇州府的知府爽快答应。 也就是说,过了年之后,他可以直接去省会任职?! 虽然都是滇州府,但滇州府内部也有不同啊。 这是边关城池,那边是省会啊! 有人感慨道:“纪元,还真是笼络了所有人的心。” 这话确实没错。 镇南关上下,上到同知,下到百姓,甚至奴籍的一些仆从,看纪元的眼神都写满了一件事。 原来天底下真的有青天大老爷! 纪元则坐在知州府里,看着手底下绘制的田地图册。 终于,田地图册,人口清查,彻底完成了。 整整三个月的时间,他一点也不敢停歇。 若不趁着镇南将军被带走,当地的豪绅地主还未找新的靠山,就把这些事一一清理,那以后更加难办。 毕竟这些人跟其他势力建立联系,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纪元趁着他们还没反应过来,便给一窝端了。 他也算借着朝廷的威慑,让这些人得以伏法,也让镇南关以外的人不敢多说。 这个时候替这些豪绅们说话,很容易被打成镇南将军的同伙。 一层层布局,一层层谋划,这些辛苦总算没有白费。 要说后面的事情多吗? 多的。 镇南关各地的田税,有的甚至交到五年后,有的人户迟迟收不上来。 陈年旧账都要一一再查。 但好在,大部分百姓都已经安顿好了。 基本上所有的人户都有了自家的土地。 又一年的春耕来临之前,他们可以跟宁安州的百姓一样。 一起耕种自己的田地,一起养自己的稻鸭鱼。 纪元起身,看着外面天光初见,晃了晃神,这才发现又是个白日了。 他就算瞌睡再少,也不能天天熬大夜吧。 纪元伸伸懒腰。 接下来终于可以休息几日了。 纪元甚至还算了算时间,估计徐大人他们一行,要在路上过年了? 说到这个。 纪元还迟迟得不到另一个消息。 京城的程家。 程教谕家的亲戚。 纪元拜托李首辅帮忙,也不知道事情能不能成。 当时是化远四十年五月送出的信件。 他让信使加急送过去,那也要七八月份才能收到。 如果李首辅处理得快。 他最近倒是能收到加急文书。 最近镇南关的事情虽多,但他也没疏忽这件事,可消息迟迟不来,他也没办法。 交通还真是大问题。 通讯也是大问题。 程大人家的事需要担忧。 好友们的情况同样也很在意。 特别是蔡丰岚跟李锦,今年的会试年,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考上。 他们读书都非常辛苦,希望今年的考试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 不过如今纪元再想起科举的事,倒恍如隔世。 外放不过一两年,再想想考试的事情,真的好像过去了很久。 怪不得当初正荣县的聂县令那样“清澈愚蠢”。 没办法,读书跟科举,真的完全两回事。 纪元趁着自己这会还有精神,给好友老师们写信。 顺便再问问程大人家的近况。 李首辅出手,应该问题不大吧? 纪元的信件寄出没几日,还真收到李首辅送来的信件。 程大人家的事,有消息了。 纪元赶紧拆开信件,竟然是李首辅的亲笔。 这信件说了程家的情况。 跟纪元猜测得没错。 没有根基的程家,成了工部夺权争利的一个炮灰。 对方“证据确凿”,还找到程大人贪污行宫银钱的人证物证,根本无从辩解。 加上皇上对程家人本就不喜,直接判了个程家流放八千里,徒刑十年。 流放八千里,徒刑十年。 李首辅收到纪元的信件后,此事已经定下,不得翻案。 但他让手下跟程家人商议,改了流放的地方。 从八千里改为六千里,地点也做了变更。 程家,会来投奔纪元。 这甚至也是程教谕的想法。 天下之大。 他们能信任的人不多了。 信里还说。 如果不出意外,纪元接到信的时候,程家已经在流放的路上,他们九月离京,路上至少要走五个月。 九月出发。 如今是十二月底。 还有两个月。 纪元默默算着时间,好好的程家,怎么变成这样。 以他对程大人的认知,对方绝不会贪污修行宫的银子。 说不定他要是真贪了,反而会没事。 “柴烽,帮我注意流放到宁安州的犯人。” “若到镇南关的地界,第一时间同我讲。” 柴烽虽然不解,但立刻点头。 纪大人说的话! 一定要听! 不可以有任何质疑! 纪元想了想,又给武新府的董家写信,如果他家商队遇到流放过来的犯人,还请帮他留意帮忙。 董家接到信,自然立刻应下。 能结交纪知州这样的能人,是他们董家的荣幸。 现在的滇州府,谁还不知道纪元这名改革大将? 这名声,甚至传到了巴蜀。 而巴蜀百姓在意的不是纪元这个人,而是他传出来的稻鸭鱼种植方法,以及修水渠的顺口溜。 纪元甚至让李老爹他们,把修水渠的要点编成顺口溜,顺口溜通俗易懂,还容易记忆。 巴蜀不少勤快的山农,就是按这些顺口溜,试着修水渠。 “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