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节
书迷正在阅读:绿仙、娇软老婆,在线饲蛇、霓裳铁衣曲、硬核系统让我当大佬[七零]、娇软老婆,在线饲蛇、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我真的只想搞事业[快穿]、魔君听见我要攻略他[穿书]、我,萨摩耶,可爱崽崽、当炮灰美貌值爆表[快穿]
纪元少见拿不定主意。 这事也不好说出去。 他身边的好友高老四也好,白和尚也好,大家关系是好。 但他们都在全力备考,自己却有个备选方案,总觉得会打击大家的士气。 而且不是所有人都有国子监的名额。 一般来说,这推荐名额,大家根本接触不到,普通学生甚至都没听说过。 在知府,学政那一层,已经分完了。 他的这个,还是看在他潜力的份上。 不对,也有乌堂先生那两幅画的份上。 到底选哪个,还是要再看看。 其他的不说,先看看其他会试之人的文章好了。 这些文章并不难买,大家的主要竞争对象,除了往年的举人之外,还有新科举人。 新科举人的文章很好买,各地的乡试录基本已经在各大书铺了。 往年的文章倒是要找一找。 不过京城这边,想要看同考学生文章的人很多,甚至有些书铺把重点考生的名单都能拿出来。 按照他们的话说,那就是,今年新科举子好文皆聚于此,方便大家学习。 书铺甚至有个名单。 先把之前有才气但落地的举子名字列出。 接着再把天齐国二十六个府的解元列出。 天齐国的府,相当于许多朝廷的省,不过更为分散,这些解元就是各州府的第一。 这么一看,纪元算是建孟府的第一。 但他这样的第一,还有二十五个。 名单上还有一部分人,则是京城国子监的才子。 这部分人的名字最靠前,也是各大书铺认为,最有可能考中进士的。 无数建孟府人认为的天才纪元,在京城里面,也只是众多名单之一。 还因为他的年纪跟家世,以及在京城的名气,所以排名很靠后。 纪元,白和尚,高老四他们去买书的时候,去听了听名单,高老四道:“就纪元的名字上榜了,还在五十多名啊。” 五十多名,也就是这些书铺预估,纪元的成绩应该在三甲。 而三甲有多鸡肋,不用过多赘述。 只听旁人有人道:“他们这书铺的名单,每年大差不差,去年二甲三十三人,他们猜中了二十人!” 这比例,着实不小了。 所以只要能在名单上,且靠前的人,心里都会松口气。 或者说,只要能在这个名单上,便会非常高兴,像是已经中进士一般。 纪元看着自己的名字,五十九。 按照对方的预估,自己妥妥在三甲。 纪元道:“先买文章吧。” “这是他们的文章汇集,一本十五两银子。”伙计眼都不抬。 多少钱?! 高老四震惊:“十五两?!” 别说建孟府了,就算是书籍比较贵的正荣县,也不至于一本十五两啊。 “这是汇集,是我们老板从各省拉的关系,才从各家府学弄来的文章,你以为很简单吗。”伙计直接道,“去去去,不行你们凑凑钱,不要挡我的生意。” 原来是这么来的。 此间书店背后老板神通广大,跟不少府学的人关系好。 靠着这些关系,拿到府学的文章,肯定要出一大笔钱。 故而此书卖得格外贵。 十五两一本,里面是各省第一的文章。 还有国子监学生的文章,还按照所谓的排名,从一到七十装订好。 放到现在,这是不是精选作文集? 白和尚问:“那你们排名的时候,有看过里面的文章吗?” 白和尚心道,若看过纪元的文章,就不会把他排到第五十九吧。 “你们懂什么,这只看文章吗?难道不看出身,不看在哪读书?我告诉你们,国子监读书的,就是比外地的录取率高!” 此话一出,过来买书的不少学子脸色不佳。 纪元笑:“拿一本吧。” 说罢,把十五两掏出来,实在拿的他rou疼。 若不是他卖了幅画,是真的不舍得买啊。 那伙计说的话,应该不是假的。 放在现代来说,应该叫录取率。 不过他记得上辈子看过一篇文章,讲的就是古代科考。 其中有项排名,就是讲哪些地方的录取率最低,考生考上功名的比例最小。 意外的是,第一并非江浙,也并非闽地,更不是江西。 而是云贵。 当然了,这也并非定数,朝廷会根据情况一一调整,但他们身在其中,感受肯定会更深。 等着朝廷改变的时候,他们也只能被动接受,并无左右的可能。 纪元忽然想到什么。 政策变化。 此一条也要考虑进去。 如果按照正常来说,他三年后再考,十分稳妥,他也不是自夸,但也能稳进二甲。 可若是政策变化呢? 这有些不好说。 单论去年乡试,突然考了六天五夜,多少考生都承受不住这种压力。 这点也要考虑进去。 买完书跟笔墨纸砚回去,高老四道:“京城的东西也太贵了。” 这些纸张,比他们在府城买的时候要贵很多。 纪元想了想:“或许是我们买的地方不对,明日去外城边上看看那。” 此地学子聚集,可能会涨价的。 三个人随意找了个饭馆,准备吃了饭再回去。 武营他们今日被喊去五王爷府中,估计要晚上才回。 “这也太没意思了,竟然一个云贵学子的名字都没有。”其中一人带着口音道。 纪元看了他们一眼,见他们手里也拿着文章汇集,不过跟大多数人一样,都是只翻开排名,不看文章内容。 云贵太远,文章怕是不好弄。 但纪元知道一点,最近几年那边学风兴起,学生也多。 可是朝廷给的举人名额却不多,这也是竞争激烈的原因之一。 估计近几年那边学生刚刚起来,书店的老板关系却还未打通,所以文章名字都不在其中。 “或许,这东西也做不得数。”白和尚看向纪元,“我不认为你会排第五十几名。” “想来这汇集看似严谨,实则漏洞百出。” “天下那么多学子文章,不可能全都汇集在此。” 旁边云贵学生就是个例子,再者:“去年八月乡试,八月底出成绩,文章送到京城,再编成书,我猜测成书之人,根本没看文章,全都按照印象来排。” 白和尚说得清楚,纪元也点头,他买完这书,又听到伙计的话,多半知道这书买的有些亏。 好在文章不能作假,看看他们的文章也行。 而白和尚却是真的在为纪元打抱不平。 经历过青云寺那事之后,白和尚对纪元是真的佩服。 纪元笑:“他们排他们的,我们考我们的。” 纪元心里大概已经有了主意。 他还是决心认真考。 先不说自己本就倾向这个。 再者,控分的没有好下场! 不对,是谁也不知道时局变动,更不知道三年后会如何。 与其等着命运安排,不如自己主动一点。 二甲也好,三甲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