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言情小说 - 贵妃起居注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85

分卷阅读585

    助于江山的稳固。不过在现在那可就给太后亲政设置了极高的障碍,让一个三十 多岁,经历过不少风风雨雨,身体又算不上好的中年妇女来重新全盘学习这些知识,倘若就靠她自己的话,说不定等栓儿亲政了,太后还学不清楚呢。

    多 加一个徐循,情况其实也没好到哪里去。她们年纪到底要大些,比不上小孩子吸收得快,再说,这些官制背后的学问,亦无规律可循,不是你十分聪明就能眨眼间掌 握的。即使是囫囵吞枣,把这许多讲究给记在心里了,看奏章时也根本无法学以致用,只能是干瞪着眼睛,看着直打呵欠。

    就举一例子, 进士某甲,二甲三十四名出身,考中了庶吉士,散馆以后发为知县,这个任命十分简单,也未牵涉到该人的才干和政绩——庶吉士留翰林院学习的三年里是出不了什 么动静的,不过,发为知县意味着什么,这就要求看资料的人明白庶吉士不出京还有什么出路,这几种出路又分几等。

    庶吉士散馆以后, 去向也是不一,不过一般都以留翰林院为上上,不论做侍讲学士修史,还是加经筵官头衔给皇帝讲书,这都是入阁的通天大道,这是第一等的出路。第二等的出路便 是留京在科道做事,这也算是很高的起点了,不过没有在翰林院呆过,对将来入阁似乎也是有所妨害,一般说来都是入六科为给事中,虽然位卑,但权力重,也是出 成绩的好地方,至于去六部为主事,如都察院为御史,这都是较为次等的出路了,外放到外地州县做官,哪怕上来就是知县,但这也是接近于惩罚的贬用。

    要 是不懂这些,看奏章的时候也就看到一个人坐满三年馆,出去做知县了,似乎没什么不对的。看懂了才会诧异,才会发觉不对,才会招来司礼监、厂卫诸部详问究 竟,要问清此人是因何被贬——倘若这某甲是自己不知死活、行事无措,因此得罪了阁老遭到压制,那倒也罢了,若是因为朝廷中派系斗争至此,那便要提高警惕 了,朝中党争若到了频频殃及庶吉士这般清贵‘储相’的地步,朝政必然大受影响,这样的势头,必须坚决地遏制在萌芽时期。

    当然,这 是简单化的说法了,在实际中,即使是得罪阁老,也要弄清缘由,内阁学士擅权、弄权并非好事,若是不闻不问,发展到最后那就很危险了。若是派系斗争,真到了 发庶吉士为知县的程度,余下许多渠道也自然都有相应反馈,不至于这一眨眼间就给放过去了。不过,根本精神那是一样的,你不懂,就只能依靠别人,就存在了被 别人忽悠的可能,这权力——即使所剩无几,也就根本不是你自己的了,等到栓儿亲政的时候,要再收拢权力,难度势将比现在更高,甚至也有可能就根本收拢不回 来了。

    这官制的学问,可谓是浩若烟海,且不说别的,只说这某甲,外放做的知县,是上县、中县还是下县,也是大有讲究。局外人即使 是显贵如后妃,若无人指导,都很难弄明白这里头的学问,而她们又怎都是女儿身,亦非正经的天子,受不得翰林院的教育,太皇太后给两人找的教授,乃是章皇帝 昔日大伴,司礼监秉笔太监王瑾,他因是章皇帝的大伴出身,在司礼监地位也很超然,不过,一朝天子一朝臣,司礼监亦是如此,有王振在,王瑾不可能还和从前一 样风光无限,眼下这几年,也就是发挥余热,等到栓儿亲政,他也可以养老退休了。

    也许是从孙嬷嬷那里汲取了不少教学经验,王瑾给两 人上课时,态度虽然尊敬,但功课上却是半点也没有放松,容不得太后和徐循仗着身份怠慢学习。这三天一测五天一试的,比起栓儿几乎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徐循即 使只能算是做副手抚养,也没有轻松几分,左支右绌、挑灯夜战,甚至比当年选秀后学规矩时还要更辛苦几分。——且不说参政了,只说这观政,也是烧脑的活计 ——所谓留力免得抢风头,那都是无谓的担心,她要害怕的是自己跟不上课程才是真。

    倒是太后,到底是昔年跟随在太皇太后身边长大, 虽然没有刻意教育,但耳濡目染,幼时便对朝政人事有些了解,要比徐循更有些积累,兼且她兴趣更足,表现得便比徐循更为从容,不过却又不到游刃有余的地步, 这两人闲了还结成学习对子,愁眉苦脸地坐在一起玩升官图巩固知识,也跟着讨论讨论这些日子以来在仁寿宫翻阅的奏疏。

    “这个于廷益,升官真快。”徐循翻着奏章,不免也感慨了一句,“原来现在都是巡抚了。”

    巡抚亦算是封疆大吏了,权限不小,太后道,“这个于廷益的名字我好像听过的。”

    对 于深宫妇人来说,六部大概也就知道尚书的名字,于廷益本官是兵部右侍郎,巡抚是暂署而已,办完事本就该回来,只是因为地方上事务频频,才是‘一去不回’。 所以太后没听过他的名字,也十分正常,倒是对他有点印象,可说是于廷益宦海中的一项小小成就了。国朝官宦这么多人,他好歹是做出了点名气。

    徐循微微笑了笑,“他发迹也是有轶事的,那年大哥征乐安,汉庶人自缚出降,把他骂得抬不起头来的就是这人。大哥当时听了,心里也的确很是爽快的。”

    宫里的称呼礼仪有严格规定,譬如建庶人,虽然其曾登大宝,但后来被废为庶人,宫里以旧号称呼便是无礼。汉王一系,因造反也被废为庶人,所以言辞间就得注意着了,除非官方给恢复名誉,不然就得叫‘汉逆’、‘汉庶人’。

    “哦,是他吗?”太后仿佛有些印象,“当时好像还是小官吧?”

    “是御史,事后被大哥打发去巡按江西,在江西干得也很不错,”徐循平静地回答,见太后多少有些疑问地望着自己,她抿嘴一笑,才是揭开了谜底,“这个人上过奏章,抨击外戚之祸——我怎会不记得他呢。”

    虽然也没想过要打击报复,但是她难得有了麻烦,对上书的那位印象肯定深刻。——对于廷益发生兴趣的,也不止徐循一人,她身边的几个嬷嬷早就在王瑾那把什么都打听到了。从他发迹到升官的轨迹,一直都有人注意着。

    “此人巡抚外地已经有年了吧?”太后有丝诧异,“是何时提拔的呢?”

    自从太后准备秉政开始,清宁宫里也就多了些办过外差的内侍服侍,听到太后提问,一位曾在司礼监服役的小内侍便恭敬地道,“回娘娘,是六年前提拔上巡抚的。”

    章 皇帝的统治持续了十年,今年刚改元,也就是说,十一年前,于廷益还是个小小的御史,用了五年的时间便成为兵部右侍郎,外放为一地巡抚任职至今。其冒起不可 以说是不速了,即使可以推算出,他曾在巡按江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