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言情小说 - 科举之首辅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7

分卷阅读17

    西,便送宁砚往村口走去。

    在村口即将分别的时候,白淑兰单独将宁砚叫到了一边。

    “砚哥儿,不管这次乡试你是中还是不中,回来后,娘希望你能给秋歌一个交待。

    她比你大两岁,已经耽误不起了。”

    宁砚:“……”

    什么交待他当然清楚,他甚至都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但他毕竟不是以前的宁砚了,就算有了心理准备,心里的别扭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消除的。

    沉默了好一会儿,宁砚别开了头,心虚的说到:“娘,等我回来再说行吗?”

    “我会把你的话转达给秋歌。”

    白淑兰平静的说到。

    宁砚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但最后又将要说的阻止的话咽了回去,转而道:“娘,我只是心里有道坎儿没迈过去。

    等我迈过去了,我就给您和秋歌一个交待,该我承担的,我一样都不会推辞的。

    时间不早了,我出发了。

    娘您保重。”

    说完,不给白淑兰再开口的机会,宁砚转身就走上了出村的路。

    白淑兰看着宁砚的背影久久不语,直到陆秋歌叫了她一声。

    “走吧,秋歌,回家。”

    **

    乡试依旧在宁安府举行,但考试的贡院不是同一处。

    乡试的贡院规模更大。

    前院用来考试,后面则是阅卷的地方。

    乡试一共考三场,每场都是三天两夜,吃喝拉撒睡全部都要在贡院的号房,分别在九月三日、九月六日、九月九日举行。

    第一场主考四书,第二场主考五经,第三场考的是时务策。

    开考两天前两天会张榜公布座号。

    考试日黎明入场,对号入座。

    主考官由皇帝亲自委派,至各府府城主持乡试,该府的知府则担任巡考官。

    内、外帘官分别负责阅卷和监临的职务。

    为防止科举徇私舞弊,大凉有规定,乡试必须糊名。

    至于誊录,因为乡试考生众多,工作量巨大,所以除了京城上元府,其余诸府均没有实施。

    宁砚到宁安府的时候,已经是九月一日了。

    找了个地方落脚后,宁砚就去张榜的地方记下了自己的座号。

    第三天,也就是九月三日,天还未亮,宁砚便朝贡院走去。

    什么都不需要带,因为为了防止夹带,除了笔墨纸砚这些东西,饭食和夜里盖的被子都由贡院提供。

    贡院坐落在学府街,大门上正中悬“贡院”墨字牌匾,大门的东西两侧放置的有“明经取士”、“为国求贤”两块牌坊,衙门的衙役佩刀守在大门两侧。

    考生进入贡院前,依旧要经过搜身检查。

    在检查完后,有专人给宁砚发了三根蜡烛。

    这是三场考试的用量。

    进了大门后,不远处就是龙门,龙门又开四道门,传过去正对着的就是悬着“旁求俊义”的匾额。

    除一匾额外,还有两楹联,上书:

    号列东西,两道文光齐射斗;

    帘分内外,一毫关节不通风。

    左右是纵长五十多米的考室。

    宁砚还看到在院子的东南西北四角处都建的有瞭望台,站在上面的人可以将两侧考室纳入眼底。

    考室每隔上十米左右,也站的有府衙的人。

    比之院试严苛的不是一点半点。

    宁砚大致的打量了一下后,就找到自己的号房走了进去。

    号房的地方很小,一上一下横放着两块木板。

    上面的充当桌案,下面的就是凳子。

    晚上的时候两块木板一并就是床了。

    在当凳子的木板上还放着一床被子。

    宁砚翻了一下,一股霉味就冲进了他的鼻子。

    皱着眉头将被子推到一脚,又将脚旁的恭桶踢到木板下面,宁砚这才坐下,靠着墙壁闭上了眼睛。

    “咚~”

    一声沉闷的鼓声将不小心睡着了的宁砚惊醒,睁开眼睛时,已经能看到分发笔墨纸砚和试卷的帘官了。

    因为视线的原因,他看不到公堂上坐的主考官是谁,但能看到从考室一头往另外一头巡视的何才岩。

    当何才岩走到宁砚前方的廊道时,视线也只是在宁砚的身上一扫而过,与对待其他人并无不同。

    当宁砚拿到试卷后,先跳过了四道四书的题,先看向了试帖诗部分。

    才开始考试的前半天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用在他的弱项上是最好的选择。

    这次试帖诗的题目是:,一个很是中规中矩的题目。

    所有人都能写,但想写好,写的出类拔萃又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宁砚一只手缩在袖中,大拇指在食指的关节处来回的搓着。

    当开始答卷的鼓声传出之后,宁砚也久久没有动作。

    公堂内,有意无意注意着宁砚的何才岩看他久久不落笔,脸上也没有什么神色,眉头微乎其微的蹙了一下。

    主座上,一个身着红色官服,头戴乌纱帽的男人顺着何才岩的视线看去,面上无悲无喜,放在桌下的右手却将左手上的扳指转了一圈。

    足足半个时辰后,宁砚才提笔蘸墨,先在稿纸上将自己已经打好腹稿的诗写了下来。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皑皑山上雪,楼头卷帘观。

    檐流滴梅花,清孤不等闲。

    收笔后,宁砚又仔细的将试检查了两边,确定韵脚没有什么问题,才将稿纸放到一边,看起了其余的题。

    作者有话说:

    注:诗是我拼的,有卓文君的,有祖咏的,有郑燮的,还有一句周邦彦的,除了卓文君和祖咏的是原文,另外两人的我给改了一下,别当真了,╮( ̄▽ ̄)╭另外,明天应该还可以再见,(^ω^)12月29日留

    第14章 乡试结束

    四书的第一道题是这样的:“为政何使众星共北辰”。

    这句话是出自,原文是“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这道题就是为了让考生阐明“德政”与“众民拥戴”的义理。

    这种题对宁砚来说,就不像试帖诗那样让他为难了。

    类似的白话文词句在他脑中有一堆,只需要稍加雕琢,转化成文言文,再配以四书言论,两三百字的经义并不是难事。

    这次,宁砚没有思考太久,便开始落笔,因为是在稿纸上,不用写的太工整,思如泉涌之下写的更是下笔如飞。

    “伏惟德政,盖一‘仁’字也。

    尧舜有德,尊五帝而祭之;商纣无德,武周伐之,鹿台一炬,尽为焦土。”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