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言情小说 - 小地精三岁半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69

分卷阅读369

    受家道中落之苦!

    崔绿真不知道怎么把mama给惹哭了,着急道:“mama别哭,我会省着花的,我……”

    黄柔拉住她的手,“没事,大手大脚就大手大脚呗,咱们家有钱。”

    可崔绿真才不信呢,家里能有多少钱呀,她先把十八块多的欠账还清,被爸爸提醒过后,亲眼看着杨美芝把她的名字划掉,这才如释重负。还剩十块出头,她打算上百货商店给mama买个礼物。

    这一天,是星期六。她在新家门口的公共汽车站等到菲菲,两个人搭上汽车,先去南边自由市场看了看。

    秋收结束后,阳城市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民们的激烈讨论中,落实下来了。因为市级领导也拿不准到底允不允许承包到个人,干脆放任自流,以生产队为单位,民主表决,愿意搞责任制的就搞,不愿意的继续吃大锅饭。

    这可难坏农民们了,有的听说安徽四川搞起来后产量翻倍,农民们都出去打工挣钱了,谁不羡慕?可有的又说没有大锅饭吃后,许多没有劳动力的家庭眼见着就吃不饱了,过得还不如大集体时候。

    别的生产队,想要单干的远远超过想吃大锅饭的,可牛屎沟不一样,不仅因为还欠着两万元贷款,一旦分灶就要把贷款分到个人头上,更因为他们是刚被大自然狠狠地收拾过一顿,刚刚尝到“人多力量大”甜头的,他们对“集体”的依恋远远超过这世界上所有的农民!

    百分之八十五的社员都不愿从集体分灶!

    这可愁坏崔家人了,他们刚好属于那想要分出来单干的人家,因为崔建国当着队长,老二老三在外头工作,女人们都在厂里上班,光老两口既要挣工分又要养猪鸡鹅,忙得不可开交。才三四个月,崔老头和老太就累病了两次。

    不再依赖土地的儿女们有能耐了,自然不愿父母受累。兄弟三个商量一番,拿不准主意,又来找黄柔和顾三商量一番,决定崔顾两家都不吃大锅饭了。而同样跟他们一样要分出来的,还有邱家,张大力家,杨发财家……这样搞下来,其实也就是变相的施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了,他们几家是承包到户,其他人家是承包到组。

    为了公平起见,土地按人头分好份数,每个人头二亩山地一亩水田的组合,肥瘦搭配,采用抓阄的方式,崔顾两家运气好,抓到的都在家门口不远处,而且基本连成片,没有东一块西一圃的。

    杨家和张家就比较倒霉了,抓到的全是半山腰上,东一块西一块不说,离家也远,可把杨老太气得哟,指天骂地赖崔建国做了手脚。却也不想想,他们家周树莲和杨秋生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快一年了,不也死乞白赖的多要了两个人头的份?

    崔建国本身不善于辩解,况且他现在急着要进城给皮革厂帮忙,哪里稀罕跟她吵。嫌他当大队长做手脚是吧?那他就不当了,爱谁谁。

    而恰在此时,“大学毕业”的张爱国回来了,直接在公社分到一份革委会主任的工作不说,他还坚持要带领牛屎沟社员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直白点说,就是还要兼任牛屎沟生产队书记,队长是他安排的亲信。

    好家伙,崔家

    人嘴上不说,心里都唾弃呢,刚地震那年咋不见你回来临危受命?现在光景好起来了,你倒是会回来捡便宜,摘现成的果实!

    崔建国这几年可谓是尽职尽责,没想到临头被他摘走果实,心里也着实不舒服。可他也看得开,反正农民这碗饭他是吃够了,终于有机会摆脱,也算得偿所愿不是?

    崔家分到十四个人头的贷款债务,也就是二百四十元,抓阄当天就把钱交给生产队会计了。邱家一大家子在村里受尽白眼,早就想从集体分灶了,说分家说了那么多年没正式分成功,这次因为几百元的债务才彻底把这股粗粗的麻绳给解开,也算得偿所愿。

    其他公社和生产队,,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都纷纷往城里涌。而他们最爱去的就是城南的自由市场!

    此时的大垃圾场这儿,跟半年前又完全是两副模样了,人山人海!这样的人山人海跟以前的人山人海不一样,以前是卖东西的多,买东西的更多,今年却额外的多了另外一种人——站工。

    即出卖劳动力和技术的短期工人,都是从各个生产队来的农民,趁着农田里活计不忙,带上三两干粮,背着背篓,站在人多的地方等候招工。因为大型基建项目的增加,建筑工地用人量大大增加,许多包工头都会临时来这儿招几个短期工人,有时只是搅拌混凝土缺人手,去干个三五天能挣几块钱。

    这几块钱,带回家就是油盐酱醋,是儿女的学费,老人的看病吃药钱。

    崔绿真和胡菲一路走,一路觉着新奇,这个社会,好像又在以她们闻所未闻的方式发生着改变。半年前他们两家人盖房子还愁找不到建筑工人,一日一餐好吃好喝的伺候工人们,生怕他们不能按工期完成任务,现在满大街的工人,但凡有主家开口说要招工,立马几十名身强体壮自带干粮的站工围上来。

    他们有的是砖工,有的是泥的,有的水电工,有的木工……就算没有各类技术含量,也都是年纪轻轻身强体壮的好把式!

    甚至,她们还遇到了牛屎沟邱家的几兄弟,让绿真帮忙问问李家沟的食品厂招不招工,家里分到的土地眼看着就要种小麦了,他们想去干几天短工挣点麦种钱。

    现在的高氏老字号食品厂已经是大河口首屈一指的有名厂子,每年不止出罐头柿饼,现在又新开发出一种果脯——话梅!

    春秋正是野梅子成熟的季节,漫山遍野都是黄红色的梅子,随便摘一个擦去绒毛,咬一口能把人牙齿酸掉,除了怀孕害喜的小媳妇儿,农村没人敢吃。可高元珍愣是能想到,用一定比例的盐糖和黄酒浸渍这些梅子腌制出酸酸甜甜生津止渴的话梅来!

    而且,在不上一丁点色素的前提下,还能保持它们原本的□□和黄色,甚至红色,一个个看起来晶莹剔透,鲜嫩可口,饱满多汁,让人食欲大开!

    这样的野梅子就跟第一年的桑葚一样,野生的谁摘到算谁,自然有愿意挣零花钱的半大孩子帮忙,几乎是用零成本,再加几斤盐糖黄酒就能做出来。不过,跟商店里买的不一样,他们的没有用过防腐剂,保存时间不长,所以价格卖不贵,一斤也就挣块多钱。

    可饶是如此,高氏还是声名远扬!

    想到这茬,两个好朋友疯狂的吞咽口水。

    “幺妹?”俩人回头,原来是罗德胜在喊她们。

    “罗叔叔你怎么在这儿?不去卖人参了吗?”

    罗德胜哈哈大笑,他那标志性的络腮胡还在,只不过比去年打整得干净多了,人也显得年轻了不少,“人参早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