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当军嫂,被纯情硬汉宠上天 第95节
她不想白来这一趟! 第二天一大早,叶莺就出发去了粮食局,费了老半天劲儿,也没能见到安永波所说的那个局长。 倒是见了个处长。 那处长一听她是来开条子的,十分坚决地摇了摇头,“不行,不能开这个口子,太多人来开条子了,你再搞这么多玉米过来,市场都要被扰乱了。” 第129章 意外的收获,批条到手! 叶莺不死心。 “刘处长,想必你比我更清楚,上面领导前两年刚来咱们这儿视察过!”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里马上就要迎来巨大发展,即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您应该比我有更深的体会,近年来,是不是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到这里来投资来建厂、建公司了?” 刘处长点了点头,“这点你说的倒是没错。” “好。”叶莺继续说道:“到这里开公司的多了,就会有大量的岗位产生,用人需求肯定也会随之加大, “相继的也就会涌进来大批外地的工人。到时,您说,是不是粮食的需求量也会加大?” 刘处长继续点头,厚镜片后锐利的双眼直打量着叶莺:“没错。” 叶莺说得没错,随着改革开放,近年来的确越来越多的人口涌进来了。 其实她没做过相关的调研,只是按着安永波教的说法,然后再组织组织自己的语言。 “而且,随着制造业的兴起,厂里的用工需求只会多不会少。” 刘处长听了叶莺的话,眉头拢了起来。 他不得不承认,叶莺说得很对。 尤其是这两年,涌入粤省的人口骤增,虽然短时间不会缺粮食,但后面就难说了。 叶莺仔细端详刘科长的神情,知道他有在考虑,于是继续争取: “而且处长,我虽然每个月会采购进来这么多玉米,但不会有太多流通到市场上的。” “您知道蛇口有不少外资企业吧,我了解到有不少是生产饲料的。” “而目前他们生产饲料的原材料——玉米都是从隔壁的泰国、越南收购后运进来的。与其让其他国家挣这个钱,还不如让我国北部的老百姓们挣呢!” 刘处长沉思了半晌,“你是想,从北方收购来的玉米,一部分销售给这些国外的饲料厂?” “正是。”叶莺有些急切:“如果您愿意开批条的话,我能稳定供应玉米!价格由您说了算。” 在本省,玉米当做主食的现象并不普遍,所以如果只是进玉米给国外的饲料厂的话,理论上是允许的。 刘处长最终没同意,因为他说了不算,需要请示上面领导,所以让叶莺留个地址或者电话后,就让她离开了。 老实说,叶莺心里也很没底。 她基本上都已经明摆着告诉刘处长,自己是个二道贩子了,要是这条子能开下来,她怕是梦里都要笑醒。 就这么耐心地等了两天,叶莺意外在招待所等到了安永波的电话。 两人又在上回的茶楼碰了面,安永波递给她一个盖了章的条子。 所以,最终她是从安永波的手上拿到的批条。 “这...批条你是怎么搞到的?粮食局的人还没有同意给我开条子!” “从别人手里收过来的。”安永波无奈地摊了摊手,“看在你救了小彤的份上,我就再多手这一次。想也知道你肯定是弄不到的!” 叶莺摸了摸鼻子,十分感激地看着安永波。 “哇塞,这种条子居然还有卖的?花了多少钱买的?” 她一次又打开了新世纪大门。 相关部门不给批,居然还能从别人手里买! 安永波不耐地摆摆手:“这你就别管了咯,拿了条子就赶紧去吧,我很忙的!有事要先走了。” 随即便一阵风似的离开了酒楼,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叶莺望着跟前的这一桌茶点,只觉得稀里糊涂的。 她还是没搞明白,安永波为啥要这么帮自己。 就算她救过他的女儿,也不至于帮自己这么多忙吧! 总之,就是觉得很怪。 批条只开了每月1万吨的玉米。 说到底,其实也还是怕进来太多,乱了市场。 尽管拿到手的批头,重量被砍了一半,但这对叶莺来说却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有了批条就能倒腾玉米挣大钱了! 中午,叶莺回到招待所,问过招待所老板,还是没有找她的电话。 这都第三天了,陈生还没给自己来电话,信用证的事情是不是没戏了! 要是正鼎集团最终没同意开信用证,那她拿到了批条也白搭。 就在叶莺在房里急得不行的时候,有人在外面用力地拍门:“快点,你来电话了!一个叫陈生的找你的。” 叶莺得知陈生来电的那一刻,雀跃得不行。 她知道这合作如果价格上没什么问题的话,应该十有八九是稳了。 果不其然,陈生说,经过沟通申请,总公司同意开设信用证,并且是直接支付人民币。 有了信用证,她就不需要自己垫付大量资金了。 于是,两人约定两天后再次在正鼎集团会面,谈合作的细节以及每吨玉米收购的价格。 叶莺和陈生谈好细节,从正鼎集团离开以后,当即就去火车站买了一张第二天北上的火车票。 这边的细节谈好了,但是玉米供应商还没搞定呢,她得亲自去跑一趟。 买好了火车票,下午还有些时间,叶莺想去买一些伴手礼顺手给秀莲和孙琳带回去,便去了时下最繁华热闹的罗湖。 她想起她们两个好像一直穿的都是一些老旧款式的衣裳,显得人十分土气。 在此之前,叶莺一直以为在这个年代大家几乎都这么穿,所以也就没觉得有什么。 但直到来了深市后,发现这边人的穿着相对来说前卫一些。 所以她决定给她们俩各挑选一身儿新款的衣服。 逛了好几家店,凭借着自己对她们三围的目测,才将适合她们两人的款式买齐。 她给她们一人买了一身时下流行的套装,还有一些饰品。 女人嘛,不都喜欢这些吗? 北方已经渐渐冷起来了,所以她们能穿的时间不会太长了。 选好孙琳和秀莲的之后,叶莺给自己整了一副“蛤蟆镜”。 这可是当代时髦男女的最爱,戴上它,档次都能提高不少。 叶莺戴上蛤蟆镜,对着镜子左看看右看看,潮是挺潮的,就算越看越觉得自己现在的这个发型不顺眼。 太老气了。 做发型的那天她怎么没这么觉得? 这个夸张的造型在辽市那小地方,会被当成奇葩的吧? 第130章 我就说,干这行的哪会有这么胖的! 一旦有了这个想法,怎么看怎么怪,叶莺当即决定一会儿回去的时候,去发廊做一个新的发型。 背包的容量有限,叶莺不打算买太多东西,所以又买了一些所谓的特产,以及一些吃的东西,便准备去做头发了。 往回走的时候,路过一家卖膏药和一些外伤药的。 上面印着繁体字,产自隔壁港区。 叶莺本想直接走过去,但鬼使神差又折回来了。 她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顺手买了几盒塞包里。 纪连齐和叶宁常年体能训练,应该身上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损伤以及肌rou酸疼。 不仅如此,她还发现纪连齐似乎经常受到一些大大小小的皮外伤,这些药应该能用上。 而针对肌rou酸疼的话,只可惜现在这时候还没有筋膜枪,所以只能尝试一下这些膏药贴了。 她之所以犹豫了,其实还是因为周玲玲那件事儿,和纪连齐闹得不愉快了。 但她又仔细想了一想,一码归一码,就算买回来了最后没给出去,叶宁也可以用。 从这家店离开的时候,绕了不少路,叶莺才在一条小巷子里找到一家发廊。 发廊的老板是个烫着夸张大卷发的中年女人,指尖还夹着一根香烟,正在里头吞云吐雾。 门外的叶莺看到此情此景,下意识拔腿就想走了。 但一想到自己方才找了老半天愣是没找着个发廊,想着要么索性就凑合下得了。 发廊的老板娘见到叶莺推门进来,足足看了她好几眼,随即又扫了一眼墙上的挂钟:“你就是小芳吧。” “什么小芳?”叶莺一愣。 “啊,你不是啊?”那老板娘似乎知道自己认错人了,急忙走过来拍了拍座椅:“你是来做头发的吧!来来来,坐吧!” 叶莺还没搞明白状况呢,就被发廊老板娘给按到了椅子上。 “对,我是来做头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