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节
书迷正在阅读:我真的只想搞事业[快穿]、魔君听见我要攻略他[穿书]、我,萨摩耶,可爱崽崽、当炮灰美貌值爆表[快穿]、沙雕攻今天知道他掉马了吗、苦木长青(女B男A)、无条件信任gl、标记女主后炮灰成了豪门赘A、我的技能是摸尸[无限]、反派演白月光真香了
去抢劫南塘的那些大户的钱充军资算什么,抢得再多,也只是一次性的买卖。 将这些世家的人通通抢走,命令他们奉自己为主,每年源源不断地上交收成,这才是可持续的生财之道啊! 还有那些匈奴人、鲜卑人、羯人,杀了太可惜了,这些都是搞城市建设的劳动力,必须赶快镇压他们,然后充分利用起来! 祖逖打定主意,立即调转船头,开往了南塘,在世家鬼哭狼嚎和百姓们欢欣鼓舞的声音中进了城,准备在北伐之前先收几个小弟。 就你了,琅琊王氏的阿黑,跟着本将军一起去北伐吧! 琅琊王氏,如今正是刚完成衣冠南渡,处于即将崛起、但还没有彻底崛起的一个状态。 如今的掌权人是大将军王敦,还有丞相王导,至于王羲之等人,那都是下一辈的事情了。 王敦虽然是大将军,但如今就连司马睿的东晋政权本身都没什么威严,何况是他,手里根本没什么兵可用。 他平生最怕祖逖了,一见祖逖就如同夹着尾巴的猫,灰溜溜准备跑路。 祖逖满口直呼「王阿黑(王敦小名)」,根本不管王敦愿不愿意,径直将人挟持上船,并着一大波南渡世家子,以及从他们家中搜刮出来的钱财,呼啦啦如同一阵小旋风,径直往江北去了。 王导:?你要把我哥哥带到哪里去?! 司马睿:?你要把朕的大将军带到哪里去?! 刚刚南渡安定下来的北方世家:?你要把我们家的人带到哪里去?! 众人大惊失色,眼看祖逖早已经驶入长江北岸,不见踪影了,又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家人处在危险之中,只得同心并力,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赶紧去支持祖逖北伐。 祖逖缺粮了,有人赶紧给他运;缺钱了,有人赶紧送上;缺兵了,到处是人慕名而来。 如此待遇,堪称上天! 胡羯政权的石勒在家中睡着大觉,做梦都没想到,不过是一眨眼的功夫,祖逖就已经兵临城下。 多年以后,晋朝的中兴名将、一代战神祖逖,卸甲归田,江上白发弄扁舟时,面对着滔滔不绝的中流江水,总会想起那个得到红包的午后。 他怀着虔诚的心情,翻开《大明世祖本纪》,第一章 赫然就写着:“遇事不要慌,先看看能不能捞一波再走。得到钱财,不如得到土地,得到土地,不如得到人,得到人,终究不如一网打尽。” 世界上怎么能有一个人,他说的每句话都如此千真万确,居然全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从此,祖逖的人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华。 …… 余下的红包继续在诸天万朝进行漂流,前往那些平生壮志未酬的北伐者手中。 隆武二年。 郑芝龙降清,将南明防线全部放弃,拱手相让给了胡虏,清兵铁蹄南下,一路扫荡肆虐,焚烧了一座又一座的城池,杀死了一群又一群的百姓。 隆武帝愤怒之下,决定殊死一搏,带着残余兵马进入汀洲,准备转战江西。 这里也是他历史上的陨身之地。 隆武朝廷的建立就是郑芝龙一手促成,他一降清,郑氏家族全都是海盗出身,根本没有什么家国是非观念,都纷纷跟着归降了。 少年郑成功这个时候已经和家族彻底决裂,连姓氏都改了,自然不算在这个行列中。 这些郑家人原本驻守在国境各处关隘,这时不再抵抗,放纵清军长驱直入,血洗汀洲城。 汀洲百姓见了一桩又一桩的鞑子屠城惨案,知道自己绝无可能存活下来。 当下,个个都红着眼冲上去,抄起了手边能取到的一切武器,菜刀、扁担、拖把,拿什么的都有,都在浴血奋战,想要保护隆武帝离开。 隆武帝心系百姓,从前执行了「有发为顺民,无发为难民」等一系列政策,保全了汀洲和福建上下的性命,现在,便是他们舍命回报自家陛下的时候了。 清兵大声喝问隆武帝在何方,有许多与他年纪相仿的百姓都站了出来,称自己便是,清兵见此场景恼怒不已,很快便将他们乱箭射杀。 南明许多一直追随隆武帝到此处的大臣,也都在抗争死战。 但清兵的炮火轰击,威力实在是太大了,根本不是这一群缺乏装备和训练、仅靠一腔血勇坚持的百姓大臣们能够匹敌的。 隆武帝一路厮杀,提剑杀了数十名清兵,终于力竭,陷入了重围无法逃脱。 鲜血模糊了他远望的视线,依稀有箭镞如雨,破空而来。 一切都结束了。 在生命的最后关头,隆武帝深感庆幸。 还好,自己提前留了一手,将孩子送走了,郑成功这个时候应当还带兵驻扎在南澳岛一带,不至于跟他一样折在这里。 他在过去的岁月中,教会了郑成功很多东西。 怎样处理政事,怎样保护生民,怎样兵法经略,又该怎样做一个俯仰一世,无疚于天地千秋、坦然对苍生社稷的人,一个能当大任的国君。 作为大明皇帝,他确实把继承人教得很好。 但作为一个父亲,在生命的最后一息,他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莫要那般优秀出众,更不要枕戈泣血,霜刃刎颈,从此整个余生,都一心只在为他、为大明、为天下受苦受难的百姓复仇。 如此这般,岂能善终啊…… 可他又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心中充满了骄傲与痛心,知道他,必定会选择那一条道路。 隆武帝在这里想着死后之事,不觉泪流满面。 正在此时,他陡然发现,一只巨大的红包如同一面盾牌,悬浮在了他身前,邦邦邦,直接打飞了那些射过来的箭镞。 隆武帝:??? 他尚未来得及反应,便听见咔嚓一声,红包开口被猛然撕碎,一只雪白的猫爪猛一下从里面伸出来,推着他就往前跑。 “哎,等等——” 那里是清兵炮口啊! 隆武帝懵逼,他虽然早就决定殉国,但他并不想被炮弹轰成rou酱啊! 但他本就重伤将死,这只白猫的力气又十分惊人,他根本无法抵抗,就这样被猫爪一路推搡着,以各种奇怪的角度险之又险地避开了清军的各种进攻。 什么刀剑、长茅、火枪、马槊…… 什么上蹿、下跳、蹲身、秦王绕柱走…… 每一次,只要隆武帝的角度稍微偏差一分半毫,已经被戳成筛子了。 然而,这只奇怪的猫猫每次都能准确无误地避开风险,一路推着他,巧妙摆脱了清人大军,来到汀洲城外。甚至一路上,还不时晃晃爪子,在清兵头顶上飞身穿梭,救下了无数个濒危遇险的百姓。 一群百姓还有士兵官员,都跟着隆武帝来到了汀洲城外,一座较为荒僻的深山中。 这时,他们终于有空打量这只猫了。 北落师门并不是被刘裕塞进红包的,它是一只神猫,可以指引敌人所在的方向。 刘裕和岳飞的北伐爽到飞起,北落师门基本没有发挥什么作用,这让它很不满! 于是,这一只猫猫决定搭乘红包的顺风车离家出走,并且再也不回来啦! 唯一知情的幼安团子很尊重自己动物朋友的决定,给北落师门带了满满一包点心,连夜送它上路。 过了好几天才得知事情真相的刘裕等人:“……” 能咋滴,还不是只能笑着将你原谅! 此刻,隆武帝看着北落师门,试探着伸出手,北落师门的猫尾巴立刻摆了摆,轻盈一跃,跳到他手臂上,毛绒绒地盘成了一只雪球。 隆武帝很快搞清楚了北落师门的用法,当下选择了四面唯一一处没有清军堵截的方向,带着众人突围而去。 离他们最近的江西赣州及南部一带,这时,尚有大批南明军队镇守,隆武帝等人一路隐藏行迹,不时在北落师门的指点下转换方向,以极为安全,但很缓慢的速度前行。 然而,就在这一日,众人过山时,忽然听见远处传来一阵锐利呼啸的马蹄声,山鸣谷应,听起来有千余人。 隆武帝登时警惕起来,看了一眼北落师门。 就看见北落师门眼睛睁得大大的,开心极了,忽而喵呜一声,打了个滚,尾巴摇摇摆摆,缓慢揪成了一颗小爱心,向着来人飞奔而去。 隆武帝:? “这是什么——” 少年红衣照白马,一路疾驰过长夜料峭,如一道凛冽剑芒,浩荡截断了满天清光。 山花幽渺明艳的凉影落在他眉间,透明澄清,愈发显得眉眼炽澄,神色锐利,似有森然的烈焰在缓缓积淀燃烧。 北落师门一下子跳到了他怀里,他不得不停下马,接住了这只过于热情的猫。 隆武帝看见他,第一反应就是难以置信,紧接着惊怒道:“你在这里干什么?朕不是让你在东南沿海好好待着,不管遇见什么都不要回来吗?” 他能遇见猫咪,完全是预料之外的极小概率事件。 按照正常发展,他这个时候必定已经死了,郑成功这般冒冒失失地冲回来,一路要经过多个清兵占领区,极有可能遭遇不测。 少年郑成功怔然勒马看着他,一动不动,亦不发一言,只是眼眸渐渐红了。 他花了很长时间,受了很重的伤,杀了许多地方,才辗转抵达这里,找到父皇。 一路上不眠不休,星夜兼程,只是担心自己晚了一步。 还好,现在一切都还来得及。 隆武帝快被他气昏了,觉得他行事如此任意妄为,根本没有将自身安全放在心上。 正要再训斥两句,忽见北落师门被少年郑成功抱着,一身雪白的绒毛已经尽数染上了血色,不觉大吃一惊,疾步走过去,抓着他问道:“皇儿你怎么样?伤得重不重?过来给朕看看。” 郑成功赶路这么久,可以说是全凭一口气撑着,这时见到父皇,顿时就松懈下来,眼前一阵阵发黑眩晕:“可能……伤得有点重。” 隆武帝立在马下,就如同以往经常做过的那样,对他伸出手道:“别怕,你先下来,为父接住你。” 少年郑成功很快昏了过去,人事不知。 等他再睁眼的时候,已经到赣州城了。 隆武帝在这里组建了新的临时行朝,议事归来,正坐在他病榻前,翻看那个红包里的纸笺。 “皇儿终于醒了”,隆武帝给他拿了一堆适合养伤吃的喝的,又晃了晃手中的书画,“这张图有些意思,居然来自宋武帝刘裕,还有岳武穆王,李清照以及其他一些南宋时期的人。” “真神奇啊。” “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凑到一起去,又成功一统中原的。” 北落师门在旁边喵呜了一声,晃了晃自己的毛尾巴。 少年郑成功眨了眨眼,有些悠然神往:“三千世界,无奇不有,命运也各自迥异。” 隆武帝笑了,低头捡查了一下他伤口的恢复情况,一边轻声道:“若真是这样那便好了,我们受过的苦,在另一个世界便从未经历过。” 或许有那么一个世界,他和他的孩子生在了太平盛世,做了两朝相继的治世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