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历史小说 - 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在线阅读 - 第150节

第150节

    虽然郑成功看起来比他年轻了太多,但已经是和他一个层次的战神级帝王了:“祝你此去一帆风顺,早日打下胡虏,光复河山。”

    郑成功想到,刘裕现在也在北伐抗击胡族,当即拱了拱手:“祝宋武陛下同样一路大捷。”

    他挂断通话后,见李定国坐在一边画战略地图,等会准备拿去给众将讲解,室内并无他人。

    他忽然想起一事,就问:“宁宇,那个永历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不信他真的战死了。”

    李定国笔锋一顿,将自己如何逼永历写诏书、又如何杀死永历之事,原原本本告诉了他。

    郑成功一瞬间惊怒交加:“你疯了不成,亲自动手?永历又不是单骑难逃,他能从广东一直到湖湘,暗中必有人接应,更别提沿途多少清兵眼线,这些人都是目击者,一旦弑帝之事被揭发出来,你让我怎么做才能保住你?”

    李定国居然笑了笑,宽慰他道:“想开点,指不定我根本活不到秋后算账的年纪,直接就战死了呢。”

    郑成功一点也不觉得好笑,冷冷地看着他,紧抿着唇,慢慢渗出了一丝血色。

    “森森,莫要如此”,李定国叹了口气,“我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唯愿以此身血与骨,为君铺就帝王路。

    ……

    清廷,顺治帝虽然看不到天幕,却叫了几个汉人来复述给他听。

    汉人们不断汇报:

    “郑延平赢了!”

    “郑延平又赢了!”

    “郑延平带着新宋横跨三洲,扫灭蒙古了!”

    “郑延平收获一大堆奖励,登基了,还拥有了一支装备精良的大军!”

    顺治帝:???

    天呐,这么凶,还让不让人活了。

    他慌得六神无主,准备连夜跑路。

    如果换做别人的话,他可能还打算割地赔款、低声下气地赔罪一下,就此了事。

    毕竟,当年李定国两蹶名王的时候,他就想过要割让七个省保命。

    但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郑成功根本不可能放过他!

    郑成功全家都死在清人手中,父皇被万箭穿心,母亲被侮辱后自缢,祖坟被挖,这是一笔又一笔的血债,只能用鲜血来偿还!

    别耽搁了,赶紧跑路吧。

    就在顺治帝准备收拾包袱溜走时,五省督师洪承畴、一位对大清「忠心耿耿」的汉人告诉他:“圣上勿忧,臣有一计,可除去郑氏伪帝,令南明郑、李二贼反目。”

    第50章

    顺治帝欲哭无泪。

    淦, 南明大军马上就要打过来了,朕只想赶紧跑路,你莫挨老子!

    但洪承畴死死拉住了他的衣袖:“陛下莫慌, 只需依臣此计,定可立除郑、李二贼。”

    顺治帝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说!”

    别再耽搁了,说完赶紧放他走!

    洪承畴作为清军入关之后, 最早投降的一批大汉jian, 对如何坑杀汉人同胞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

    此人曾是大明兵部尚书,靠镇压农民军起家, 打汉人非常在行, 一遇上后金军队就当场歇菜,松锦之战大败。

    这是一个忠臣义士辈出的年代, 大家都在等着他死战殉国,就连赞颂的牌匾都准备好了,谁知他跪得还挺快,转头就降了清,一路青云直上。

    此刻, 洪承畴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郑氏伪帝进入崖山参赛, 投影在整个南明政权,声威大震, 兵锋一起, 所到之处无不膺服。”

    “此等天幕降世之神迹,前所未有,致使我朝君心沦丧,毫无战斗意志, 已有数城主动开城投降。”

    顺治心想, 你怕不是智障, 这谁不知道啊。

    他转身欲走,洪承畴紧紧抓住他,大声道:“要想击碎郑延平的神话,唯有彻底否决他登基的合法性!”

    “当立时昭告天下,南明隆武伪帝、唐王朱聿键,乃是旁支谋夺大统,大逆不道,唯有已死的永历帝才是正统!”

    既然隆武帝本身都得位不正了,作为其养子的郑成功,名分上自然是更加立不住。

    再加上永历帝死得不清不楚,这不是给洪承畴留下了充分发挥空间?

    洪承畴精神振作,当即就头脑风暴,编了一个“大将军手握兵权排除异己,只手遮天废帝自立篡权登基”的故事。

    反正就是,什么罪名都往郑成功身上扣,立志要将对方打造成当世第一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荒谬人设。

    “你确定可以?”

    顺治帝将信将疑,打算让他先试试,不行的话,晚点再跑路吧。

    中原如此繁华,可比苦寒的关外女真祖地待得舒服多了。

    洪承畴信心十足:“陛下放心!”

    南明人最擅长的就是内斗。

    当年先一个南京太子案,又一个唐王鲁王混战,再一个永历远击绍武,结果让清兵趁虚而入。这群人为了争正统打来打去,脑花子都打出来了。

    洪承畴认为,自己真是聪明,一下子就掐住了郑成功的命脉!

    他当即投入到流言传播的大业中去,结果很快悲催地发现,虽然使劲浑身解数,但根本就……传不动。

    听到流言的江南士绅百姓:一脸冷漠. jpg

    是谁在满嘴胡咧咧,仿佛有什么大病一样。

    他们追随的是郑成功这个人,又不是南明朝廷,才不关心皇位本来该属于谁。

    南明朝廷被永历十年来一通霍霍,早就形如散沙,丝毫不得人心。

    郑成功今日当了大明天子,他们可以是明人;如果郑成功明天要建一个新政权,他们也可以跟着改换门庭嘛。

    什么篡位流言,笑死,完全不带在乎的。

    百姓们:延平王愿意来南明当皇帝,是给它脸了,你不会真以为人家只能坐这南明的帝位不可吧?

    不得不说,群众眼睛是雪亮的。

    洪承畴面对这种窘境,只好改换策略,转而从永历帝那边入手。

    这一查,还真被他查出点东西来。

    新会城外数百里,当日曾有乡民目睹永历本人出城之后,一路北逃,去找李定国!

    洪承畴大喜,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把柄啊。

    然而,还没等他开始做什么,全国各地目击永历帝的大批报告,宛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永历帝出现在镇江了,永历帝出现在桂林了,永历帝又到长江边上了,永历帝准备过江了!

    基本上,每天要都出现在好几十个不同的地方。

    洪承畴:???

    什么时候皇帝都可以批发了?!

    很快,郑成功向天下发声,清贼诡诈多端,亡我大明之心不死,此乃他们的狡计。先皇国葬已经举行,凡我大明子民,以后再见到有假扮先皇者,可当场杀之,或交送朝廷统一处决。

    当即,一批假冒者就被扭送到了南明军中。

    因为人数实在太多了,南明的文武百官,以及每一名高级将领,都分配到了一个「永历皇帝」进行斩首。

    其中自然也包括李定国。

    一夜之间,发现所有人居然都在「弑帝」的李定国:“……”

    目瞪口呆.jpg

    是他太浅薄了,居然还存在这种cao作!

    对此,郑成功微笑表示。

    想要保护一滴水,最好的方式就是将他隐藏入大海。

    现在的南明朝廷,谁没有杀过一大群「永历」,走出去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高官。

    就连每日互相问候,都变成了:“将军/巡抚/尚书大人,你今天杀了几个永历?”

    “三个,你呢。”

    “承让承让,我比你多两个!”

    “明天再接再厉!”

    眼看洪承畴的计策不行,顺治帝越想越慌,又准备弃京师而逃。

    孝庄太后闻言大怒,将他痛骂了一通:“如今郑氏伪帝不过占据区区云贵之地,偏居一隅,还不知能不能活到过江!汝不派大军尽快将他剿灭,反倒一心逃亡,将来有何面目见汝列祖列宗于地下!”

    顺治帝直接就被软禁了起来。

    她全盘接管朝政,星夜动员八旗大军,准备南下。

    ……

    常言道,攘外必先安内。

    但南明现在的局势万分凶险,根本没有给郑成功留下一星半点整顿内部的时间。

    即便算上他从副本中得到的奖励,南明面对清军依然存在着客观上的巨大劣势,特别是在地缘条件方面。

    南明的基本盘是云、贵两省,也就是李定国之前驻军的地方。

    这里虽然山高路远,天险纵横,但一直以来就是贫瘠荒芜之土,几十年的产粮数量加起来,都比不上广东一年。

    完全就不是一个能够反攻全国的稳定后方根据地。

    然而正相反的是,清兵占据了江淮防线,兵锋却可以长驱直入,轻易打到江南来,南明的处境实质上是极端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

    所以必须先拿下两广之地,天下粮仓,以便和郑家的本营福建连成一片。

    但是呢,在打两广之前,郑成功觉得有必要先练一练兵,在战争中磨合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