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历史小说 - 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在线阅读 - 第70节

第70节

    大黑狗兴奋极了,一蹦三尺高, 摇动尾巴,绕着他狂转圈圈。

    于谦:?

    “廷益,又怎么了这是……”

    一阵脚步声匆匆从外面传来, 谢翱推门而入, 见到于谦居然睁着眼,不觉一怔:“你可算醒了!”

    于谦无语。

    你都不知道我醒了, 为什么还喊我的名字?

    然后他发现, 谢翱一边喊着“廷益”,一边……撸了撸地上的大狗。

    于谦瞳孔地震。

    对此, 谢翱轻描淡写地表示:“你都昏迷二十多天了,狗比较好养活,所以把你的名字给它,希望它可以给你带来好运。”

    于谦:“……”

    也许是因为他的神色太过惊骇,谢翱又补充道:“当然, 现在你醒了, 这狗还就叫回本来的名字,小黑。”

    “你这是什么表情, 你要实在不乐意的话, 它继续叫廷益,你改叫小黑也可以。”

    “你说是吗,于小黑?”

    大黑狗配合地歪过脑袋,龇牙一笑:“汪!”

    于谦:好想打人!

    可惜他全身都被厚厚的纱布包裹着, 动弹不得。

    别说打人了, 就连张嘴说话都做不到。

    这时, 谢翱见他颈间的一片纱布打结不是很对称,立刻伸手给他整了整,重新打了个结。

    谢翱:“现在好多了。”

    于谦有气无力地瞪了他一眼。

    拜托,这种时候就不要再犯强迫症了吧。

    这时,陈英恰好从门外进来,披头散发,身穿道袍,怀抱着一堆灯烛和法器。

    “于先生可算醒了!”陈英喜上眉梢。

    于谦见他这一身奇怪打扮,投去了一个疑问的目光。

    谢翱气定神闲地向他解释:“那天,我们知道你肯定不会从舟山跑路,就提前在水下进行了布置,果然把你打捞了上来。”

    “但你伤得很重,一直昏迷,几波医生来看了都直摇头,说再不醒就要尽早准备后事。”

    “所以,我们已经从医学转向玄学了,本来打算今晚用祈禳之法给你续一波的,你看,七星灯都准备好了。”

    于谦:“……”

    于谦:“…………”

    太危险了,还好他醒得及时!

    他看向天幕。

    在自己昏迷过去的这段时间,弹幕已经纷纷炸锅,一连刷了几千条。

    有感叹平虏军壮烈,死得其所的;有为于谦担忧祈福的;还有大骂元军不当人,声称来日参加副本,一定会帮于谦复仇的……

    这么多人在@他,于谦当然不可能一一回复。

    他先把朱祁钰的消息找到,回了个“正在休养,陛下勿忧。”

    又分别给太祖、永乐、仁宗、宣宗的慰问消息进行了回应,然后就丢下不管了。

    【宋孝宗赵瑗】:哭哭。

    【宋孝宗赵瑗】:于谦你理理朕,朕担心了你好久呢!

    【景泰皇帝朱祁钰】:他现在需要休养,你莫去打扰他。

    【宋孝宗赵瑗】:于谦为什么不回朕的消息啊。

    【宋孝宗赵瑗】:(委屈)(难过)(伤心地哭了)(眼巴巴地戳手指看着)

    【明. 景泰位面挑战者于谦】:……

    于谦无奈,只好给宋孝宗回了一个微笑表情。

    “呜呜呜,他真好啊!”

    孝宗陛下大为喜悦,捏了捏怀中的小羊咩咩,朗笑道:“真的好想拥有一只于谦!”

    一旁的辛弃疾:“……”

    自家陛下这病,眼看是越来越重了。

    于谦苏醒后不久,谢翱等人便先后告辞离去,留了几个医者给他养伤。

    元人还在外面不断搜查叛逆,这么多人长时间聚集在一处,总归是不太好。

    临走前,谢翱把「正气歌」古琴递给他:“你的琴。”

    于谦怔然。

    那一日舟山大火,他本没有打算继续活下去。

    即便如今侥幸被救下,依旧觉得恍如隔世。

    就仿佛支撑着自己往前走的一切动力,光与热,悲与欢,温暖与向往,早已在那一场烈焰中付之一炬了。

    “这琴,还能弹?”

    “能弹”,谢翱告诉他,“我也觉得稀奇。那天火势无比吓人,能把你救出来已经是上天保佑了,因为你一直抓着这琴不放,我就也把它一起带了出来。”

    他甚至开了个玩笑:“也许因为古琴是桐木做的,凤凰栖于梧桐,讲究的就是一个浴火重生。”

    于谦抬手,在弦上轻轻一拨。

    铮。

    音色清嘉悦耳,铿锵一如旧时。

    他闭上眼,秀峻的眉目在远山渔村昏黄的灯影中,逐渐朦胧起来,仿佛一卷淡褪的古画,被映照得近乎透明的长睫上,依旧氤氲跌落着一片旧日山河。

    那年在海岛上,先生握着他的手教他弹琴:

    “白日去如梦,青天知此心。

    素琴弦已绝,不绝是南音……”

    “好。”

    他低声说:“我答应您。”

    不绝是南音……

    死者已矣,生者仍有未竟之志,要走完这漫长的一生。

    ……

    待一切尘埃落定,已是这年深秋。

    于谦在一处偏僻的岛上养伤了大半年,终于有所好转。

    恰在此时,他收到了谢翱的邀请,前往浙地西台祭祀文天祥,同行的还有陈英和张千载。

    那一场颇负盛名的西台之祭,终于还是发生了。

    同历史上一样,谢翱提笔写了《登西台恸哭记》,悼念文天祥。

    为了避免被元人耳目探知,文中人物皆不露真名,而以甲、乙、丙代替。

    于甲、陈乙、张千丙:“……”

    好家伙,真有你的。

    他们乘船入江,在浙东淮南一带,昔时平虏军曾经一场场血战过的地方,驻足停留。

    所见山水池榭,云岚草木,尚且还一如旧时,然而斯人已去,徒留人间沧海潮生。

    其中的哀恸悲凉、痛彻心扉,又岂是可以溢于言表、诉与他人的?

    于谦一身缟素,长发披散,在冷风中祭拜完毕,以竹如意击石,吟唱着《楚歌》为先生招魂:

    “魂朝往兮何极?莫归来兮关塞黑。”

    “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

    先生,别君久矣。

    原来,我跨越百余年而来,不过是为了见证一场不可挽回的死亡。

    纵剖竭心魂、付之性命,也终究无法留住。

    你既离去,是否就从此归于这河山间,获得了你生前片刻不可得之安宁?

    今日的人世,犹是炼狱青黑,请莫要再回顾。

    而我……

    往后余生,还要在这鼎镬刀剑中,甘之如饴地走下去。

    泪水顺着一声声敲击的声音,缓慢坠落。

    无人应答。

    苍凉的招魂歌声在风中弥漫,一任江水滔滔东流去。

    于谦神色平静无波,只有一种千帆已过的沉寂。

    青碧色的竹如意苍翠欲滴,更显得那只握着如意的手苍白如雪,清冷支离,整个人也是衣衫飘摇,似要随风而去。

    一曲歌罢,竹石尽碎。

    谢翱暗叹一声:“廷益万望珍重。”

    于谦笑了笑,最后回身一拜,凝眸望了许久,才转身离去。

    谢翱问他:“你日后可有什么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