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
书迷正在阅读:我真的只想搞事业[快穿]、魔君听见我要攻略他[穿书]、我,萨摩耶,可爱崽崽、当炮灰美貌值爆表[快穿]、沙雕攻今天知道他掉马了吗、苦木长青(女B男A)、无条件信任gl、标记女主后炮灰成了豪门赘A、我的技能是摸尸[无限]、反派演白月光真香了
死在此刻,对他来说,既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 只盼死后,南风正劲,尚可以吹他魂魄翻越千山万水。 最后看一眼,曾奋战泣血过的河山,看一眼庐陵那缕凄凉的月,扬州的琼花,临安的春雨,京华年年破碎如斯。 文天祥深深地看着于谦。 尽管他沉默着,什么都没说。 可他却觉得眼前人和他风骨这般相似,定然是能够理解他的。 ——你能不能、成全我一回呢? 他的沉默掷地如金铁,是有重量的。 于谦感觉到了这种重量,神色中闪过了一抹挣扎之色,最后低声说:“我自是明白您的意思,可是……” 他进入副本的时间点,实在太微妙。 崖山海战都已经结束,大宋都已经灭亡了。 眼下,似乎只剩【拯救文天祥】这一个可争取的任务。 陛下的性命、景泰位面的局势、整个大明天下千千万万人的未来…… 尽皆都寄托在这一个任务上。 别说文天祥现在好端端地站在他面前,就算已经进了鬼门关,于谦也要不惜一切代价,去把他抢救回来。 于谦想到这里,紧握着他的手,沉声说:“先生如要赴死,就先打过我再说,否则,还是莫要再做此妄想了。” 文天祥:? 他看了一眼绯袍佩剑,意气风发,一看就很能打的少年版于谦。 再看看被关押连月,身形伶仃,还不知能不能拿动剑的自己。 “……” 此刻,丞相他似乎想说很多话,但最终都归于无言。 离了大谱。 天下岂有这般不讲武德之人! 于谦见状有点讪然:“先生,我们现在还没有到穷途末路、非死不可的时刻。” 文天祥面无表情:“我并不这么认为。” 于谦肃容说:“虽然大宋已经没有救了,但先生的人生不该到此为止,您对这人间,难道就没有一星半点的留恋了吗?” 文天祥缓缓摇头。 于谦:“……” 这要他如何继续说下去? 他回想了一下以前背过的文天祥年谱,灵光一闪道:“如今,先生的家人尚在远方,等待你的归来。” “先生固然可以如你诗中说,「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可心中,当真能不为所动? “还有先生的无数旧友故交,门生子弟,都在外面为了救你而四处奔走,庐陵张千载,平阳林景熙,江西谢枋得,钱塘汪元量……他们还在等你,在用尽一切办法救你出去。” “对于他们来说,你不仅是大宋的右丞相,更是他们的好友文山。” “国灭天崩已经不可避免,先生还要用自己的死,在你的故友、家人们的心上剜上一刀吗?” 文天祥听了许久,轻叹一声:“你对我是真的很了解。” 于谦骄傲:“那是!” 文天祥忽而说:“你是否听闻,之前两军僵持时,张弘范逼我去招降张世杰,我写了一首《过零丁洋》,掷在他面前。” 于谦点头。 文天祥问他:“若换作你,你会如何做?” 于谦毫不迟疑地回答:“自然是跟先生一样,一往无前,不惜为国死!” 文天祥声音中似乎染上了一丝笑意:“那你的家人朋友们怎么办?” 于谦朗声说:“我是为了心中的道,就义而死,相信他们会理解并尊重我的选择的!” ……等等。 他怎么被绕进去了! 天幕上。 景泰位面的一众人大为恼火。 因为知道了于谦本来的结局,他们现在分外听不得这个“死”字。 【景泰皇帝朱祁钰】:? 【景泰皇帝朱祁钰】:不理解也不尊重你这个选择,廷益,以后此话休要再提。 【明. 景泰位面. 吏部尚书王文】:呸呸呸,石灰兄,你大白天何必说不吉利的话,谁要你赴死了!有事一起抗,当我们都是吃干饭的? 【明. 景泰位面. 户部尚书陈循】:少保大人切不可如此! 【明. 景泰位面. 大学士商辂】:老师你怎么这样啊,哭哭(;′⌒`) 【明. 景泰位面. 太医院院使董宿】:放心,等于大人一回来,老夫就给你多安排几个治病项目,绝不让你再胡思乱想。 于谦:? 他只是在回答先生的问题而已,大家为何反应如此剧烈? 众人见他神色茫然,完全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大忌,顿时更加愤怒。 恨不得当场把于谦从副本里抓回来,让太医董宿好好检查一番。 真是不省心! 董宿本人更是微微一笑,拿出了十余厘米长的银针,慢悠悠地比划起来。 于谦:“……” 忽然感觉背脊一凉! 不过,被众人这么一打岔,他倒是浮现出了一缕灵感: “先生一心求死,除了觉得大宋已经没有希望了,更是因为不忍见华夷倒置,膻腥纵横,只能用一死来恪守己心,是也不是?” 文天祥轻轻颔首:“是。” 于谦:“提到胡虏,我就有话要说了——” 南宋的覆灭,十万军民齐投海,无疑比之前的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悲壮。 此前朝代再如何变更,政权依旧在汉。 但大元的建立,却是一次民族的彻底更迭和重组。 当文脉被从中斩断,礼义在血与火间流亡。 当北地风霜更改了南国烟雨,铁骑刀枪倾轧了水云诗画。 当世界的所有都已颠覆,一切过去视为立身之本、生命之基的东西都已荡然无存,当国已不国,道已无道,世人亦非从前的世人。 除了怀抱最后的荣耀引颈一快,给旧纪元画下一个落日茕茕的尾声。 还能做什么呢? 从大历史的角度来说,元朝造成了民族融合,功在千秋。 然而,对于被裹挟在灾难中的宋人来说,谁能不为此感到痛彻心扉,神魂俱裂? 于谦继续说:“先生无需因此而担忧,只因,今日在崖山灭亡的是宋,而不是汉。胡虏无百年之运,多年以后,汉人衣冠犹未绝,中原星火仍照彻永夜。” 文天祥微微一怔。 于谦的声音如此坚定不移,让他即便在万念俱灰中,也忍不住去设想,在未来,真的会有那么一个充满希望的新时代。 于谦又道:“一百年后,有一个汉人王朝接过宋人的旌旗,为崖山军民一洗血仇。” “那个王朝,远比大宋更为强大,不仅收回了宋太祖心心念念的幽云十六州,而且盛世迭起,万国来朝,扬威四海……” 于谦略略说了一些,到景泰七年为止。 他并不知道后来都发生了什么。 然而。 天幕上,忽然出现了许多字迹: 【成化大帝朱见深】: “朕来说吧,于谦,你转述给文天祥。” “先总结一下之前各位祖爷爷们的政绩。” “我大明,有太祖高皇帝伐无道,诛暴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重开汉家日月天。” “有永乐大帝修大典,征漠北,下西洋,平万邦,屹立于世界之巅。” “有宣宗北击蒙古,保境安民,促成盛世之治。” “有景帝临危受命,匡扶社稷,再续国祚。” “朕登基之后,犁庭扫xue,摧枯拉朽,横扫灭杀建州女真。” 【弘治皇帝朱佑樘】:朕任用贤明,贬斥jian邪,休生养息,促成治世。 【明武宗朱厚照】:朕武略盖世,应州大捷,大败鞑靼小王子。 【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朱厚熜】:朕平息倭寇,大败葡萄牙,缔造中兴。 【万历皇帝朱翊钧】:朕…… 【万历皇帝朱翊钧】:朕有何功绩? 【崇祯皇帝朱由检】:皇爷爷,您早期支持张居正改革,这应该算吧,虽然很快就废除了。 【万历皇帝朱翊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