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历史小说 - 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在线阅读 - 第4节

第4节

    这个人已经活了超过一百岁了,后人用一句诗来形容他:“我闻洪武初,尚遗徳佑民。”

    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

    德佑,是崖山海战之前的二年所使用的年号。

    也就是说,这名老翁从宋朝的末年起,活过了崖山海战,活过了元朝的九十年,一直活到朱元璋开国建立明朝。

    真. 见证了历史。

    徐达、常遇春、蓝玉:“……”

    厉害了我的陛下,厉害了锦衣卫,这都能找到!

    但一旁的文官宋濂,却觉得这完全没毛病。

    找到一个见证者怎么了,就连咱家陛下自己,也能算半个见证者啊。

    朱元璋的外公陈公,正是一名当年从崖山海战幸存的老兵。

    外公曾在宋军主帅张世杰麾下效力,战败后,随众人一起跳海自尽,却不幸被元军打捞起来俘虏了。

    后来,总算找到一个机会逃走。先是一路游啊游,回到老家扬州,然后,因为女儿出嫁,又跟着去了安徽凤阳。

    他平日特喜欢对自家孩子唠唠叨叨,讲述崖山旧事。

    等到明朝开国,宋濂在朱元璋的授意下,写了《大明追崇杨王神道碑铭》一文,专门来讲述这位外公的传奇经历。

    杨王,就是外公的封号。

    可想而知,朱元璋从小在这位外公的耳濡目染下,对崖山海战感触很深,十分地同仇敌忾。

    崖山一战,宋亡,神州从此不复汉人衣冠。

    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再开大明汉家天。

    这是一种荡气回肠的精神传承。

    洪武朝的君臣们,因为自身的经历,对暴元格外厌恶,也是最有动力去奋战【崖山海战】副本的一群人。

    徐达:“臣愿为上位分忧,扫灭暴元,匡扶社稷!”

    常遇春:“臣只需自己一人率军,定可打得元贼哭爹喊娘,溃不成军!”

    蓝玉:“臣一定将元将张弘范抓回来,扒皮楦草示众!”

    见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燕王朱棣听着心痒痒的,也跃跃欲试。

    他站起身,大声说:“儿臣也想请战!”

    徐达:嘿,抢活的这就来了?

    老丈人徐达对小朱棣投去了死亡视线。

    小朱棣一抖,硬着头皮道:“儿臣今日能为宋朝守好崖山,以后定然也能守好大明的北平国门!”

    朱元璋闻言,倒觉得很有道理。

    他对朱棣期望甚高,希望他未来能够成为一名贤王,好好辅佐太子朱标,守好北方边境。

    将【崖山海战】副本当成练兵场地,未尝不可。

    ……

    天幕再度变化:

    【崖山海战副本背景】

    【大宋,继大唐之后,再度终结乱世,形成一统,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大宋文人多风骨,武人多俊杰】

    【而官家,多奇行种】

    【代表者,有驴车漂移大神、大金战神、粉饰太平封禅主、花鸟天子、求饶天子、投降天子、青楼皇帝等】

    赵匡胤:“……”

    这么多不肖子孙?

    德昭,爹给你个选项,你自裁吧。

    【作者有话说】

    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说宋朝是【形成一统】。

    在我看来,【一统】和【大一统】的概念是不同的。

    我感觉【一统】是一个相对意义上的概念,相较于五代十国的乱世割据状态,北宋可以称之为【一统】。既然连前秦和北魏,都被认可是(在北方范围内)【一统】的政权,那么将北宋也称之为【一统】,显然没什么毛病。

    【大一统】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概念。北宋并不是【大一统】,【大一统】不仅包括了疆域的统一,也包括了政权的正统性,这两者北宋都没有。北宋没有幽云十六州等地盘,也不是唯一的正统政权,元朝的丞相脱脱一口气修了宋辽金三本史书,有三个王朝同时被认为是正统。所以北宋显然不能是【大一统】政权了。当然对于南宋来说,既不是【一统】,也不是【大一统】。

    综上,这里采用了【一统】这个说法,而不是【大一统】。

    第3章 不懂兵法

    南唐位面。

    后主李煜刚提笔写好了一阙新词,一抬头,就看见了天幕上的那行字。

    【大宋,继大唐之后,再度形成一统】

    大宋……

    李煜神色凄然,笔尖一顿,鲜红的朱砂在纸上晕染开来。

    最后果然是赵宋得了天下,大唐的基业,到底亡在了他手里!

    李煜的爷爷,南唐烈祖李昪,是唐朝宗室之后,唐宪宗的五世孙。

    李昪当年建国,是何等的金戈铁马,雄心勃勃,传到后人手中,却是一代不如一代。

    到李煜这边,基本是彻底摆烂的状态。

    他爹临死前跟他说,儿啊,你要牢记你爷爷善交邻邦的教训,以后咱们国家就靠你了,爹相信你可以的,愿佛祖保佑你。

    结果李煜只记住了最后一句话。

    遇事不决,就问佛祖。

    心情不好,就写诗赋。

    南唐的佛寺是越来越华丽,僧人们的钱包是越来越鼓,但百姓的生活,却越来越糟糕。

    赋税重到可怕,就连一只鹅多生了两个蛋,都要加倍收税。

    与此同时,赵匡胤已经在江北剑拔弩张了,凶得很!

    南唐君臣上下齐心一致,emmm,就是齐心一致地认为,根本打不过。

    但李煜也不甘心就这么送出祖宗基业。

    他虽然擅长词文,生性柔和,但身为一国之君,该有的骨气和才华还是有的,已经在为南京保卫战的各方面作准备了。这点,比某些赵家完颜氏君主强得多。

    “韩熙载”,李煜召唤出自家兵部侍郎,“朕知道你的情况,你不要再继续开夜宴了,快点出来干活。”

    ……

    天幕继续介绍【崖山海战】副本:

    【大宋,本是一个富庶风流、软弱无状的朝代,只因有崖山海战的存在,使它成为了中华民族万古长存的一座精神丰碑】

    【元朝建立以后,势如破竹,宋军节节败退】

    【祥兴元年,7岁的卫王赵昺临危即位】

    【宋军的所有陆上城池全部陷落,中华大地再无一寸宋土】

    【赵昺在左丞相陆秀夫和老师张世杰的拥护下,前往崖山海上】

    【右丞相文天祥兵败被擒,不肯屈服,元军将其押解至舟中,逼他观看海战】

    “这是杀人还要诛心啊。”

    许多位面中,人们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文天祥好惨。”

    “——也可能是在不择手段地逼降”,三国位面,姜维这么认为。

    文天祥看见宋军大败溃散,定然悲痛欲绝,心神出现破绽,这样元军就有可能趁机招揽到他。

    姜维看到文天祥的境遇,十分感同身受。

    他一生中经历过两次投降。

    一次是四十年前,他遇见了丞相。

    从此,有了值得倾其所有付出的目标和理想,甘愿为光复汉室献上一生,纵如飞蛾扑火般投身长夜,也绝不会有半分后悔。

    得此片羽吉光,半生皆是不枉。

    另一次诈降,则是在未来。

    按照原本的时间线,不久之后,邓艾将会偷渡阴平,后主刘禅惊恐之下,举国投降。姜维也被迫率大军归降了钟会。

    当然,只是诈降。

    作为一名北伐狂魔,姜维到死,心心念念的都是“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自然不可能真心给钟会干活。

    就是要搞事情,弄出点乱子来,好浑水摸鱼(起兵)。

    此刻,姜维看着天幕,若有所思,不知这位右丞相文天祥,最后投降了吗?

    如果降了,是和自己一样打算诈降,而后伺机复国么?

    剑阁之上,将军长发如霜雪,被冷风寒月浸出一片冷冷的银白,握着剑,轻轻叹了口气。

    季汉已经快输了啊,我就要成为亡国之人了。

    这位文丞相……

    原来,你也是“丞相”啊。

    若我还有一些气运的话,就都给你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