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历史小说 - 绿仙在线阅读 - 第109章

第109章

    耳畔听打火石一响,拿着木柴的粗奴点上柴火,火光在黑暗之中浮现,终有女奴无法忍受,边哭边痛骂出声,“疯子!我不要!我不要死!求你了!求你了!我家中还有亲人在等我!求求您了!”

    她想要下跪磕头。

    却都因被麻绳捆缚,毫无机会。

    众人的哀求痛哭挤在一处,拿着火把的粗奴站在一边,火光映上丰充的脸,他沟壑纵横的一张脸庞上显露出好似面具节节裂碎的神情,无声的到明玉川身侧,跪下来,写了张纸条双手递到明玉川的面前。

    “什么?”

    明玉川放下了手中在吃着的甜羹,他垂眼拿了纸条,瞧清楚了上头的字迹,眉眼间却是露出几分笑意。

    “丰充,”明玉川将纸条攥了,随手扔桌上,“你是怎么了?也敢插手我的事情了。”

    丰充的额头磕在地上,眼睛一点点闭起来,却没有走。

    明玉川烦了。

    “孤只是想要那些多余的奴隶消失罢了,”他不耐烦起来,连自称都忘了,抬脚就踹了一下丰充的肩膀,“滚开!少在我的面前发你的失心疯,我想如何便如何!”

    丰充跪趴在地上,拿着笔,在上空迟疑许久,才继续写。

    ——这些奴随们,年岁尚小,还望殿下开恩,送他们出去便是了。

    他跟在明玉川身侧最久。

    几乎是看着他长大,最知晓他的脾气秉性。

    十二殿下最厌恶他人忤逆,且因其性格极为敏感的缘故,便是有奴随从前仅仅只是因活计辛苦,在十二殿下的身侧叹出口气,都会被十二殿下拖出去实刑。

    后来经历变故,更是性格越发敏感多疑。

    但丰充,却越发无法眼睁睁看着他人在自己的眼前受伤亦或死去。

    他从前在皇城之中,只守在十二殿下一人身侧便足够,十二殿下身体虽不好,却也一直尚算无灾。

    才导致后来的变故,令丰充难以承受。

    他太老了。

    也注定无法守在十二殿下身侧太久。

    只期盼十二殿下未来身体康健,能留在金云台内,平安到老死,他丰充九泉之下也瞑目。

    莫要,再造如此庞大的杀孽。

    明玉川直接将纸攥成团,砸到丰充的头上。

    他最恨他人忤逆,丰充对他百依百顺,才更令他气怒,手中的甜羹也砸到了丰充的身上,“烧。”

    仅此一字,举着火把的粗奴们便上前。

    “不要!阿兄!我不想死——!”

    栗奴与众人看着越发逼近的火把,他嘴因恐惧无法闭合,惨叫不止,拼命地摇着头,“求求您了!殿下!求求您了!”

    “殿下!”

    火光映上寻奴吓到面色惨白的脸,他却抬头,拼了命的提高音量,嚎到脸泛起红,“您如何处置我们都不要紧!”

    “你疯了!”

    众人听到寻奴的话,生怕这一切成了既定的事实,四下甚至静谧片晌,栗奴都恨他恨得没有办法,“你这疯——”

    却听火把烧到底下木堆。

    烫热一下猛蹿而上。

    众人一时之间都尖叫起来。

    “只是如此行事!恐怕会引得金云台走水!届时,住着人的殿宇都会毁于一旦!”

    火光逐渐爬上来。

    丰充也听到了那年轻奴随的话,他愣愣,转过头,见明玉川毫无所觉的样子,便知道他没有听到。

    那年轻奴随,他有些印象,名字,好像叫做寻奴。

    孟娘时常夸赞寻奴聪慧。

    这话,暗指的人,不是住在偏殿的绿奴,还能是谁。

    但这真的行吗……

    殿下连他自己的命,其实都并不看重。

    丰充却没有犹豫,下意识拿了纸张去写。

    “你彻底活腻了。”

    他声音越发阴冷,坐起身拖着残缺的右脚,一步一步走到丰充的面前。

    却见丰充极快的将没有写完的纸张下意识递到了明玉川的眼前。

    “殿下!”丰充从未如此大声的说过话,他举着他习惯性低头写了半张的纸张,额间沁满湿汗,大声道,“您如此行事!若是一个不小心,恐怕会引得金云台走水!届时,住着人的殿宇都将毁于一旦!”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奴知晓,您最厌恶佛道两门玄幻之学,不信因果报应,但若世间便切实存在呢?”

    丰充喊的脸都泛起红热来。

    “若殿下因今夜处置了他们,受了这因果报应……”他抬头,鲜少,竟敢直视明玉川的眼睛,“偏殿离此地,链接的可是一片回廊啊,十二殿下。”

    “停下……”

    明玉川愣愣站着,他眼眶一点点瞪大,注视着外头越发凶烈的熊熊烈火,凶猛的火光映上他的面容,他指尖发颤,紧攥住心口前的衣料,“停下!灭火!快!”

    *

    水扑上木柴。

    四下只余黑烟缭绕,白雪自天上宛若撕碎的纸片一般,片片碎落而下。

    丰充送完那些奴随出去,再回来时,便见明玉川站在火堆前,粗奴跪了一地,他垂头站在雪夜里,墨发落了满身,手中拿着一个空了的木桶。

    地上满是湿水,又与白雪混杂,湿冷了一地。

    今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