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节
书迷正在阅读:绿仙、娇软老婆,在线饲蛇、霓裳铁衣曲、硬核系统让我当大佬[七零]、娇软老婆,在线饲蛇、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我真的只想搞事业[快穿]、魔君听见我要攻略他[穿书]、我,萨摩耶,可爱崽崽、当炮灰美貌值爆表[快穿]
工科学生? 工匠吗? 也可以这么理解,但是更有技术,更深入研究的一门学科。 就像科举是为了举业,是为了科考做官。 那去读工科,就是为了研究这些先进的技术。 放在之前,或者放在肃州以外的地方,大家可能嗤之以鼻。 但在如今的肃州,不少学子却改变了想法。 或许,这也是一个方向? 如今科举读书的人实在太多了,本地的秀才真的要多如牛毛。 换个方向,或许更有发展? 看看跟着高夫子他们做事的匠人们,如今谁不被尊重? 当地各个行业的匠人,都因为纪大人的重视,而上了一个台阶。 不过最受尊敬的匠人,或许还不是肃州的。 而是建孟府那家铁匠。 他家本来只是因为打铁技术好一些,有不少买卖而已,但要说多被尊重那却是不存在的。 可自从大家知道,他家会做蒸汽机的钢铁之后,那待遇完全不同了。 这个待遇或许还在预料之中。 可建孟府左训导殷大人的一个提议,却是让他整个人都傻眼了。 殷大人想要在建孟府府学里,单独开设一门工科,其中就有铁器制作这一科。 而殷大人实践课想请的父子,正是这位铁匠。 不需要说自家的独门秘方,只是上一些简单的课程,给一些刚入行的学生上基础课。 这,这也可以吗? 当然了。 就算你是个铁匠又怎么样,你手里的技术,完全可以被人尊称为夫子。 你跟那些熟读四书五经的文人一样值得尊敬。 这件事简直引起轩然大波。 当地文人甚至在殷大人家门口砸臭鸡蛋,说他倒反天罡,说他不尊圣人,也不尊重圣贤书。 还研读礼记呢? 你懂礼吗? 说到这,殷大人可不困了,他挑眉道:“礼记?礼记里说过匠人不能开设学校吗?不能入官学吗?” “匠人之学,哪里规定了不够好?” 等会,殷大人是浙江余姚人! 他们那对礼节的研读,可是字斟句酌的! 而且他还是纪元的夫子,纪元的礼记,都是跟着他学的。 那些文人后退半步,手里还拿着臭鸡蛋。 不过他们被赶来的匠人们驱赶,臭鸡蛋反而砸到他们自己身上。 殷大人的女儿也不让他们走,奶声奶气道:“给我们擦墙壁!不准走!” 附近不少百姓走了过来。 这些文人们数量多,但百姓们数量更多啊,他们跟匠人们的生活条件差不多,天然站在匠人这边。 殷大人开设工科学习,他们的孩子们也能去的。 “快擦啊!” “快点!想吃拳头吗!” “还文人呢,竟然做这些龌龊事。” 这些文人本就手不能提,肩膀不扛。 被围观的百姓轻轻一推,只得上前。 这些一直喊着秀才老爷的百姓们忽然发现,好像读书人不过如此。 当然了,读书人还是厉害的。 但不至于让他们见面就磕头。 因为他们也有自己的厉害之处,大家各有所长! 只是这些人的气恼,让百姓们发现,或许那官学不是高不可攀的地方。 他们也要让孩子们进去! 一番争执之后,建孟府百姓们集体请愿,建孟府的工科真的成立了。 那个厉害的铁匠,也成了建孟府第一个工科夫子。 还是一个匠人夫子。 这件事对天下匠人们来说,都非常振奋。 他们匠人也要读书,也能去官学读书! 肃州这边也差不多。 官学直接设立工科,好招收更多懂技术,也懂理论的夫子跟学生。 一时间,不少匠人们都过来报名,河西府不少匠人都赶来此地。 既然是因为肃州对匠人们看重,同样也是想学学字,他们技术不错的,只是理论知识有待补充。 河西府其他地方一阵无语。 就算再不情愿,也要开设工科学堂了。 为什么? 因为再不开设,整个河西府的人才,都要流向肃州了好吗! 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蔡丰岚跟武营闲聊的时候还在说。 纪元现在做的事,跟他在建孟府府学没什么区别。 他按部就班做事,但把同窗,同僚们都卷起来了! 什么? 不卷? 在卷王面前,你不卷就等于原地退步! 不管愿不愿意,河西府其他地方都要被带动了。 如果说河西府这边官员是被无意间带动。 江南一带的官学,私学,甚至书院,都是主动选择。 不管对不对,先做了再说。 再者,其中前景,似乎真的不可限量。 不少人紧紧盯着肃州,想看纪元的下一步想法。 纪元也是不吝啬的,只说等到水泥厂建好之后,他一定开放大家参观。 水泥厂。 无论是新出现的黏合剂,还是完全用蒸汽做动力做的工厂,都很吸引众人的目光。 一想到,这蒸汽工厂可以代替所有人力,牛力,马力,就让人兴奋。 更有聪明人,已经启程去肃州了。 他们有预感,以后的肃州,可能会发展到不可限量的地步。 那地方有矿产,人口少,还有橡胶的大量产出,甚至地势还平坦。 发展潜力无限。 纪元,高夫子,以及肃州工司,再加上本地的有名的建筑匠人。 所有人闷头在官署里面设计工厂。 纪元负责全局的部署,建筑匠人则要看地势来定下怎么建设,高夫子则看哪里部署蒸汽机最合适。 以及整个工厂的动线的修缮。 眼看着地图一点点完善。 工厂临近河水,一年四季都有水,方便蒸汽机补充水源。 天山下来的雪水,正好补充了这份能源。 工厂的大门朝南,进来之后左边是办公的地方,去到右边则到水泥厂的第一个厂房。 拉来的各种矿料就在这里面堆放。 一路下去,就是整个水泥作坊的制作流程,后面的大门就是整整齐齐的水泥库房,那里就是放着所有水泥的地方,也是从这里发货。 所以后面临着官道。 只是这里的官道还需要修缮,至少要八驾马车并驾齐驱的那种。 “等到第一批水泥做好,这里就用水泥来修缮。”纪元拍板道。 这个规模巨大的水泥厂,占地四百多亩,一眼看不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