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节
书迷正在阅读:绿仙、娇软老婆,在线饲蛇、霓裳铁衣曲、硬核系统让我当大佬[七零]、娇软老婆,在线饲蛇、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我真的只想搞事业[快穿]、魔君听见我要攻略他[穿书]、我,萨摩耶,可爱崽崽、当炮灰美貌值爆表[快穿]
而这十一个人,会商量每年分配给染坊和鞋底作坊的比例。 谁家出钱多,他们获得的橡胶比例就多。 而这些钱,就是砍木工人们所赚的银钱。 白越寨的人,因为手握技术,他们不得参与任何一次投票。 如果被举报出来,做橡胶的具体方法,便会立刻公布出来。 这点由纪元把控,白越寨要是想守护好这份财富,一定不会乱讲乱做事的。 他们看似关键,但也最脆弱。 因为他们的纪知州,真的做得出这种事。 安大海跟邬人豪也问,这样不是长久之计,难免有白越寨的人想要贪利,被人买通,偷偷给染坊或者橡胶鞋底作坊撑腰。 安大海又问:“纪元,你是不是早有准备?” 当然有。 纪元:“制作橡胶的方法流传出去,是迟早的事,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而且这东西不算太难做。看看白越寨他们买什么材料,平日在做什么,很多人都会慢慢猜到。” 所以这个所谓的技术,之后都会成为生产流程的一部分。 可纪元要这个进度慢点来。 等砍树工,制作橡胶,再到下面的染坊,橡胶鞋底作坊慢慢形成制衡,并且确定了行业规则之后,技术流出才最合适。 否则突然告诉所有人这样的技术,估计很多地方会陷入混乱。 最先被压迫的,肯定是生产环节第一线的砍木工。 后面的链条上的人,则会吃得盆满钵满。 简单来讲。 纪元要先养大伐木会,让伐木工人们知道,他们的命有价值。 不是死了就死了。 不是被野兽吃了就被吃了。 一具活生生的生命消失得尸骨无存,这才不是他们的归宿。 他们受伤,后面的染坊等等要买单。 他们不幸离世,后面的橡胶鞋底作坊,乃至做鞋子售卖的商人们都会给出补偿。 他们便是受委屈了,都要让那些人好看。 纪元还要让最辛苦的伐木工人们明白,他们这些人团结到一起,没有人能欺负他们。 甚至可能意识到。 那些收购木料的木料商会的人,同样需要对他们负责。 树皮给了另外一边的人。 可树干给了木料商人啊。 你们木料协会的人,凭什么不负责? 砍树是正经职业。 死亡非理所应当。 总要有得利的人为此负责。 纪元要养大他们的胃口,养足他们的野心。 最好,成为那些人口中的“暴民”。 等到那一天,技术才好流出,因为那时候,技术已经不重要了,不会威胁到真正做事人的地位。 白越寨的村民也不用怕,毕竟他们的技术才最成熟,只要不是天天混日子,还是大把地方抢着要。 只是这件事不能说,谁都不能讲。 因为等到宁安州二十多万人里,差不多有几千,几万伐木会成员时,他会表现得大吃一惊:“这些人怎么会这样!” 纪元已经偷偷练习好这样的表情。 估计有朝一日,肯定要表演出来。 纪元还挺期待那一天的。 想来看到宁安州伐木会的“气势”。 其他地方的伐木工人也会组织起来。 他的宁安州,染布跟橡胶是本地的特色,伐木会同样也是。 虽说现在的伐木工人们一脸蒙。 可大家都是积极地。 这是纪知州说的! 你不听吗? 不听的是傻子! 衙门就有一个傻子,是谁就不说了,反正没抓住机会,人已经快没了! 纪知州做完这件事,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把最后一项,不仅要砍树,还要种树,才能持续发展写完,纪元终于合上文书。 别人上任都是宴会不断,他上任则是文书不断。 谁让本地好久没有知州,要忙的事情真的太多了。 刘同知最近走路都要飘起来。 也有人问那种奇怪的问题,比如什么:“以前你是宁安州第一大官,现在变成第二,难道不难受吗?” 刘同知嗤笑。 夏虫不可语冰。 知道他们宁安州今年的税收有多少吗? 知道吗? 知道补发了之前月俸的快乐吗。 染坊不用说了,早在十月份,都成了本地的支柱产业。 现在的胶鞋底作坊,不过开了半个月,更是让本地商税上涨一大截。 今年是五十年不交税的最后一年,竟然意外添了那么多税收。 这些银钱,全都是宁安州自己的! 也不对,他十一月份发走的文书,还在请求本地继续不缴税,或者税收减半。 也许,也许明年继续不交? 刘同知还在美滋滋算账,纪元那边则发了另一个文书。 文书的内容,甚至是纪元最开始的职责。 他被外派到宁安州时,职位是户司下的仓司主事,管的是仓库,赈灾,救济等等。 化远三十八年,本地遭了灾,而该有的救济却一直都没发。 一直到化远三十九年的年底,似乎没什么人提起来。 毕竟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加之十二月中旬了,大家都要等着过年啊。 虽说本地风俗跟中原不一样,而且最重要的节日也并非除夕。 可有个节日热闹热闹,谁不愿意呢。 纪元却还记得。 正好现在衙门有税收了,他要按照当时受灾程度,给各个寨子发赈灾粮。 迟到了一年多的赈灾粮。 本地百姓拿到手的时候,甚至有些茫然。 都过去多久了啊。 今年都丰收了,再过几个月都要春耕了。 这,这大家也不需要啊。 来发赈灾粮的捕快们,按照纪知州的吩咐,认真道:“你们是天齐国的百姓,以后还要给天齐国交税,朝廷庇护你们是理所应当。” “若遭了灾,还不庇护你们,哪有那样的道理。” 好像是啊。 他们是天齐国的百姓。 遭了天灾,就该有人要帮助。 因为天齐国的百姓都会交税。 他们离这一日也不远了。 因为刘大人之前一直在提醒大家,故而本地人对交税这事心里有数。 当然了,抗拒还是抗拒的。 想到这,身处天齐国最远处的宁安州百姓,头一次对天齐国有了实感。 对他们是朝廷的责任,也有了多一分的看法。 化远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 放在他的家乡,或者在京城,此刻早就天寒地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