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节
书迷正在阅读:绿仙、娇软老婆,在线饲蛇、霓裳铁衣曲、硬核系统让我当大佬[七零]、娇软老婆,在线饲蛇、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我真的只想搞事业[快穿]、魔君听见我要攻略他[穿书]、我,萨摩耶,可爱崽崽、当炮灰美貌值爆表[快穿]
可算着时间,能传到京城的,也就一两件? 便是官方信使策马扬鞭,京城顶多知道八月九月的事情? 甚至他们要写的那本水渠指南的书,也才在路上而已。 那又知道了多少,表扬了哪些? 纪元自己好奇,别说其他人了。 唯二看过文书的同知激动得说不出话,知事已经又哭又笑,更是半句都讲不出来。 只能他们自己看了! 纪元打开文书,一入眼,纪元就认识这位官员的字迹。 吏部这个官员跟他关系还不错,他这起草个文书,一起笔就是在夸他。 什么“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说他是什么“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得人者兴这种话,对方都能夸得出口? 纪元都能想象,这位前同僚,一边故意写这些句子,一边朝他傻笑的样子。 而这样的文书能通过,吏部顶头上司李首辅必然“功不可没”。 纪元咬着牙看完,努力提炼准确信息。 终于,找到吏部除了夸他之外的其他内容。 “文书上说,纪元一路奔波而来,还顺便鼓励武新府的学生,成为表率。” 这是第一条。 不对,这是两条。 纪元一路走了几千里地,也是文书夸赞的内容。 鼓励学生,完全是个人行为,还是因为对方帮了他许多,但没关系,有人想列出来,那就列出来。 第三条,上任的时候带了无数书籍,帮助本地改进农业水平。 以及,开兽医学校,让自己的护卫保护民间匠人等等。 啊? 这些都值得拿出来说?! 纪元满头问号,都是,这也行? 这也行? 这还行? 可见,有人想夸你的时候,什么理由都能找到。 纪元觉得这些没什么,可身边的同僚们也一点点头。 朝廷文书说得对啊。 纪元确实这么做了,他做得好啊。 朝廷真的能看到很多细节啊。 纪元赶紧道:“停,停,再夸下去,我脸都要红了。” 其实已经红了,但他不会承认的! 就像他根本不承认,他这点玩意,还能连跳那么多级? 从六到从四。 连跳四级。 如果说凭着胶底鞋,他还觉得没什么。 但要说其他事情,是不是有点太快了? 纪元又看到文书上其他内容,有一行很不起眼的字。 大意是,纪元这么做,还说这是因为皇恩浩荡的缘故,他是被朝廷被皇上派来的,所以他会照顾好宁安州的百姓。 纪元十分敏锐捕捉到这句话。 如果他没猜错,一个是他确实做了实事,二是皇上也好,吏部也好,都觉得他在京城都是正六的京官,放到外面,至少也是从五或者正五。 堂堂一个状元,被弄到这么远,其实舆论上也是有点压力的。 皇上估计有意补偿。 三,李首辅。 李首辅给他写了两次信,都是让他稳住心态,不要慌。 原来在这等着他啊。 不管怎么说,他在京城那边看,确实是破格提拔的。 纪元看着这封玩味的文书。 远离京城已经快一年了,竟然觉得时光飞逝,再看到这么弯弯绕绕的文书,竟然有点不习惯? 还是外面的世界让他更开心啊。 李首辅跟吏部这么破格提拔,估计也顶住不少压力。 李首辅,这是实实在在给他送了一份大礼。 宁安州的知州。 他似乎可以做更多事情了。 虽然现在做得也不少吧。 与此同时,京城确实因为这件事起了争执。 自从纪状元离京之后,朝中对此就有过讨论。 可讨论归讨论,那也没有办法。 只是对五王爷,形成了默契的疏远。 天齐国朝堂上的官员,无论家世如何,八成到九成,都是科举考试上来的。 虽然这次被不公平对待的不是他们,可这些官员难免有兔死狐悲之感。 五王爷,做得实在太过分了。 但仔细想想,他这么做也不是头一次。 让武举人专门给他踢球的时候,文举这边的,以为五王爷只是轻视武将。 如今看来,是看不起所有科举出身的人,甚至包括状元郎。 朝中官员不愤怒才怪。 对皇上,则是有些失望。 皇上竟然糊涂到这种地步。 默契疏远五王爷,甚至是向皇上表态他们的不满。 是啊,谁会愿意有这样的上司。 当然了,朝中事情多,很快便翻篇了。 直到九月份,吏部在滇州府巡查的官员禀告了一件事。 那就是纪状元的行踪。 把纪元到滇州府之后的每一件事情都写了下来。 还说,有人问他,是不是被贬到这里的。 一般的人听到这句话,肯定要开始抱怨了。 纪元没有,纪元只说,宁安州百姓也是天齐国百姓。 皇上原本还不在意,但听到这句话,倒是点点头。 再者,纪元是真的在做事,真的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帮助宁安州的人赚钱。 最后还说,纪元为了给当地人谋生路,甚至自己住到山上,舒舒服服的官署都不住了。 啊? 这也行吗? 山上? 还是那种破屋? 朝中官员大为震惊,再加上之前心里的不满和怨气,立刻借着这件事抒发出来。 与其说他们是为了纪元出头,不如是在告诉皇上,您要是这么对科举出身的官员,那我们真的不高兴了。 纪元难道不厉害吗? 他的策论,您也夸过的啊。 事实证明,科举众人的力量不容忽视。 皇上知道自己当时应该阻止,于是这份额外的升迁就来了。 宁安州知州! 这足够了吧! 从四品的官职,还是破格提拔。 朕真的不是昏君,朕只是想看看纪元的能力。 翰林院有人 适时道:“看到没,这是皇上深谋远虑,他知道纪状元的实力,放到下面,是为了磨练他的意志!” 这话说得,好像纪元去宁安州,是皇上苦心一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