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节
书迷正在阅读:绿仙、娇软老婆,在线饲蛇、霓裳铁衣曲、硬核系统让我当大佬[七零]、娇软老婆,在线饲蛇、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我真的只想搞事业[快穿]、魔君听见我要攻略他[穿书]、我,萨摩耶,可爱崽崽、当炮灰美貌值爆表[快穿]
纪元跟着李首辅去太子府的勤学堂时,只见里面布置的跟其他学生差不多。 只是里面的物件皆是不俗。 墙上的挂画也都是珍品。 这学堂的学生只有一个,皇长孙已经在等候了。 除了十一岁的皇长孙之外,还有一个庶吉士,以及一个同龄书童。 大家互相行礼,这才开始今日的教学。 李首辅从战国策开始讲,只挑里面重点的部分。 而皇长孙显然不是头一次听课,对此接受程度很高。 纪元跟在李首辅身边,该什么,该做什么,他都很有眼力。 不过李首辅讲着讲着,他也听得入了神。 李首辅学识渊博,学富五车。 无论见识还是学问,远超其他人。 否则不能当了太子太傅,如今还被请来教皇长孙。 李首辅原本想要纪元给他递本书,见纪元还在思索,微微一笑,自己翻开后放到纪元眼前。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此一番道理,便是如此了。” 这讲的是战国时的一件事。 战国,礼崩乐坏,但周的“九鼎”,依旧是所有诸侯国心中的政权象征。 谁得到了“九鼎”,就是得到了正统。 当时的秦国打到东周都城洛阳,问周王索要九鼎。 周王自然不愿意给,手下颜率给了主意。 颜率去了当时同样强大的齐国,问齐国国君要不要九鼎,如果能帮周王击退秦国军队,那九鼎就给齐国了。 齐王想要九鼎吗,当然想,立刻发兵五万,帮周王解围。 那后来,颜率如约给了九鼎吗? 自然没有。 周王更不想把九鼎交出去,这毕竟是传国重器。 又是颜率去往齐王,同齐王解释。 那九鼎又沉又重,放到现代,需要用起重机来运。 放在战国,路上更不好走,还要借道其他诸侯国。 而当时的诸侯国全都对九鼎虎视眈眈。 无论走哪条路,九鼎都会被抢走。 颜率到了齐国之后,既夸赞齐王义举,又夸齐国真是大国。 最后才拿出那些理由,同齐王道:“您要是想搬也可以,您尽管去就好。” 但是看到那么多理由,齐王也觉得耗时耗力,并且可能会被抢。 到最后颜率又给了个台阶:“弊邑迁鼎以待命。” 意思是,九鼎就在那,国都等着您去搬。 此为东周策。 主要说的就是颜率如何借力打力, 又把搬鼎的皮球踢给了齐王。 在战国东周策里,也算是一等一的名篇。 在李首辅讲来,一赞颜率维护周王,二赞齐王助国都解围。 李首辅的落点是在颜率为东周忠心上。 但讲其计谋时,却又详尽无比。 重点在哪,不言而喻。 只是不好说明白。 但其中的意思,别说纪元了,十一岁的皇长孙都听懂了。 那颜率第一招,借力打力,玩的一手好平衡。 第二招,先把齐王吹的飘飘然,再把运鼎这件事踢给齐国,让他们自己解决。 最后,事情自然回到了原点。 想来颜率求齐王出兵的时候,就已经想到这一层。 他的计谋,既保护了国都不被秦国侵占,也保护了国之重器九鼎。 学策,学的是明智,学的是逻辑思维能力,再加上语言,心理的揣摩。 许多人会觉得,颜率似乎没做什么大事。 可能掌握几个国君的心理,又对周边情况了如指掌,还能有一副好口才。 怪不得战国时期是纵横家的舞台。 纪元听的入迷,等到课间休息的时候,还在回味方才颜率的语言艺术。 等李首辅下去喝茶,纪元刚要跟过去,皇长孙就道:“纪状元!来看这个!” 李首辅道:“去吧,歇息一刻钟。” 课间休息十五分钟! 纪元转身,跟皇长孙行礼。 两人之前虽然见过,但在学堂见,还是不同的。 皇长孙看看周围的人,再偷偷摸摸看看陪读跟庶吉士,掏出一本书。 纪元好奇,这是什么东西。 竟然这般宝贝? 不过看皇长孙的模样,好像不是什么好书吧? 即使心里有准备,纪元还是在看到书名的那一刻震惊了。 《梦蝶令》。 好熟悉,又好陌生的名字。 纪元扶额。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他都知道皇长孙要问什么了。 这些年里,也不止一个人问过了。 “纪状元,我听说第二部的插图你也画了,只是没放出来,是真的吗?”皇长孙翻着书里的插图,忍不住道:“这可是我最喜欢的配图,之后也有模仿你的,但都不如你画的好。” 纪元那技法是一点点练出来的,又有上辈子的熏陶,画出来的配图自然超时代。 那种新奇的视角跟角度,甚至代入感,一时半会很少有人会超过。 不过说起来,他这样的画工算是这个时代的“新锐派”。 卖给滇州府董家那幅则是传统画技。 也因为这两者的区别过大,大家才不知道,那青堂就是纪元。 但不管提起哪个,纪元都无奈啊。 皇长孙还道:“你要是画出来了,能不能给我看看?” 纪元直言道:“当时确实画出来了,不过全都被我放在老家,没有带过去。” “而且因为画画引出不少麻烦,所以就不画了。” 啊? 真的不画了啊。 皇长孙遗憾,只好道:“好吧,那梦蝶令后面几本虽然也有插图,但都不如你。” 纪元哭笑不得,只得说声谬赞。 好在李首辅很快回来,继续讲课。 这里的课自然跟四书五经差很大。 更多像纵横家的指导。 纪元之前也看过,但像这样细听,还是头一回。 纪元意犹未尽,李首辅说了几本书,让皇长孙课下去读。 如今的书不用背了,只要看明白意思即可。 而且你觉得自己看一遍没记住,其实那些内容已经在脑子里。 更别说纪元记忆力不错的人,看完之后,还能细细回味,等真正消化了,也就是自己的了。 头一次的课程,纪元听到过瘾,恨不得马上八月十一,那是本月第二次课。 回去之后,纪元先是去了书店,把李首辅说的书都给买回来。 怪不得都想给皇子他们当伴读,这师资条件,简直太强了。 纪元在京城也算安稳下来。 每月四次休沐,每月再去听四次名师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