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节
书迷正在阅读:绿仙、娇软老婆,在线饲蛇、霓裳铁衣曲、硬核系统让我当大佬[七零]、娇软老婆,在线饲蛇、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我真的只想搞事业[快穿]、魔君听见我要攻略他[穿书]、我,萨摩耶,可爱崽崽、当炮灰美貌值爆表[快穿]
而这篇,正是工部宋大人儿子宋留群的。 皇上不见表情,太子也没见喜好。 最后一份了。 这篇文章,是会试第一纪元所做吗? 纪元中了解元,中了会元,总不会文章还在前三吧? 他小小年纪来参加殿试,真的不紧张?真的还能保持自己的水平? 而此卷一读。 太子微微抬头,眼睛亮了。 此篇策论开卷,自然是正常的格式。 到正文时,直接用了韩非子的话。 他讲:“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意思是时代不同,就要有相对应的改变,也要有相应的预防措施。 此话用于开篇,接着讲科举的发展,以及在本朝完善了多少。 这些本来是夸赞的话,所占篇幅却很少,同时指出皇上考题中的弊病。 再然后,文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讲任由发展,另一部分讲可能带来的改变。 最后纵观全局,分析科举改变的利弊。 一篇文章,有理有据,不卖弄文采,不张扬个性,只讲出事实,道理,观点。 其中引用先贤的句子也很好,便是引用,也是加以佐证自己的观点。 很多言语,更是简练朴实,力求能懂易懂,绝对不故弄玄虚。 要说给了建议吗? 给了,而且建议并不大,是真的可以推行的那种。 要说想撼动全局?却没有那么大的想法,只是娓娓道来,展现出文章作者非同一般的预见性。 这篇策问,答得太好了。 皇上微微点头,太子则道:“这篇文章内容详实,无浮词,无冗意,还有几分可行之处。” “竟是条实实在在的好策。” 太子虽然今天才回来上朝,但关于科举的事,他岂能不知。 不过这样的文章,不可能是不到十五岁的孩童所写? 皇上也是这个意思。 但不管这篇策论是谁写的,他都要点此人做状元。 什么? 连中三元,连中六元很好听? 再好听,也比不过此等文章,此等良策。 皇上心道:“这样也不错,神童留在身边慢慢培养,如此良才,倒是可以直接做官了。” 不错不错,双喜临门。 “拟此人为今科状元。”皇上开口道。 至于旁边的谢国舅,宋大人,在听到最后一篇文章时,心里拔凉拔凉的。 这他们真的比不过啊。 如此老练的做派,不是为官十几载,能写出来? 当然,他们心里还有一丝庆幸。 不是那个纪元就行,看来纪元连一甲都没进,会元的风光也只是暂时的罢了。 李首辅,楚大人也微微失望。 拟定好状元之后,谁当榜眼,谁当探花,皇上并不在意,随手指派了。 “来,拆封,让朕看看,今年的状元到底是谁。” 一直到现在,就算是皇上,都不能提前看考生的名字,当然是为了公正。 拆封官连忙上前,小心翼翼打开今科状元的名字。 而上面的名字,让拆封官倒吸一口凉气。 纪元。 又是纪元。 还是纪元。 怎么会是他?! 拆封官作为头一个看到名字的人,应该立刻把纪元的试卷呈上去才是。 可他完全愣住了,甚至快速扫了一眼纪元的籍贯三代。 是那个纪元。 是那个会试第一的纪元。 啊? 不到十五,这文章,竟然如此老练?! 拆封官甚至再次看了纪元的文章。 等会,这文章的字,也堪称第一吧? “怎么了?”皇上都有些疑惑。 拆封官抬头,声音带着不敢置信,连忙捧着文章上前。 皇上同样傻眼了。 是他,是纪元! 纪元,是今科状元! 第97章 第97章 “不会吧?” 不止皇上发出疑问, 文武百官都发出相同的疑惑。 大早上的,难道他们还没睡醒?! 不可能啊。 虽说上朝很早,可大家都习惯了啊。 一时间, 朝堂上窃窃私语。 “纪元才多大?他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开什么玩笑, 他不到十五岁吧。” “会不会是同名同姓?” 皇上跟拆封官一样, 下意识看了看卷子上的名字, 籍贯,还有三代。 皇上今年整六十,甚至还把叆叇拿出来用了下。 会试第一纪元的履历,皇上很清楚。 而这卷子的开头,正是纪元的年龄等等。 “是他。” 皇上又道:“取纪元会试卷子。” 这就是要对比字迹了。 一定要纪元自己写的卷子,而不是誊抄版本。 好在会试第一的卷子, 还是很好寻来的。 礼部那边就怕皇上最近要看,准备得非常妥当。 会试的卷子跟殿试卷子放在一起,妥妥是纪元的字。 什么? 作弊? 会试你敢这么说,殿试敢这么说吗。 殿试题目, 可是皇上考试当天出的, 除了皇上之外, 没人知道要考什么。 至于考试的时候,监考的读卷官,以及经过的阁臣那么多,还有宫中士兵守着。 难道还能作弊? 这种情况都敢作弊,九族不打算要了? 无论从哪方面说,似乎都证明, 纪元是自己写的。 他自己写出了, 让所有阅卷官满意,让所有臣子点头, 甚至连太子,皇上,都觉得很好的文章。 皇上大喜过望。 会试的卷子就不说了,纪元确确实实是第一。 殿试的文章更是如此。 自己听到文章的时候,甚至觉得不是纪元所写,也做好了前三没有小神童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