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节
书迷正在阅读:绿仙、娇软老婆,在线饲蛇、霓裳铁衣曲、硬核系统让我当大佬[七零]、娇软老婆,在线饲蛇、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我真的只想搞事业[快穿]、魔君听见我要攻略他[穿书]、我,萨摩耶,可爱崽崽、当炮灰美貌值爆表[快穿]
听说不少没钱的读书人,都是这么做的,李勋就做过抄书的活,就是最近备考加上活太少,才没过去。 但李勋也道:“如今有十三四家书坊,大的就有四家,分别是周岳林王四家,剩下的十家虽小但是抱团生存,所以竞争非常激烈。” “印书的多,抄书的活自然越来越少,现在抄书的价格都比印书的贵了十倍,自然没人去买抄录的书籍。” 自从前任皇帝免了书税之后,各大书坊如雨后春笋般飞速长起来。 再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印书在天齐国已经是很成熟的行业。 既然印书成熟,价格又便宜,可不就不要人工抄书了。 这竟然有点,珍妮纺织机代替人工纺织的感觉。 对抄书的书生来说,没什么活了,但买书便宜了。 好坏也说不出来。 李勋的话,自然是劝退了蔡丰岚他们。 也幸好有李勋,否则大家要白忙一场。 纪元跟他们不同,他的字极好,被杜夫子都认证过。 他要做的活计自然不是单纯的抄书。 而是根据他的字来做雕版印刷的板子。 这份活没那么累,而且只要字好,几乎被各大书坊抢着要。 此处说的抄书,按照杜夫子的话来说,其实应该叫润笔。 润笔,就是稿酬的雅称。 但以书法技艺写文章,同样也能叫“润笔”。 也算是对书法技艺读书人的尊重,这样的人也被称为润笔先生。 这里便要简单说一下印书的流程。 除了先贤典籍之外,其他的时文程文,或者新上的话本小说,以及童试录,乡试录等书籍,都需要有书法好的润笔。 笔者的内容或许好,但书法不一定精妙。 各大书坊先得来文章,再找到书法好书生润笔,完整抄写一本。 这本的字迹不仅需要大小统一,更要字迹清晰,毫无墨点。 接着,再让印书的工匠,按照这样的好字雕刻印刷板子,或者印刷磨具。 由此印出来的书就是润笔之人的字迹。 所以润笔人的字必然好漂亮端庄。 市面上有许多版本的书籍,字迹如何,也是购书人选购的标准之一。 所以书法好的人,十分抢手。 纪元去找事情做,基本十拿九稳,就看工钱如何。 纪元拿着纸条去印书作坊的时候,后街的场景跟前街完全不同。 前街纪元去过好几次,全都是买书籍买文具的书生们。 后街则是工作人员,搬运原料的,搬运货物的,比比皆是。 他走在这街上,显得格外突兀。 少数同样的书生碰到他,开口道:“你也是来找抄书的活?别去了,现在都不要抄书的了,全都是印刷代替。” 看来蔡丰岚他们没来也是对的。 纪元笑着道谢:“谢谢了,我去看看。” 那书生看他不死心,也就没说什么。 纪元先去了看到的第一家印书作坊,这家人下意识道:“不要抄书的,只要字好能印刷的。” 纪元拱手:“我便是来应这个。” 那人见纪元年纪小,再道:“印书的字需是馆阁体,却又不能太死板,你行吗?” 并非他看人低,而是眼前的书生年纪太小。 纪元点头:“可以的。” 说着,取了纸笔当场写字。 杜夫子都认证过的字,那怎么会有错。 “这字,绝佳啊!”书坊的人立刻道,“敢问书生姓名,可愿来我家书坊润笔?” 原来这人是书坊老板的儿子,小书坊里的人都是亲戚,他直接能做主。 纪元并未着急就职,仔细询问了价格后,准备去其他地方再看看。 那老板儿子连忙道:“别啊,价格都好商量,你抄一本书,给你五两,如何?” 多少? 五两? “当然是有要求的,不仅字要端正,大小还有一样,否则我们不收。”老板儿子又吩咐道,“字要是不好,我们书也卖得差,你明白的。” “放心,抄书的纸张,笔墨我们都提供。” 说着,就要把纪元往作坊里面拉,还要给他签订契约。 “五两不够的话,七两也行。” 纪元见此哪能应允,找了理由赶紧脱身。 还好他跑得快,否则对方肯定要继续诓骗。 这东市第一街的后街,也就简称东后街一共十四家印书作坊,他肯定会问个遍的。 不问个市场价,纪元也不会轻易签契约。 还好这些作坊距离并不算远,很快走了大半,纪元大概知道价格。 抄书也要看抄的是什么书。 如果是一时流行的话本,价格就会便宜些,同样的质量要求也不会太高,但这种量大管饱。 抄的经典著作,价格能到几十两,甚至上百两,但要求极为严苛。 字的大小规整,全部都有要求,一笔一画都要准确无误,纪元都很难达到要求,同样这样的活也少,一般不会找新人。 最中间的,便是最常出现的时文了,童试录这种也算时文的一种。 就是最近一段时间里,书生们做得比较好的文章,又或者某某大家写了什么诗词教程,文章教程。 这些书的印刷量不小,流行的时间也适中。 价格都在五到十五两,具体也看书的长短跟字数。 看来第一家的五两,七两,也有蒙骗的成分,但不算多。 了解到最后,只剩下最后五六家,其中四大书坊也在其中。 他们不仅印书的量最大,承接不少官方的任务,算是吃了口官家的饭。 估计他们的价格会高一些? 纪元这次进门,就用上杜夫子给的纸条了。 原本听说他要来赚润笔钱,四家只让他等消息,当场写字也不肯的。 拿出杜夫子给的纸张之后,个个换了面容。 府学书科杜夫子,出了名的字好,各家求都求不来。 他推荐的学生,肯定没错。 果然,纪元写了之后,各家都给了价码。 比小作坊多了三两左右的银子,同样抄经典书籍的机会也多了些。 但有一条,抄了某家书坊的书之后,不许再给其他书坊做事,同样的,书坊会提前给一笔竞业费,作为补偿。 第一家那么着急拉他签契约,原来是这么回事。 至于杜夫子? 杜夫子书法好,名气大,又是举人,自然不在限制范围内。 所以纪元要挑一家定下。 纪元心里有数,从岳家书坊离开时候,心里想着事,没看到随同父亲一起过来的岳昌。 等纪元离开,岳昌立刻问了怎么回事。 书坊做事的人道:“是府学的一个小书生,杜夫子推荐他来做润笔先生。” “东家您看,这小书生的字可真好。” 最后这句话自然对岳昌的父亲道。 不过他却并未喊岳昌少东家,自然因为岳昌上面还有已经成年的大哥。 岳老爷看了看纪元的字,明显被惊艳道:“不愧是杜夫子推荐的人,契约签了吗。” 听到说没有,岳老爷道:“尽快签了,如此好的字,不能落到其他书坊手中。” 都说周岳林王,但大家都是竞争关系,他也算排名第二,再努努力说不定就第一了。 岳昌脸色难看,开口道:“他就是纪元。” 纪元? 岳老爷知道是谁。 小三元纪元,十一岁的小三元,他怎么会知道。 私下里他还说过,这纪元要是他儿子就好了,认个干亲也行啊。 当然了,最近不能认,岳昌就够惹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