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节
书迷正在阅读:绿仙、娇软老婆,在线饲蛇、霓裳铁衣曲、硬核系统让我当大佬[七零]、娇软老婆,在线饲蛇、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我真的只想搞事业[快穿]、魔君听见我要攻略他[穿书]、我,萨摩耶,可爱崽崽、当炮灰美貌值爆表[快穿]
白和尚,李锦,蔡丰岚,他们这些注定陪跑的考生同样紧张万分。 不管怎么样,这都是一次乡试,都要全力以赴。 纪元发现,好像整个府学五百七十一人里面,就他不用考? 他走在路上都觉得路宽了啊。 其他人都在潜心读书。 也不是这般。 纪元正好碰到卫籍武营他们,武营看到纪元也高兴道:“你不用准备考试?” “对了,你年纪小。” 说罢,武营又道:“我们也不用考。” “你们是等武举?” 之前纪元就想说了,武营他们不像要考乡试的。 他们的骑射剑术更加精通。 “是,要等武举。”武营叹口气。 等这个字,可没用错。 其他朝代如何,纪元他们不知,但天齐国这两年,武举已经连着四五年没有办。 在天齐国,武举相比文举来说,没有绝对的定数,要看朝廷的意思。 武营他们卫籍出身,学文有些比不上其他人。 武举自然是好出路。 原来是这样。 纪元安慰道:“说不定明年就武举了,今年看他们乡试真是紧张,反而我们落得轻松。” 武营笑着点头:“没错,对了你要不要练骑术,我们找魏夫子一起去跑马场。” 现在的府学里面,除了主科学堂之外,其他地方空无一人,更没人去什么跑马场,谁有心情啊。 反而他们这群人,年纪不到的年纪不到,武举的武举,去练练骑射吧! 这话说的纪元心动,不用多劝就跟上了。 闲得无聊的魏夫子也没拒绝,带着纪元他们去马场。 纪元还是头一次到跑马场,竟然试着小跑了两圈,走得还算稳当,想来不要太长时间,他就能跑马了? 他们一群人乐得轻松,纪元白日学完功课,剩下的时间都在练习骑射。 加上魏夫子,武营他们指点,进步堪称神速。 跑马之后,再去附近吃碗汤饭,别提多爽快。 武营他们没有武举的郁闷之心也随之消散。 他们这边有多轻松,另一边就有多紧张。 终于到八月初七。 纪元去送李锦他们进考场。 李锦几乎都要哭了。 蔡丰岚也没好到哪去。 白和尚口中说着莫要急莫要急。 也就李勋现在冷静下来,他考上秀才两年,这两年学得如何,就看今日。 正荣县的张洵等人也是如此。 进考场吧。 要乡试了。 纪元远远被拦在外面,佩刀的侍卫甚至是从京城调过来的,他们代表了皇帝的意志,丝毫不能侵犯。 许多秀才陆陆续续进门。 被众人簇拥着的岳昌刚走几步,眼神瞪着纪元,竟然跑过来道:“纪元,以后你神童的名声就要没了。” 这次去面见监临官,府衙带的也是他! 京城监临官徐大人还问了他年纪,说了句,这就是神童,还说等他乡试成绩。 自己只要考中了。 那就是神童! 纪元并不理解这岳昌的怨气从何而来,只是淡淡道:“这样吗,加油。” “你?你没听到我说什么吗?”岳昌更生气了,纪元为什么还能不在乎。 “听到了,我不在乎什么神童的名声。” 纪元顿了顿,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跟一个十二岁孩子计较,就没再说扎心的话。 反而旁边佩刀的侍卫想说什么,被其他人拉住。 “少爷,时间快到了,进考场吧。”岳昌的小厮们小声催促,又看看纪元。 不是说小三元比他们少爷年纪小吗,为何个子却高许多。 岳昌气急,但只能去考试。 考试结果出来,纪元就知道厉害了。 没了小三元的名声,看他以后还会不会被优待。 等这考生离开,方才一直想说话的佩刀侍卫道:“那个秀才是傻的吗?咱们徐大人最不喜神童的虚名啊。” “是啊,但你别在学生面前说,省得耽误他考试。” 后面说话的侍卫还看了看纪元,知道他是放过那什么神童秀才,也算大度。 否则说几句难听话,对方的心态就完了,乡试更不用提。 “哎,七八年前,下面每年都说自己那出神童。年龄一个比一个夸张,全都是被家族硬教出来的,除了背诗,其他什么都不会,不然徐大人为何如此厌恶。” 原来是这样。 纪元愕然,中间隐情确实不少。 想来也是京城人士才知道这些事,他们远在建孟府,根本无从得知大人的喜好。 那方才的岳昌,还被带去见了京城来的徐 大人? 这不会起反作用吧? 这岳家也是怪,竟然不知道徐大人的性格,就把神童往那边带。 纪元默哀一秒,随后离开此地。 默哀一秒差不多了。 他还要去骑马呢。 骑马练好了,就能练习射箭。 第70章 第70章 乡试开始之后, 整个府城似乎都安静下来。 贡院附近更是不许人进出。 严密得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听说今年的监临官徐大人十分严苛,便是监考官稍有不慎, 都会严加斥责。 府城大小官员紧张得要命。 只等着送走这座大佛。 别说巴结了, 只要不得罪, 他们差事办得就算妥当。 八月六日开始考试。 一直到二十日放榜, 这些时间里不能出一点差错。 好像是今年乡试时间不长,阅卷时间也较短,更需要上下官员齐心做事。 纪元跟着魏夫子,武营他们练习射箭的时候,也听魏夫子道:“徐大人可不好惹,他在朝中的时候便直言不讳, 最讨厌那些浮名虚誉,也不喜奢华,便是皇上有错也会指出。” 所以有人说,皇上让他出来监考, 就是不想听他啰唆了。 这位五十三岁的臣子, 在古代已经算年纪不小的了, 让他跑这么远,确实是个难事。 可见其他人对皇上的猜测并非完全作伪。 后面的话魏夫子没有明说,但纪元自然猜出其中潜台词。 纪元又射一箭,竟然中了八环。 武营还道:“你年龄虽小,准头却不错,要是专心练武, 说不定也可以的。” “说这话。”魏夫子道, “武举并不定期举行,文举却是三年一次, 纪元还是小三元,他要是练武,学政都不答应。” 武营叹气:“这也没错。” 大家说着,纪元倒是好奇另一件事:“魏夫子,我还听说,这位徐大人并不喜欢神童,奇才,这是真的吗?” 魏夫子点头:“没错。” 这还牵扯到一桩过往。 约莫是七八年前,粤地有一户人家,那家孩童天生多智,三岁便能自己读书,五岁看完四书五经。 十岁的时候,就参加童试,考上了秀才。 一时间被封为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