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节
书迷正在阅读:绿仙、娇软老婆,在线饲蛇、霓裳铁衣曲、硬核系统让我当大佬[七零]、娇软老婆,在线饲蛇、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我真的只想搞事业[快穿]、魔君听见我要攻略他[穿书]、我,萨摩耶,可爱崽崽、当炮灰美貌值爆表[快穿]
学区房贵点也正常。 果然,李勋道:“一间小院子一个月五两银子。” “客栈的话,不要求太好,一间房一个月一两银。” 很好,没有一个是纪元住得起的。 白和尚也道:“栖岩寺的方丈是我师叔,我一个月交五钱,早午两顿饭也包含。” “当然,是没有荤腥的。” “和尚过午不食,晚上 自己安排。” 这么看的话,还是白和尚那好,能住,还能管两顿饭。 这还用说吗! 就住栖岩寺吧! 商量一会,总算把吃住安排好。 就算是最近的李锦也收拾了好一会,忍不住坐下:“这也太难了,离开家果然很难。” 李勋帮着他收拾东西,两人虽是一个姓,以前却是不熟的,李勋算旁支的旁支。 但现在都在府学,关系近了不少。 李勋之前住的小院就是李锦家资助,现在换了个大一些的,足够兄弟两个住的了。 “让小厮他们收拾吧,趁着还有时间,让马车送纪元他们去栖岩寺。” 马车他们也用不了多久,明日李锦家的车夫就要回去,那两个小厮倒是能留下。 开学报到第一日。 又是报到,又是商量住宿。 众人一直到晚上才安顿好。 纪元跟蔡丰岚,就住在白和尚旁边的禅房里,一人一间,互不打扰。 栖岩寺的和尚很欢迎纪元他们,毕竟也多分收入,还说这里他们每日都会打扫,书生们尽管专心读书即可。 这禅房里,和尚们是不进的,全靠他们自己。 每个禅房都不大,有张石床,有个桌椅,还有个蒲团,四个人站在里面都觉得挤。 不过想着此地的价格,管饭不说,外面还包打扫,已经没什么好讲的了。 在府城寸土寸金的地方,纪元觉得还不错。 折腾一日,加上之前赶了五日的路,众人早早歇息,约定好明日府学再见。 禅房安静下来,纪元把带来的上百本书放好,又怕地上潮湿,干脆放在床头床尾,只要不挨着地面即可。 桌子上自然也摆放整齐。 笔墨纸砚,全都放好。 纸张他不怎么缺,砚台跟毛笔夫子博士们同样送了许多。 以后再买些墨用即可。 学习用品收拾好之后,就是带来的衣物。 青衿两身,足够平日换洗了。 四季衣物一共五身,都是稍稍大一些的。 这些还是师娘帮忙准备,其他的生活用品不用讲,皆是师娘,还有罗博士帮忙准备。 看着零零散散的,都是用得着的。 最后就是银子了。 他身上的银子并不多,回安纪村的时候带了十五两。 雇人拆房子,修坟墓,再加上把小纪元家的房子重新修缮,反正来来回回的,身上竟然还剩十两。 主要是卖了些东西不说,村里人都不问他要钱,出的银子也都是买料的银钱。 县学那边,还给他发了秀才五月到七月的俸禄,原本的米粮也折合成银子,加起来一个月是两钱银子,全都给了他们。 再加上县学,衙门,又给他们凑了车马脚程等等费用,加起来竟然有二十九两银子了。 除此之外,罗博士给的一张五十两银票,更是备用。 房老夫子的两幅书画,一幅保守能卖一百五十两,两幅算三百两。 最后这几样东西,如今还是压箱底的好。 等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 那二十九两银子,应该就够他花上许久了。 固定支出,肯定是一月五钱的住宿费用。 还有平日需要的笔墨,以及每日晚饭等等。 也不知道寺里能不能支个灶台,他好自己做晚饭。 而且寺里的饭食都是斋饭,他也不能真的不吃rou,让他长时间不吃rou,只怕能饿到眼冒金星。 纪元全都收拾好,又洗漱躺在铺好的被褥里。 头一日,要cao心的事还真多。 怪不得李勋讲,出来才知道他们县学到底有多好。 纪元昏昏欲睡,又想到每月必要支出,再想到当了秀才一个月也才两钱的收入,甚至还不够住宿的银钱。 还是要想办法增加收入才行。 总不好坐吃山空。 还是要想办法挣钱。 画画? 写字? 不过这也要再等等,等他熟悉府学的课程再说。 说起来,今日从夫子那拿回来的课薄还没看。 算了,明日再说吧。 纪元睡了过去,山脚下清风徐徐,睡得格外安稳。 课薄,放在后世来说,就是课程表。 府学每年三月开学,十月中旬放假,一共八个月的时间。 课薄在每年三月发放,一般不会更改,大家根据时间去上课即可。 天齐国府学共分两科,一科为主,是必修课。 那就是四书以及五经。 共有一名掌印教官,九名教官,每位教官下有十位夫子。 按照大家熟悉的情况来看,掌印教官就是年级主任。 教官就是科目主任,手底下一个夫子教一个班的固定学科。 从这里看,就知道府学的单单夫子就有多少人了。 一共九门主课,一门课十个夫子,这就是九十位夫子,换而言之,就是九十位举人。 天齐国科举至今,怪不得只有进士有做官的机会。 也怪不得聂县令会说秀才多如牛毛。 除了举业的主要科目之外。 还有一科为辅。 这辅科便是正荣县县学没有的。 分为,礼,乐,书,数,射,律,共有六科。 礼为见礼,各方礼节等等,见人如何称呼,见官是什么规矩,宴席有什么礼仪,总之很是复杂。 乐不用说了,古人认为,音乐能沟通天地,不懂对方语言的也能用音乐来表达情绪,所以祭祀也必有乐,这是大雅之事,君子必须要懂 书,此处指的是书法,写字,学生们的字,也是必然要考究的。 数,算数,就算到了古代,也要学数学。 射,乃骑射,如今说投壶这种也算,府学是有马匹的,骑马射箭,也可以学,端看个人的爱好。 律,当代的律法,也算必考科目,也看当年出题人的心情。 要说举业的四书五经最要紧,也是当代的风尚罢了。 放在以前,被人们戏称的辅科,才是最要紧的。 但现在的学生没有那么多精力,多是为了备考而学,不会再学这些。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学科,就更冷门了。 由此也能看出来。 以前的读书人,不仅要读书,还要懂礼乐等等。 现在已经渐渐往四书五经方面转。 如果不出意外,再过个七八年,后世人眼中的酸儒,就真的要成为天齐国的大流了。 府学五百七十一名学生,按照每年的岁考的成绩排名。 从第一堂一直到第十堂。 每个堂的都配有教官,跟九位主课夫子。 若想学辅科,则要看辅科的开设时间,让学生们自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