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节
书迷正在阅读:绿仙、娇软老婆,在线饲蛇、霓裳铁衣曲、硬核系统让我当大佬[七零]、娇软老婆,在线饲蛇、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我真的只想搞事业[快穿]、魔君听见我要攻略他[穿书]、我,萨摩耶,可爱崽崽、当炮灰美貌值爆表[快穿]
还有一日半的考试,必须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纪元收拾好东西,那 蜡烛竟然就快燃尽了,快速吃完师娘做的点心,纪元便准备睡觉。 早点睡吧,明日还要再考。 正荣县的县试格外严格,有些地方的县试不是如此。 比如第一场正声考完,学生们都可以回家。 回家之后干什么? 等成绩。 只有第一场考试成绩合格,才能进入第二轮。 许多考试第一轮就被淘汰了。 比如第一场考生为一百人,那大概有九十人可以进第二轮。 第二场考试为连复,同样是这个流程,淘汰一批人。 一定要说的话,大部分地方的县试像选秀比赛。 一轮一轮地淘汰。 筛选到最后,选出总冠军。 正荣县考试的形式不同,但阅卷的情况差不多。 第一轮考试的试卷会先批阅,前多少名的试卷会进入第二轮。 第二轮再淘汰一些,直到第五轮,评出最优。 但每一轮又不一样。 第一场,跟第二场考试,也就是第一天的考试,大差不差都能过关。 到第三场的考试,便会格外严格。 大部分人的试卷,基本都是死在第三轮,后面的卷子直接会被封存。 也就是说,前两场的考试算是开胃菜。 第三场被称为再复的考试,才是一等一的要紧。 这是优中选优的考试,单里面的规则,都繁琐得不行。 这也是大部分学生要找好夫子,以及有过科举经验夫子的原因。 若对此毫无经验,那不一定要吃多少暗亏。 像纪元参加过模拟县试的人,再加上听了夫子们面提耳授的嘱咐,真正来考县试的时候都会觉得陌生,很多东西要慢慢摸索。 更别说没有好夫子教导的了。 许多皇帝都注重学校,确实应该如此。 纪元吹灭仅剩一点点的蜡烛,很快入睡。 周围还有八十一个考生,还有巡逻的捕快,以及监考官们。 但这里面安静地掉一根针都能听得到。 院子里灯火通明,八十二间席舍里面黑漆漆的,很多人辗转反侧才进入睡眠。 纪元醒的时候,天还未亮,点燃昨日没用完的蜡烛,纪元叠了被子,在房间里做遍cao,活动活动筋骨。 说起来,多亏他年纪小,在这狭小的席舍里不算憋屈,那床虽然小,但他个子也不高啊,还算合适。 不过这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啊! 他还是想长高的。 纪元忍不住笑了下,见时间还早,闭上眼默背学过的四书。 二月初七,第二天第三场考试,他必须全力以赴。 蜡烛彻底燃尽,天也亮。 捕快依旧发了大饼跟水,这会运气比较好,早上的饼都是刚做得很热乎。 苦了一天的考生们狼吞虎咽,纪元却只是略略吃了大半个,还没吃饱就把东西放在一边,水一半用来喝,一半洗洗脸回神。 马上就要考试,不能吃太多碳水。 不然碳水消化升糖,考试的时候能困死。 第三场再复,是要认真的。 辰时正刻,早上八点,试卷发下来。 依旧为两道题。 第一道是,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此话出自《论语》,太宰,就是一个大官问子贡,你们老师是哪一个圣人,他怎么会那么多东西。 子贡回答说,是上天赋予他的贤德,让他懂得那么多学问才技。 但子贡的老师孔子听说之后,回答说:“太宰你知道我的,吾少贱也,我小时候很穷;故多能鄙事,所以会很多卑贱的才技。真正的君子怎么会这么多才技吗?肯定不会。” 而这句吾少也贱,故多能鄙视,就是其中的一段话。 这句话的分析有很多种。 有人认为是孔子的自谦,大臣说他是圣人,子贡说上天赋予的。 所以他要说自己其实很一般。 他之所以会很多别人看来低贱的技能,是因为他小时候家里穷。 这些技能在君子看来低贱的技能,是他们不屑做。 孔子能这么说,他其实很了不起,他确实是子贡说的圣人。 也有人说,这是孔子真心实意回答,自己并非圣人,自己的才技也并非上天赋予。 之前教谕也说过,孔子眼中的圣人,是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样的人才是圣人。 而孔子也认为,当今世上已经没有圣人,更不可能认为自己就是圣人。 后面说吾少贱也,所以会很多低贱的才技,则是真心实意这样认为。 当然也有很多解读。 每个大家解读的方式都不一样。 只要分析的言之有物即可。 朱子跟张居正等大家都对这话做过注解,每个人理解的方向都有出入。 纪元看过的注疏很多,各种想法在脑子里碰撞,一时不知该怎么下笔。 就连要不要称呼孔夫子为圣人,都是一个问题。 孔夫子一直在说世上已经没有圣人,这个包不包括他? 但大部分人都觉得,孔夫子就是孔圣人。 也有一部分人并不认可,如果遇到认可的考官,那就要顺着孔夫子是圣人的写。 若不认可的话,就要反着写。 能不能过关,考官的喜好也很重要。 纪元一咬牙,开篇便写道:“圣人因时人之称,而忆其昔之事;门人即圣人之意,而述其昔之言焉。”1 圣人因为那时有些人说的话,想到很久之前的事,学生我也跟着说圣人的话,讲讲这些话的意思。 这就是开篇了。 纪元开篇便确定“圣人”二字,自然是认孔夫子为圣人的。 按照他来看,也符合天齐国大部分文人的想法。 毕竟科举发展到现在,其他学说并不盛行,称孔夫子为孔圣人大半没错。 开篇写完,纪元开始分析后面的话。 后面又写:“而况艰巨之任,不及微贱之身。凡一名一物之故,竭旦暮之取携而无禁也。”2 艰巨的任务跟卑微的出身没有什么关联,不管是什么东西都有取之有尽的一日。 所以不管年少学了多少东西,老年了也要继续学习。 这才能像圣人一样掌握很多才技。 这篇写完,纪元长舒口气。 不过时间已经过了大半。 后面的一题也不简单。 第二道是,仰不愧于天。 此话出自《孟子·尽心》。 原文为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o)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意思是君子有三种乐趣,乐在平淡,父母兄弟都好,这是第一。 第二是对天地没有惭愧,对身边的人也是如此,怍,就是惭愧的意思。 第三件就是得到天下的人才,可以教导他们。 《孟子》向来被称为有泰山乔岳之姿,读起来像他文里那般有浩然正气。 这君子三乐,便能看出其风格。 考题选了第二乐,仰不愧于天。 这题算是落在纪元的舒适区了,他每读孟子,都觉得心潮澎湃。 此次下笔,自然如有神助。 “求乐于天人之际,君子之存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