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节
书迷正在阅读:绿仙、娇软老婆,在线饲蛇、霓裳铁衣曲、硬核系统让我当大佬[七零]、娇软老婆,在线饲蛇、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我真的只想搞事业[快穿]、魔君听见我要攻略他[穿书]、我,萨摩耶,可爱崽崽、当炮灰美貌值爆表[快穿]
他前后收了牛家的治病的银钱,又有官府发的奖赏,就算平日买纸买墨用钱不少,身上的银钱也是不增不减。 买些点心还是有钱的。 赵夫子自然不愿意让他多花,但看着孩子们高兴,就没说什么。 纪元还专门在县城割了块rou,买了条鱼。 方才在纪三叔家里,纪元还藏了藏,没被对方发现。 现在全都拿出来孝敬夫子。 有点心糖果,又有猪rou鱼rou,赵夫子家里都高兴不少。 赵夫子则对纪元抄的新书爱不释手,开口道:“这些书很是难得,不错,真不错。” “书是你找人抄的?这字有些风骨,必然拜了名师。” 纪元一愣,笑着道:“多谢夫子夸赞,这是我的字啊。” 赵夫子顿住,把几本书翻了又翻,一点点对照,看看书再看看纪元,满脸写着不敢置信:“怎么可能!” “你的字如今长进这么多?” 赵夫子这里还有纪元以前的课业,下意识翻出来对照。 差别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如果说纪元以前的字像蒙童,现在的字都能称为有些风骨。 “好,太好了。”赵夫子只能说出这几个字。 纪元的学业先不提,单这手字,就能看出他的功底。 要说太好看,那也不至于。 但明显有了门道。 还是那句话,一看就是拜了名师。 纪元把自己拜师的经历说了下,赵夫子只知道尊经阁那位夫子姓房,具体的就不知道了。 说着,纪元也要进厨房给赵夫子做饭食,连师娘都拦不住,一定要自己亲手做。 赵夫子哭笑不得,只好答应。 纪元做吃食的手艺没得说,更让赵夫子感动的是学生的心意。 他这个学生,无论从哪方面说,都无从挑剔。 现在的学生想超过他? 不可能。 这一晚纪元自然在赵夫子家住下,第二日赵夫子去教书,纪元则去帮师娘摘豆子,锄地。 不过赵夫子家种的东西少,再有学生家长们帮忙,不到两日就干完了。 夫子家田地的农活做完,纪元没有回去,而是顺着田间去找安叔公。 农忙的时候想要找到安叔公,必须在田地里寻。 果然,安叔公一家十几个男女老少,都在田地干活,没在田地的也在家里洗衣做饭喂牲口。 见到纪元过来,安叔公笑着道:“知道你回来了,赵夫子家的活干完了?” 纪元点头:“是啊,去帮忙的人多,夫子家也没种多少东西。” “是啊,他家能做事的人少。”安叔公说着,等纪元走近低声道,“你这次回来,是不是要商量青储料的事。” “果然瞒不过安叔公您。” “跟我还说这些。”安叔公穿着打了许多补丁的衣裳,平日什么钱都不舍得花。 但要让他挣钱,那出多少力都无所谓。 安叔公又道:“你不来找我,我还想去寻你呢。现在正在收麦子,麦子收完,秸秆就出来了,你说咱们今年做多少斤青储料?” 去年做了一万多一点,除了自己吃的,小黄吃的,卖出去九千多斤。 安叔公家挣了几十两,纪元也拿了不少银钱。 这么好的买卖,安叔公今年肯定还做。 虽说现在秋收都没结束,漫山的草足够牛羊吃的,但凡事都要提前去做,他们要提前做好准备。 纪元回村一趟,目的之一也是这个。 青储料是他一年以来挣钱最多的地方。 若不是去年卖了饲料,他在县学读书肯定更加抠搜。 有着去年的先例,安叔公心里已经有谱:“去年卖出去九千斤,今年肯定只多不少。” “李家的指名还要,你上次说的牛家更是大户。” “咱们村,还有隔壁村也在预订。” “我估计,至少要做五万斤。” 去年吃了青储料的人户,都知道这些东西有多好。 谁家养牛谁知道。 他们村吃了青储料的牛,就算生了场病,拿出去也是比其他村子牛要壮的。 这种牛不仅租价高,干活也利落。 买过的人户自然还要买,其他看见的人,则一定要预定。 再来算算牛对青储料的消耗。 一头牛每天消耗的干料,基本是本身体重的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差不多二十斤到三十斤。 冬日差不多两三个月没青草,干湿料混着吃,一日一头牛也至少需要五斤青储料。 就李家五十多头牛加起来,冬日就预定两万五千斤的青储料。 这数量看着惊人,实际上湿料又压秤,算起来也不算多。 说五万斤,已经是最低限度了。 那可是牛,胃口大得很。 若要是喂马,估计数量更惊人。 纪元新交好的县城牛家,他家还有一百头牛,数量则更为惊人。 “五万斤?”纪元都被这个数字惊讶到,“那去年开的青储窖是不是太少了,至少要再开五倍了。” 安叔公信心满满。 他已经做好准备,还跟家里老小提前讲了。 去年他们家得到实惠,纪元的分账不谈,年底的时候安叔公家各房都分了银钱。 不止如此,去年过年的时候,抠门的安叔公还让安二娘子提高了家里伙食,给孩子们做了新衣。 有这种好处在,安家上下甚至都很期待。 “有去年挖青储窖的经验,今年挖得会更快,就在后山那。” “不过挖窖的时候,还要你过来看看,若不合适,那一个窖都废了。” 安叔公越说越兴奋,用麦秆在土地上比画,告诉纪元他的想法。 这些事自然没问题,纪元点头:“好,等我回县城了,问问牛家具体要定多少斤。” “咱们提前做好准备。” 一老一少两人坐在田间地头,把今年最重要的事给定下来。 想到即将到手的银钱,两人同时深吸口气。 终于又要挣钱了。 别看一年就这一回,但一回够吃一年! 青储料的事定下,分成自然跟去年一样。 纪元依旧拿两成,工钱出力他都不用,抽空过来看看情况就好。 今年甚至不用他跟着跑,直接拿银子。 纪元放心了些,随着他读书越来越多,需要的银子也越多。 比如说基础的书本可以抄,但有些书却不成,必须买才能看。 书铺老板那边,也是 不允许随意翻阅的。 钱飞的书倒是不少,可经常借书,倒也不妥。 等今年的青储料钱到手,他就自己买! 尊经阁老夫子还准备教他画画,画画的颜料钱他也要提前备下。 都说学美术的极为费钱,想来古代也差不多,不提前存点钱,他心里没底。 钱还没到手,纪元都想好怎么花了。 此事说定,安叔公又提起另一桩事:“大海的活计,还要多谢你,他学兽医也学了小半年,如今都羡慕他呢。” 正说着,就听原本干活的安大娘子道:“大海!大海回来了!” 只见安大海小跑着过来,先跟他爹娘打了招呼,又跑到他爷这,拍着纪元肩膀:“就知道你回来了!我赶紧把手头的事忙完,跟师父请假回来的。” 安大海气喘吁吁,他今年十二三,个子也长高了点,比起长高,更明显的则是壮了不少,看着也沉稳。 但安大海一来,周围村人下意识凑上前。 如果说纪元的热情,那是恭敬里带了点仰慕,对安大海则是另一种期盼。 “大海你回来了,有空去我家坐坐吗,我家的牛最近累着了,吃饲料也少了,你帮忙看看呗。” “我家的养的猪最近掉膘,有原因吗。” “我家大黄狗要生崽了,大海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