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
书迷正在阅读:绿仙、娇软老婆,在线饲蛇、霓裳铁衣曲、硬核系统让我当大佬[七零]、娇软老婆,在线饲蛇、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我真的只想搞事业[快穿]、魔君听见我要攻略他[穿书]、我,萨摩耶,可爱崽崽、当炮灰美貌值爆表[快穿]
为了家人,为了自己,他这次的考试也要竭尽全力。 便是失败又算得了什么。 黄夫子说走便走,竟也不等村里的牛车,看样子要自己走到县城。 幸好他们村距离县城不算远啊。 纪元跟着赵夫子远远送着,没想到黄夫子又回头道:“此等佳句,必然会与其他夫子教谕分享。” “纪元,我们在县学等着你。” 啊?! 还要分享?! 纪元傻眼了。 真的不用了啊! 黄夫子此刻士气正盛,他也不能说什么,只好憋着一口气跟黄夫子道别。 哎,算了。 他还是赶紧背书吧。 要是连县学都考不上,估计更难堪啊。 第19章 第19章 整个夏日过去,小黄也从牛犊快长成大牛,站在纪元身边很有分量。 还是跟之前一样,除了纪元之外,其他人谁都不让喂。 不仅如此,安大户家的两头牛明显跟纪元关系也更好,看着比之前更壮,皮毛都光滑得很。 安大户都对纪元的活计很满意。 纪元生活稳定下来。 清早挖草药背书,白日里读书习字放牛。 晚上做饭练字。 纪三婶纪三叔两人虽有些固态萌生,但还算压制得住。 他们最近在发愁纪利去县城当账房学徒的事。 送了好几次礼,那边也没见松口。 又是清早,纪利还在埋怨道:“之前送纪元过去的时候,不是说得好好的,怎么我就不行了。” 纪三叔三婶哪能说那是骗纪元的。 就跟驴前面的胡萝卜,让纪元看得着吃不着,只要不上学就行。 再说送到县城当学徒,谁知道你是当账房学徒,还是当杂役的学徒。 可这话他们两个不敢说,省得被外人知道再惹麻烦,以前纪元不是多说的,外面人还夸他们照顾哥哥的孩子。 现在经过那几件事,村里人议论纷纷,村长对此很不满,说安纪村向来民风淳朴,若为这种事坏了安纪村的名声,让县令大人追查下来,有他们好果子吃。 不能说真话,只能糊弄着纪利,让纪利也不高兴得很。 他都跟村里同龄人说了,自己马上能去县城做事,可迟迟却没有着落。 如今都七月份要入秋,还是没消息。 其实纪三婶三叔也急,钱送出去不少,还不知道人家收不收纪利。 纪元只当没听到。 他跟这家的联系,如今仅限于面上的功夫。 他到这个世界也有半年,明白此地的风俗,传统宗族的观念,是不允许他或者纪三叔彻底撕破脸。 儒家又有家天下的观念,《中庸》也讲“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仁便是爱人,要爱自己的亲人。 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古代的读书人若不能处理好家庭关系,不能和睦相处,肯定会被人指摘唾骂,影响仕途。 纪三婶三叔或许说不出这样的道理,却也明白面上要平和。 而他要读书,自然也不会多讲。 他们折腾他们的,自己读自己的。 最好井水不犯河水。 离开三叔家中,小黄明显欢快,十一个月的黄牛已经有近七百斤,摇头摆尾的。 纪元这次没有去挖草药,而是直接去了安大户家中。 最近喂牛很简单,七月份的天气,正是青草茂盛的季节。 但过了夏天,秋冬的时候,牛就只能吃干草。 安大户跟安大儿媳在准备冬日的饲料储存,他家牲口多,母牛又怀孕了,所以要早早备下。 喊上纪元,也是因为他养牛确实好,安大户家的两头都被照料得很好。 大家一起算算,需要多少干草料,他们提前准备。 纪元进到安大户家里,看着他家又添了两只羊,就知道他家肯定要忙起来。 那么多牲畜的干草准备都需要人力物力。 之前纪元想到一件事,他小时候爷爷奶奶也储存过牛羊饲料。 不只有干草,还有储存的青饲料。 要是牛羊能在冬日吃上青储,营养肯定会更好,特别是对怀孕的母牛来说。 今日纪元把想法说了,又道:“只是要挖窖储藏,而是收秸秆的时候要快,牛羊吃了,冬日也会好过,不容易生病。” 安大户平时吝啬,但干活绝对不含糊,听说挖窖也不觉得麻烦,只再问:“你的意思是,怀孕的母牛吃青储饲料会增加存活率?” 现在其中一头母牛刚刚有孕,差不多年底年初才能生产,势必要过个冬天。 如果正好赶在冬日生产,那更麻烦,要想办法给生产的母牛补充营养。 “对,还需要一些小苏打拌料。”纪元仔细说着,旁边安大儿媳跟安大海听得也入神。 说罢纪元又解释了小苏打是什么,找到相似的代替品并不难。 他方才说完,才想到这词是后来的音译。 冬日生产的小牛跟母牛,又要保暖又要营养,如果损伤生病了,轻的影响明年春耕,重的直接就没了。 这可是正当年的壮牛,要是没了的话,安大户都能哭出声。 “那就按你的方法,挖窖。”安大户拍板,四五十岁的瘦老头看看纪元,装作不懂纪元的意思。 纪元哪会被他糊弄过去,笑眯眯道:“安叔公,我给了这样好的方法,您这生意分我三成,如何。” 生意? 什么生意? 安大户疑惑地看向纪元,他原本以为纪元会用这个方法要点银钱。 毕竟小孩读书确实费钱,每次给家里三个孙子买纸张笔墨的时候,他都rou疼。 哎,要是自家孙儿跟纪元读书这样好就罢了,偏偏都读得不太行。 纪元说出最终目的。 “咱们安纪村也有不少养牛的门户,到了冬日说不定需要青储饲料。听说您给母牛配种的隔壁村,他们也有几头怀孕的牛,到时候肯定也要补营养。他们若一定用银钱买,您也不能拒绝吧。” “马上秋收,各家都有秸秆,咱们给收上来做成青储饲料,冬日各家缺青储的时候,不就有用了。” 从一开始,纪元就知道读书费钱。 靠着他每日挖草药到现在也只够纸张的钱,一本完整的书都没有。 这还是在村里读书,以后只会更费钱。 看考了秀才的黄夫子就知道生计艰难。 纪三叔他们那的几文钱更是不够,所以纪元一直在找其他出路。 眼看秋收将近,纪元便打上秸秆的主意。 做青储饲料! 冬日卖出去! 只是他八岁的孩童,干这个真的不行。 但安大户家可以啊,他家人丁多,安大户也是爱钻营的。 果然,最爱钱财的安大户眼睛一亮。 好办法啊! 他觉得可行! 安大娘子却兴致寥寥。 挣的钱全都是公家的,对她而言就是多了差事。 不过要是能把牲畜照顾好,确实也不错。 安大海已经摩拳擦掌:“爷,咱们房子后面不就有空地,提前把窖挖好,等秋收一过就能按照纪元说的储藏了!” 安大户不想接话,反正他已经知道怎么储藏,可以自己干的,不带纪元。 只是话到最后,纪元还是笑眯眯地:“是啊,挖的时候可以喊上我,我知道怎么挖最好,毕竟要是藏坏了,那就得不偿失。” 好小子,在这等着他呢。 安大户确实想挣这个钱,对他而言,就是家人一起出力的事,能用力气还钱何乐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