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
书迷正在阅读:绿仙、娇软老婆,在线饲蛇、霓裳铁衣曲、硬核系统让我当大佬[七零]、娇软老婆,在线饲蛇、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我真的只想搞事业[快穿]、魔君听见我要攻略他[穿书]、我,萨摩耶,可爱崽崽、当炮灰美貌值爆表[快穿]
昨日他娘拉着他去见赵夫子。 要不是纪元说出时间太短,只能背四书或者时文。 后者还难上加难。 他娘也不会那么轻易绕过他。 昨日回去后,也不逼着他背天书了,终于能按照正常进度学习。 安小河没想到,自己之前害得他试卷上的乌龟被夫子看到,纪元竟然也不记仇。 这点安小河想错了。 在纪元眼中,安小河安大海都才十一岁,他怎么可能跟一群小学生计较。 那他白长那么大年纪了。 只是在外人看来,八岁的小纪元实在大度,丝毫不记仇,还能带着同窗学习。 纪元笑眯眯道:“好吧,那以后共同进步。” 这话说的,更像是大人在包容小孩。 气得安小河直接离开。 安大海倒是习惯了。 别看他比纪元大三岁,身量也比他高许多,却已经习惯听个头更小年纪也更小的纪元。 没办法! 谁让纪元聪明啊! 四月份一天,天气更热,日头也愈发长了。 纪元平时放的三头牛,陆陆续续拉出去干活。 安大户那边还好,他每天去打扫牛棚,搅拌饲料,依旧管着三顿饭。 但纪三婶纪三叔那边,以他不用每天放牛为由,把每日两个铜板给扣下。 听说他们准备再出点钱,送十三岁的纪利去县城当账房学徒。 之前想让纪元过去,断他科举的路,既然没断成,还是继续给自己儿子铺。 纪元见此也明白,当初这两位说送他去当学徒,估计也是故意捣鬼,毕竟真的能去,纪利早就去了。 何必现在还要去送礼。 不过现在跟他没有关系。 一天有三顿饭,每日读书习字,加上他之前买的笔墨纸张,已经足够了。 纪元背书之余,也勤写文章。 他自己家里的院子,被他收拾出来,铺了沙子,先在沙子上写一遍,再誊抄到纸张上。 这样既省纸,还能多练习。 不知不觉中,纪元的个头也长高不少。 整个四月过去,他的成绩依旧是私塾里的第一。 这次考试他斟酌再三,没有写出“惊世名句”,还让赵夫子微微失望,私下还让他把咬定青山不放松这首诗给填完。 要说填完。 那确实可以。 《竹石》他倒着都能背。 只是不太合适。 纪元下苦工夫读书,安小河安大海也是如此。 安小河终于把背默给提上来,四月的考试拿了第二。 这下安大海的母亲开始着急。 三个人的学习进度,很快甩开别人一大截。 整个冲刺班里,也只剩下他们三人。 其他学生心服口服。 别的不说。 他们三个人每天的课外作业至少两篇解意,还有大量的默贴。 按照赵夫子的话来说,就是给他们找找手感。 以他们现在的程度,只要能背诵,接着解答出其中的意思就行,自己的想法暂时不用多写。 翻译一下便是。 背诵原文,随便抽出一句说出其中意思。 说起来简单是吧? 四书中,最开始学的《大学》,一共一千七百五十三字。 感觉还好。 接着是节选出来的《论语》,一万三千多。 后面两本,《孟子》三万四。 《中庸》好点,三千五百多,偏偏中庸最难理解,以朱子所说,那便是:“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 现代人背古代的诗词,背诵默写理解意思,加上巩固记忆,也需要好几天的时间。 诗词才几个字。 这些加起来,可有五万多字。 学吧,什么叫学无止境。 三月默贴时,赵夫子还选了好背的来默。 后面会越来越晦涩。 四书义题倒是暂时搁置。 背诵全文,加上理解意思,就可以了。 纪元跟安大海也说过:“让咱们做四书义题,就是杀杀大家的威风。” 现代考试的时候也有这种情况。 头一次考试,给个极难的卷子,让大家“吃吃苦头”。 等心安了,静下来了,再给适当的内容。 赵夫子向来如此,师道甚严。 若不是为了让他们考县学,估计会让他们学得更加扎实。 这才是一切科举的根本。 五月,纪元靠着小黄继续背书,正好翻下一页,长大不少的小黄动了动。 只听撕拉一声,纪元心道不好。 本就小了许多衣服,这下彻底完了。 要知道,这衣服是小纪元娘亲做的,至今为止已经三年多。 小是一回事,破又是一回事。 纪元一边看着半拉衣服破开,一边小声嘀咕:“怪不得大家不爱洗衣服,衣服洗多了,确实容易破。” 纪元手提着衣服,正好被路过的安长孙跟纪利看到。 纪利要去县城当学徒的事传开后,他更是不学了。 天天跟着村长孙子安长孙一起,再带着村里不上学的孩子们玩。 他们双方原本就相看两厌,两人在家中,天天被家长念叨纪元学习有多好。 这次找到取笑他的机会,全都夸张地捧腹大笑。 “大家快来看啊,放牛娃的衣服破了。” “快看!他的裤子都不能遮住小腿!” 纪元翻了个白眼,直接把上衣往肩膀一搭,抬了抬自己小腿:“你们懂什么,知道什么叫七分裤吗!” “府城都流行的!” 府城流行? 正好过来跟好友此行去府城的黄先生抬头看了看。 原本只是小孩吵架,没想到一眼看到那日在书铺见到的破衣小童。 黄先生对他原本便印象深刻,这下更是觉得不同。 纪利安长孙等人还要笑话,就听旁边有个秀才打扮的儒雅中年笑呵呵问道:“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可是你这小童作的诗句?” 纪元自然认识这位黄先生。 他文抄公的一句话,怎么县学的先生都知道了?! 第18章 第18章 正荣县县学夫子之一黄德珉,今年三十三岁,八年前中举,这是第三次参加乡试。 黄德珉离开之前,肯定要跟好友们告别。 安纪村的赵夫子便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