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节
书迷正在阅读:绿仙、娇软老婆,在线饲蛇、霓裳铁衣曲、硬核系统让我当大佬[七零]、娇软老婆,在线饲蛇、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我真的只想搞事业[快穿]、魔君听见我要攻略他[穿书]、我,萨摩耶,可爱崽崽、当炮灰美貌值爆表[快穿]
而是正好趁着清明,也有鬼神的氛围。 想来看他们害怕的样子,自己读书这事,算是不会再出问题。 最近吓破胆,还来仙姑这破财免灾的样子,也是好笑。 为了能好好读书,他也算拼了。 纪元忍不住笑,对安大海道:“走了,去背书。” 啊? 不吃鱼了。 要背书了?! 纪元快步离开。 读书! 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他要把书读烂! 十月份的考试,冲了! 第15章 第15章 清明节过后,纪三婶三叔果然不敢再做什么,生怕纪元爹娘再托鬼差过来找麻烦,不过心里也暗暗咒骂。 纪元没事诉什么苦。 但阻拦读书这事,却是万万不敢了。 之前他们做什么都什么,阻拦纪元读书,却被那样报复。 纪元依旧早出晚归,如今日头变长,读书的时间也大大增加。 赵夫子甚至还给了他两支蜡烛,好让他回家也能读书。 安纪村私塾也被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进度较慢,诸如年纪比较小的安小湖他们,五六岁的年纪,只要继续读启蒙的书籍便好。 或者是真的读不下去,诸如纪利,安长孙等等,继续巩固之前的知识。 另一部分,换句话说就是冲刺班。 纪元,安大海,安小河,还有另外两个还算不错的学生。 他们从《大学》背到《论语》,再有《孟子》《中庸》。 四书先背到滚瓜烂熟。 接着便是五经。 五经更是难上加难,许多读书人终其一生,也难以精通五经,能泛泛专治其中一二,便是可以了。 这些都是科举的根本,也是阐述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 历史,哲学,文学,政治,等等各方面都有涵盖。 虽说只是考县学,却也是跟整个正荣县的学子们比试,如今也只是背诵全文,接着还要逐字逐句讲解其中含义,引经据典,说出其中典故。 按照纪元的理解,那就是先背课文。 背完课文做阅读理解,还有生僻字以及典故的背诵,再引申其他含义,根据自己的想法再写出一篇文章。 说起来简单,但古代的书都没有标点符号,如何断句都是个问题。 若没有夫子来教,便是拿来书籍都很难学会,背诵更是难上加难,跟背天书没有什么区别。 除了苦功勤奋之外,也没旁的可说。 纪元家里安分之后,他在功课上的时间愈发多了。 现在天亮得早,早早起来挖些草药,再割青草给三头牛。 早上去安大户家吃饭打扫的牛棚,上午边放牛边背书,中午吃顿饭,继续如此。 等到下午送三头牛回牛棚,继续背自己的文章。 趁着天没黑,加班加点练字。 安纪村也逐渐忙碌起来,正是春耕的时候,大家的注意力也到了田地上。 一晃半个月过去,三月底的大考,再次来临。 这次的考试,也被分为两部分。 启蒙阶段的学生,考的也是启蒙的内容。 冲刺班的学生,考试难度直线增加。 大家都知道,考县学的名额,就会在他们五个人中产生。 说是五个,重点只在纪元,安小河,安大海身上。 三月末大清早,安大娘子偷偷摸摸给吃早饭的纪元又加了个鸡蛋,小声道:“上次大海考了第二,全靠你,这次怎么样啊。” 纪元看着两个鸡蛋,还有旁边目瞪口呆的安大海,也小声道:“应该没事,大海哥背得差不多了,这次估计默贴会难一些,四书义题不会太难。” 默贴的意思就是默写,给出上句,默写下句。 私塾义题便是二月份赵夫子新出的题目,根据一句话写议论文。 三月份大多数都在背诵文章,想来按照赵夫子的性格,肯定会着重考他们背诵书写内容。 四书义题大概会出几道,让他们练练手。 等他们四书五经背得差不多了,才会着重去写议论文。 谁让他们还是小学生! 所以纪元并未当回事。 但安大娘子不一样,她家大海上个月考了第二呢! 还压了三房一头,这个月她走路都不一样。 谁见了她都要问一句,你家大海是不是要考县学啊,恭喜恭喜啊。 其实放在之前,安大娘子从未想过考县学的事,顶多是三房读书了,他家也要读。 识字总归是好的。 现在不同,要是他家大海能考上县学,说不定还真能争取个功名。 她可是知道,她公爹就想让家里出个秀才。 秀才,见官不拜,还能免赋税。 他们一大家子要是真能免田税,公爹肯定高兴得要命。 否则他那么抠门,也不会给家里孩子出钱上私塾。 安大娘子琢磨出读书的好处,自然对纪元更加好,今日早上鸡蛋都多给了一个。 安大海这个月跟着背书,确实还不错,他总觉得纪元背书的时候很不一样,一边跟着干活,一边理解意思,还真的简单不少。 纪元自然明白,像安大海他们,不过十一岁的小孩,放在现代也还是小学生初中生。 若不理解句子的意思,一味强记,不说能不能记得住,单是枯燥一项,就够许多人望而却步了。 纪元不同,他一边理解意思,一边背诵,还能结合实际情况加深记忆,故而简单许多。 跟安大海说的时候,也能加强自己的记忆。 纪元自己都没留神,他如今能一心二用,出口成章。 虽然还不明显,但已经有这种趋势。 安大娘子高高兴兴送他们两个去上私塾,正好碰到三房的妯娌送孩子上学。 两人一照面,脸色都不好看。 安二娘子对安小河道:“今日好好考试,你舅舅给你写的信你都看了,一定能考好的。” 提到安小河的舅舅,纪元也有点好奇。 等快到私塾,纪元问道:“他舅舅是谁啊。” “是秀才。”安大海低声道,“在咱们府城官学读书,听说可厉害呢。” 这意思是,找了已经考上秀才的舅舅辅导功课? 厉害啊。 纪元投去羡慕的眼神。 他们赵夫子也是秀才,学识渊博,但年岁大了不再往上考。 想来安小河的舅舅年纪顶多三十多,还在府城读书,说不定还有往上的希望。 不过这些都离得太远。 眼前私塾三月大考,才是他要重视的。 安小河看了看他们,扬起下巴。 不就是四书义题,他已经学会了。 这次再考,绝对不会出错。 他舅舅还给他寄来不少集注,时文,他背了许久,这次的四书义题,一定能写得好。 集注便是儒家贤达在本经之外,写出自己的理解。 时文,则是如今科举上最流行的文章。 安小河的舅舅给他找的,就是建孟府内流传的几篇时文,还有经典的名家集注。 这些东西,一般人家很难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