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仙界成大佬 第1230节
书迷正在阅读:从钓鱼佬开始修仙长生、异界游戏制作人、龙崽有特殊成神技巧[全息]、献给仙君的be美学、仙道难修、龙傲天的反派小师妹、狐镇、夫人快跑!魔王又再给你熬安胎药、乱世书无错版、和导师相亲后,我嫁进了顶级豪门
叶向明眼睛一亮:“这倒是可以考虑。” 汪尘承担建造的费用,那县衙这边只要出个名义就行了,失败了也没有什么损失。 但他还是很谨慎:“兹事体大,我得跟县令商量一下。” 汪尘了解自己这位老丈人的想法,点点头说道:“好。” 一旦做出了决定,叶向明的行动还是非常雷厉风行的,他让汪尘在房间里等待,然后自己去找县令喻鹤骞商谈。 结果汪尘一杯茶还没喝完,喻鹤骞和叶向明就联袂而来。 作为清安县的县令,年过四十的喻鹤骞还是很有能力的,否则也不可能在县太爷的宝座上坐了多年,地位始终不曾动摇。 而这位县令跟县丞叶向明的关系并不和睦,两人之间的明争暗斗也持续了好几年。 可是这一次他并没有同叶向明唱反调,并且对汪尘“发明”的自流水车非常感兴趣,向后者询问了大量的细节。 然后这位县令当场拍板:“那就这样吧,先造一架出来看看效果如何,能用的话再由县衙继续建造几架出来。” 自流水车的优点极为明显,首先是它全靠水流推动,极大地节省了人力,能够全天候地持续运转,效率非常的高。 其次它的汲水高度可以调节,避免了水位进一步下降,导致踩水车失效的尴尬局面出现。 唯一的缺点恐怕就是成本会很高。 可第一架水车的建造费用由汪尘捐献,那这个问题自然不复存在了。 喻鹤骞甚至赞叹道:“早就听说汪先生心怀黎庶品性高洁,果然是名不虚传,本官代表清安县十万百姓,向先生表示谢意。” 他起身非常郑重地向汪尘行了一礼。 汪尘连忙回礼:“大人谬赞了。” 虽然说汪尘是天然的“叶党”,可他必须要承认,在做官方面的水平,喻鹤骞绝对能吊打叶向明——两者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 只不过叶向明的优势也非常明显,自身的实力足够强悍,完全担当得起县丞的重任,因此也没有落多少下风。 在南理国的官制里面,县城的主要官员分为县令、县丞和主簿,其中县丞掌握了军事权,负责指挥地方的守备力量,足以跟县令分庭抗礼。 但在汪尘看来,双方的均衡之势,极有可能是喻鹤骞刻意造就的结果! 不过汪尘对县衙里面的权力斗争没有丝毫的兴趣,他当下最关心的是什么时候才能将自流水车打造出来,并且以最快的速度投入使用。 因为旱情的严重程度已经大大凸显出来,所以在清安县的两大巨头一致拍板之后,很快自流水车的图纸就被送入了官造工坊,由最有经验的匠师负责建造。 由于自流水车属于全新的事物,因此汪尘不但提供了资金和设计,而且还以督造的身份驻守在工坊里。 汪尘对此当然没有意见,事实上他要是不能亲身参与,那才叫麻烦呢! 接下来的几天,在汪尘的督查之下,官造工坊的工匠们使出浑身解数,日以继夜地加班加点,最终将第一架自流水车建造了出来。 与此同时,架设的地点也已完成选址,于是这架新型的水车很快就被拉到清水河边进行组装。 水车组装的时候,河岸两边是人山人海,附近的乡民农夫在得知消息之后纷纷赶来。 最近这些天,清水河的水位又下降了,导致最近新造的踩水车全部变成了废物疙瘩,与之相连的沟渠没有了水,周围的稻田陷入了严重的干旱。 这样的情况要是持续下去,那么大片的稻田将绝收。 对于当地农民而言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 因此这些愁苦的乡民,无不盼望官府督造的新水车能派上用场。 因为关系重大,县令喻鹤骞和县丞叶向明两位县城大佬都来了,让负责组装的工匠都感觉压力山大。 幸好官造工坊出品的质量还是非常可靠的,所有配件的尺寸都经过严格的测量,因此组装过程没有出现任何的大问题。 早上到下午,当一架颇为宏伟的水车出现在所有人的视线中,不少的农夫发出了由衷的惊叹——太大了。 组装完成的水车被机关固定住,没有立刻进行取水动作。 而启动的步骤就交给了喻鹤骞。 当这位县令猛然扳下机括,高大的水车立刻发出“吱吱嘎嘎”的声响,在水流的冲击下开始转动,并且持续加速。 与此同时,清澈的河水被一支支水筒带了上来,然后倾倒入旁边干涸的水渠之中。 成功了! 如此美妙的情景,让所有围观的乡民农夫齐齐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声。 很多人甚至流下了热泪。 因为有了河水的浇灌,他们的庄稼有救了,到了秋天就不会绝收。 在自流水车的带动下,河水源源不断地引入沟渠,慢慢地流向广袤的田野。 叶向明不禁长呼了一口气,拍了拍汪尘的肩膀说道:“干得好!” 第1470章 凡尘炼心(十五) 清水河畔,自流水车已经成为了清安县的一景。每天都有大量的城中百姓扶老携幼,顶着烈日过来看热闹,对能够自动取水的“大轮盘”啧啧赞叹。 不管城外的农夫,还是城里的百姓,没有人希望看到稻田绝收。 尤其是在当下米价暴涨的情况下,大家都期盼着旱情能够结束,稻米能够丰收。 否则别说大米了,杂粮都吃不起了! 因为第一架自流水车的效果非常好,因此县衙方面正式给官造工坊下达了任务,要一口气建造十座同类型的水车。 保证清水河沿途两岸的农田灌溉! 而这个消息传开之后,县城里面的米价都有小幅度的回落。 然而这种回落仅仅只是昙花一现,没过几天又涨了回去。 因为旱情根本没有缓解的迹象! 每一天都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热辣辣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导致山上和旷野里的很多植物都枯死,放眼看去焦黄一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县城里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流民出现了! 清安县有清水河的滋养,加上陆续投入使用的十架水车日夜不休地取水,因此旱情还能勉强控制。 可有些地方的情况就非常糟糕了,田间作物大片大片枯死,县城米价疯涨,普通百姓陷入了倾家荡产都填不饱肚皮的窘境。 无奈之下,很多人只能背井离乡逃荒出来,想要在别的地方寻觅活路。 情况较好的清安县因此遭到了流民的影响。 刚开始还只是零星的三五人,随后数量不断增加,逃亡的队伍也变得越来越长。 清安县方面见势不妙,立刻封闭城门,严禁流民入内。 但为了避免流民绝望之下造反作乱的情况出现,县衙动员县城里的士绅大户,在城外搭建大棚施粥救济。 这些算是常规的应对手段。 然而随着各地旱季的不断加重,跑到清安县的流民数量激增,竟然达到了近万之数。 这下子县令喻鹤骞都吓坏了。 一方面他不断地派人向上面的府城求援,另外一方面竭尽全力向大户“募捐”,苦苦维持着当前的局面。 正所谓唇亡齿寒,喻鹤骞遇到了极大的麻烦,叶向明也别指望能够脱身事外。 这天他亲自来到了汪尘的家里。 这位县丞大人一方面是为了看望自己的女儿,另外也是希望汪尘出谋划策。 先前汪尘提供的自流水车,就成功地解决了大问题。 而对于县城外面的情况,汪尘自然是了解的。 面对老丈人的询问,他不假思索地说道:“针对流民,我们应该双管齐下!” 汪尘的建议是,一方面筛选出流民里的精壮,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让他们去挖井开渠,或者修路采石,以免无所事事滋生祸端。 另外一方面组织人手在河中捕鱼,或者上山打猎,尽可能地收集食物。 当然最重要的,还得去上面讨要赈济粮——救抚流民可不是清安县能独立完成的事。 汪尘的眼界阅历都不是叶向明能比的,一番交谈下来,这位县丞大人对汪尘已是心服口服,甚至暗暗得意自己有了一位好女婿。 叶向明离开之后,叶黛对汪尘说道:“夫君,我们要不要去城外救济一下流民,积德行善做点好事?” 目前的汪家是不缺粮食的,先前汪尘就通过本地商行,高价购入了一批外地的粮食。 已经将地窖和粮仓塞得满满的,支撑两三年都没问题。 汪尘笑道:“好。” 妻子有这份善心,他又怎么可能拒绝呢? 于是在汪尘的建议下,叶黛和叶钰以及家中厨娘、仆人一起,在家里制作了大量的烙饼。 这些烙饼用的原料是掺了杂粮的面粉,里面仅仅只加了点盐,但绝对是充饥的好东西,而且天气再热也不会坏掉,能够长期保存。 烙饼做好之后,汪尘就带着她们一同出城救济流民。 由于流民的大量出现,县城外面已经形成了一座庞大的营地,乱糟糟臭烘烘的,完全是一片混乱又悲惨的场面。 很多流民躺在草棚下一动不动,身体枯瘦得仿佛一具具骷髅,哭声和哀戚声此起彼伏。 而负责维持秩序的兵丁,时不时地让人从营地里拖出尸体,送去远处埋葬。 以免尸体腐败带来瘟疫。 这样的场景,让一直养在深闺里的叶黛花容失色。 “黛儿,要不你跟小钰先回去吧。” 汪尘出于怜惜,对自己的妻子说道:“这里就交给我了。” “不。” 叶黛倔强地摇摇头:“妾身没事的。” 于是在她的安排下,一张张烙饼由仆人送到了路边的灾民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