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郑庄公表示非常心累。 另外…… “孝高武帝不制止女儿娶……啊不!是纳这么多小公子吗?” “你瞅哪家的老夫人会反对儿子纳两小妾?” 天幕虽然放出一堆男男女女,可对拥有庞大国土 世界三分之一财富的女帝而言,也不过是洒洒水的程度,甚至不及原时空里的唐玄宗之万一。 况且女帝风流归风流,但也不似得唐玄宗般搞出令人闻风丧胆的花鸟使。 天幕说了,她的后宫是“走任制”的。只要不在任期里乱搞,那么等女帝倦了或是你自己想换个身份就可以拿补偿走人。 这搁后世不是活菩萨是什么? 你把孝仁后宫的招聘……啊不!是走任条件往抖音一放,下面全是“jiejie看我”和“求包养”的现实主义躺平派。 最重要的是…… “后来的大汉居然这么这么繁华?” 虽然只是偶尔一瞥,但是那干净的街道,往来的行人,以及从未离开视线的各色商铺,都能看出这是个极度繁华的国都。 如果按五分制给公元前的首都打分,那么刘邦所在的长安得一五分,文帝所在的长安得两分,天幕展示的孝高武和孝仁所在的国都长安高低能打四点八分——扣零点二是怕对方骄傲。 “不仅是繁华,最重要的是黔首们的气色。” 此时虽没赤道几内亚式的高gdp赤贫说法,但是在等级森严的古代,民不聊生的天朝上国比比皆是。 近代虽比古代好点,但也有把自己人饿死的糊墙做派。 谓之,国人应有的大局观。 刘邦进咸阳时所见的全是麻木到没有痛感的人。 你不知道那个场景有多震撼。 无论是上了年纪,没上年纪的,亦或是被父母用破布包裹的婴孩,都呈现出团团死气。 “这和接手一座死城有何区别?”饶是见过大场面的刘邦都感到绝望。 黔首们反抗也好,恭迎也罢,本质上都带着想要活下去的顽强意念。 这就橡根发黄的小草,瞅着一副奄奄一息的样儿,实际却可以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 与之相比,麻木的东西就是死的,非仙丹灵药不可使其复生。 刘邦将咸阳旁的新都改为长安,也是希望自己的大汉能“长治久安”,不要再有活着等死的麻木者。 汉朝的黔首在百废待兴的政策扶持下好歹是有生活的盼头,但远不及天幕展示的长安那般生机勃勃,好似可以听到令人脑瓜震荡的叫卖声。 “炒蒜!刚出炉的炒蒜!撒上把香菜能迷死人咧!初到长安的定要尝尝!这可是阳陵县的特色美食,每个去阳陵的参加科举的学子都会买来强身健体,争取一次登高及第。” “阳陵……既然是以陵为地标,那肯定与帝王的陵寝挨得很近。”太子刘启摇摇头道:“也不知是哪个帝王那么倒霉,死后还得听着儒生疯狂念经。” “大蒜能强身健体吗?”得知刘盈不靠谱后的刘邦首先是与韩信议和,其次就是好好保养,争取活到刘恒不易被人摆布,所以对天幕提到的,可以强身健体的食物很感兴趣。只是那大蒜似与平日见到的白色种物甚是不同,应该是在对外扩张时从国外引进的。 也就是说…… “彼隶生的,乃公竟然吃不到。” “无花果,新鲜的无花果。巴掌大的一颗只要十钱,不甜不要钱。” 如果说刘邦之前是为吃不到炒蒜而骂骂咧咧,那么在路边的小贩拿着一颗紫红的水果在疯狂叫卖的场景无疑是让不少黔首非常艳羡——因为他们日常可以吃到的水果也就只有十文一块的甜瓜。 彼时的人均收入也就六百钱,而一块甜瓜的价格足以去下趟馆子,而且还是有汤有rou的馆子。 “后人真是好命啊!”瞧着那人叫了不到两三分钟便有带着孩子过来仔细挑选的妇女,以及扒着佣工确认真的只卖十文一个的老人。 现代抢购打折鸡蛋和大牌商品也不过是这副场面。 一群人很快就把店家围了个水泄不通,一边抢着十文一个无花果,一面喊着“真便宜”、“好划算”。 汉初的黔首:“……”扎心了,老铁。这是啥家庭了,居然会嫌十文一个的巴掌小果十分便宜。 更扎心的还在后头。 一群女人推着木质的小车沿街叫卖豆豉和酱油,甚至还分咸甜口。 咸甜口!! 别说是黔首,就连一些过得不错的官吏都酸溜溜道:“呵!还有酱汁可吃咧!” 现代是买鱼送葱姜蒜,而古代是买葱姜蒜送免费鱼虾。 酱汁就更不提了,最便宜的也要十文一斗。粗盐更是一石可换两石梁米,因此在物价崩溃的秦末,盐可谓是金饼以外最好携带的硬通货。 至于糖…… 《诗经》有云:“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虽然先秦就有制作麦芽糖的技术,汉代将其称为饴糖,可是就和古代的粮食非常磨牙,时常吃到不该吃到的东西一般,汉代的饴糖也远没有现代的麦芽糖甜蜜可口,但也属于黔首可以勉强消费的甜味零食。 至于用饴糖做菜或是用甜味酱汁…… 还是那句话…… 啥家庭啊!居然吃得起甜味调料? 你当制作饴糖的糯米,麦芽,柴火都不要钱哪!平日里买来尝尝也就罢了,居然还用饴糖做菜,做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