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何屿渡连忙开口道:“应奶奶,不用麻烦了。” 应奶奶却像是没听到,仍旧往屋里走。 屋里简陋,一张黑黢黢看不出原本的颜色的木桌,四张长凳,靠墙的地方摆着几个竹编的背篓,让堂屋看起来没有那么空荡。 应奶奶往堂屋里面的厨房去,何屿渡他们便把东西都放在了桌上。 厨房靠墙堆满了各种干草和木柴,土灶熏黑了大面墙壁,另一边有一个很大的水缸,水缸边放着一个老式的保温瓶。 应奶奶从橱柜里拿出三个碗来,舀了清水洗了,放了点干薄荷叶,又倒入热水。 明霁见她端了两碗水出来,还要进去端,便先进了厨房去:“应奶奶,您坐,我来就好。” 应奶奶又在围裙上擦了擦手,她看到一桌的东西,眼眶有些发酸,还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 其实无论是村子里的邻居隔三差五送些小菜,还是社会上的好心人们送来米油之类的东西,她常常都能接受到大家的善心,但她每一次都会觉得眼热心酸。 她不知道自己除了说“谢谢”,还能回报以什么。 “真是……谢谢你们了。”应奶奶拉着何屿渡的手,轻轻地拍了拍,“谢谢你们。” “这没什么。上次应无澜给我们送了姜汤,还给我们送了覆盆子和山药,是我们该跟应无澜道谢。”何屿渡跟长辈说话,声音都放轻了。 “你是小何老师。”应奶奶这才反应过来,她微微睁大了眼,深陷的眼窝里瞬间泛起了泪花,“谢谢……谢谢你,我……晚饭就在我们家吃吧,我去做饭,我这就去跟老李买条鱼。” 何屿渡面对老人家的热情,有些不知道怎么接话,他求助地看向了明霁。 “不用了,应奶奶。”明霁开口道,“我们等下还要去修路那边看看。” “是,是。”应奶奶点点头,“修路是正事。” 她把水往何屿渡面前推了推:“小何老师你喝水,自家晒的薄荷叶,泡的水清甜的。” 何屿渡端起面前的薄荷水喝了,一股清冽的味道顺着舌尖蔓延开来。 明霁也端起水喝。 应奶奶看着他们,目光越发慈祥起来。 【作者有话说】 余观:一看就是不识人间疾苦的大少爷。明霁:? 余观:何屿渡喜欢你什么啊! 明霁:长得帅。余观:……余观:??? 余观:呵。 第45章 祝你一切都好 “应奶奶。”余观开口道,“我想看看应无澜的画,家里能找几幅吗?” 余观的话让应奶奶抹了抹眼眶的泪花,她站起身,眼睛里闪烁着一抹奇异的神采:“小澜的画都在他的房间,你们跟我来。” 应无澜的房间不大,小小的一间,堆放着一些杂物,靠墙放着一个很大的柜子,看起来像是放衣服的。一张用砖头垒起来的木板床,床上的被子也有好几处明显的缝补。 土墙房没有窗户,下午日头正好的时候,整个房间却仍旧昏昏暗暗的,还有些幽凉。 房间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被挂起来的画。 房梁上拉着一条长绳,上面用竹片做成了小夹子,把一张张画夹在了绳子上。 应奶奶看着这些画,语气温蔼:“小澜最喜欢画画,他画了很多很多,可惜家里太穷……本子被他画了又画最后还要当柴火烧,好多都没有保存下来。” “这两年他拿学校的奖学金,有了图画本也有了画笔,画得好的画,他就挂起来,都在这里了。” 就连那些竹片做的小夹子,也是应无澜自己做的。 这些画,有漫山遍野洁白的桐花,有弥漫天际的落日红霞,更多的是黑白的笔触勾勒出的庙宇和花草树木。那些绚烂的颜色、一笔一笔勾勒出的不只是一幅幅画,是少年的梦想。 其实应无澜的画并不是很让何屿渡惊艳,但在这样的简陋的、晦暗的房间里看到这些画作,很难让人不动容。 一张好画的产生需要“画技”和“画兴”,只有前者就会匠气,只有后者又会不成熟,两者结合,才是能直击人心灵的作品。 应无澜的画是不成熟的,但他的画有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让人惊叹,让人欣喜。 何屿渡几乎能想象应无澜每天躺在床上,仰头看着自己的画的情景。 他在心里叹了口气,想起自己幼时跟着王以衔学画,不懂事的时候也摔过笔闹过脾气。 他像应无澜这么大的时候,有老师的悉心教导,有何知望的言传身教,不夸张的说,他从出生就站在了山顶,他生来就如巍峨高山,俯视着平庸的沟壑。 所以他年少轻狂,恃才傲物。应无澜呢? 应无澜就像群山中的一条小溪,他在山间曲折前行,生活泥沙俱下,他仍旧勇敢向前,他的终点或许就在山中,或许是汇入大海…… 何屿渡伸手取下一张铅笔画的孙悟空,目光落在几处修改痕迹上:“你教他的?” 余观“嗯”了一声。 明霁看着挂起来一张张画作,突然问道:“应无澜念几年级了?” “六年级了。”应奶奶语气感慨,“今年夏天他就毕业了。” “打算念镇上的中学吗?” “除了桐花中学,还能去哪儿呢?”应奶奶笑着摇摇头,“小澜从小成绩就好,徐校长说,他如果中学也能继续名列前茅,可以争取桐花中学报送青阳一中的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