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那些当官儿的居然比他们这些老百姓起得还早!!! 可,这毕竟不是正经书,那些大儒,都讲授四书五经,就算入门也是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 大清国是(一)在他们看来就过于不像话。 “没关系,让愿意的来就行。”星敏上周来的时候,就让这位负责人去找先生了。 负责人是之前的社学祭酒,也就是社学的主要负责人。 胤祉接手社学之后,他也留了下来,虽然本事不算特别高,但交代他办的事儿他却能办的不错。 “可愿意的只有二人。”祭酒叫做王文,最近为这件事情伤透了脑筋。 他本人也算是个读书人,就算能够顶上去,这人数也不够。 “届时会有各部官员以及翰林院的编修前来轮值。”启蒙和大清国是这两套,就是经过了内阁大学士们的商议之后,由翰林院的编修们写出来的。 启蒙按照星敏的要求,记载了常用字1500个字,分为四本。 第一本最简单,是常见的象形字加上一些会意字,共两百个字的内容。 第二本就是会意字、指事之类需要一点点理解的,一共三百个字的内容。 第三本第四本分别五百个字,多为形声字。 从简至繁,应该能有不少人学会。 祭酒听到了这句话之后则是非常震惊。 各部的官员和翰林院的编修来教授这些书籍? “之前让你去漳南书院请的人,请到了吗?”老师的事儿点到为止,胤禛询问着他更关心的问题。 这位先生是胤禛经过多方打听之后定下的,未来社稷大学的‘校长’。 作者有话说: 注:\quot;六书\quot;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后世学者定名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后世指——许慎《说文解字叙》把六书之名定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第79章 “已经寻到颜先生, 但颜先生并不愿意进入官学任教。”王文的行动力自然是不用说的。 在社学被改了名字,开始扩建,并且很快就有了第一本专属于他们学院的教科书之后他就知道这可能是自己的一次机会。 论学问, 他王文是不怎么好的, 不然的话, 怎么也不会沦落到到这个社学来教书。 但他也有自己的优点,就是脑子不多,不会胡思乱想,别人给他的任务他能够很好的完成。 “我们社稷大学不是完全符合他的主张吗?”这个颜元, 崇尚的是学一些实用的东西,觉得治学不能把自己学成酸腐的文人,而是应该多做一些实际的事情。 胤禛和胤祉想要给他们的社稷大学找一个正儿八经的祭酒, 多方打听之后, 才找到了这么一个人。 星敏自然是参与到这么一个打听的过程的, 知道那是一个什么人, 也没有想到原来在这个年代,还是有人想要改革教育的。 既然大家都有一样的理想, 那么在一起干活儿,定能其乐融融。 “他说人已年老,不易多动。”王文听到胤祉的问话,低下了头。 众人都听出这不过是托词, 星敏想了想, 觉得这个人心里面应该是有所顾忌。 毕竟他是一个汉人, 面对这个之前完全没有听过的, 听上去感觉很不靠谱的什么社稷大学的邀请, 会犹豫也是正常的。 但应该没有人能够拒绝证道! “不若三阿哥亲自走一遭?”星敏望向了胤祉。 胤祉之前也是一个只读书, 不实践的人, 但这段时间,在商讨社稷大学各个科目以及教材的过程之中,他才知道万事万物都有学问。 圣人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因为每个人钻研的学问不同罢了。 学问之间,岂有什么高低贵贱? 现在的胤祉,积极的汲取更多的知识,扩展自己知识的广度。 而那个颜元,应该也是一个知识面宽广的人。 胤祉听到星敏的这个提议,双眼瞬间就亮了起来,但很快,他又想到了近日事儿多:“大哥马上就要回京,二哥的婚事将近,我们不能离开京城。” 到时候迎接大军的人里面没有他,太子成婚的人里面没有他,这岂不是有问题? “不若,把那位老先生请来?就说让他先看看?”给他旅行的费用,对于那些人来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吧? 而且太子结婚这种超级豪华的事儿,举办的这么隆重的,整个大清几百年可就这么一次了! 来看看也不吃亏。 “也好,颜先生应该不会拒绝这个邀请,路途的盘缠费用,我们替颜先生出便是。”胤禛对后面的这个问题点头。 旁边的荣宪却一直若有所思的盯着星敏。 星敏参与到胤禛和胤祉的谈话之中,竟然丝毫没有生疏,显然学院的这些事情,她都知晓。 并且在说到那些建议的时候,也能够让胤祉和胤禛思考,说明二人对星敏的态度和对别人不同。 若是一个他们不信任的人,二人绝对不会立马对她提出的建议进行思考的。 星敏也感受到了荣宪放在自己身上的视线,她望了过去,荣宪瞬间收起自己的目光,放在旁边的手握紧,心脏极速跳动。 “荣宪公主有什么建议吗?” 她总觉得荣宪公主的目光之中带着好奇以及思考,或许对方的脑海里面想到了一些别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