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玄幻小说 - 走进不科学在线阅读 - 第491节

第491节

    “……?”

    眼见小麦有些迷糊,黎曼便主动解释道:

    “麦克斯韦同学,你可能有所不知,非欧几何的概念实在是太具冲击力了,很容易被舆论驳斥。”

    “因此一直以来,老师都没有把他的成果对外公布。”

    “虽然零星有人耳闻老师在进行非欧几何的研究,但真正见过手稿的只有我们这种亲传弟子,并且人数不超过五个。”

    说完这些,黎曼看向小麦的眼神愈发亲近了几分:

    “老师的身体近些年一直不太好,等你本科毕业后,恐怕没有精力再带你读研究生了。”

    “不过他既然将这卷手稿交给了你,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确实可以叫你一声师弟。”

    “……”

    听完黎曼的这番话,小麦的脸上明显露出了一丝愕然。

    这……这啥情况?

    高斯在给他这些手稿的时候,原话明明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研究成果’而已。

    怎么到黎曼的嘴里,就成亲传弟子才能看的绝密文件了?

    他一个剑桥大学的数学系在读生,只是和高斯谈笑风生了几回,怎么就成了哥廷根大学教授的弟子了呢?

    要不找高斯教授说一声,让他另请高明?

    小麦就这样懵懵的与黎曼对望着,浑然不觉身边的徐云,早已陷入了比他们更大的震撼中。

    妈耶!

    非欧几何啊!

    高斯居然把这玩儿给了小麦???

    众所周知。

    在人类漫长的科学史上,诞生过许多影响深远的著作。

    比如东方有《周髀算经》、《九章算术》。

    比如西方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螺线》等等。

    而若论建立空间秩序最久远的方案之书,那么无疑要首推《几何原本》。

    这本书建立了赫赫有名的欧氏几何体系,在数学史上堪称基石一般的著作。

    欧几里得几何学在被提出后雄视数学界两千年,没有人能动摇它的权威。

    但另一方面。

    欧式几何在体系上堪称无敌,不过某些细节上却一直都颇有争议。

    比如它的第五条公理。

    这条公理的内容是这样的:

    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和另外两条直线相交,若在某一侧的两个内角的和小于两直角,则这两直线经无限延长后在这一侧相交。

    由于第五公理文字叙述冗长,不那么显而易见。

    因此一些数学家提出了一个想法:

    第五公理能不能不作为公理,而作为定理呢?

    能不能依靠其他公理来证明第五公理?

    这就是几何发展史上争论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平行线理论”的讨论。

    瑞士几何学家数学家兰贝尔特、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勒让德和拉格朗日等人,都在这个问题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

    然而遗憾的是,他们都没有成功。

    这个问题像纸片人老婆一样。

    无情地消耗着宅男们的纸巾,而不给予他们任何实质性的爱情。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19世纪初,终于有个人站了出来:

    他就是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

    他的思路与前人截然不同,继承了毛熊的优良传统,大胆思索了这个问题的相反提法:

    有没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根本就不存在第五公设的证明?

    于是呢。

    他便沿着这条思路进行研究,着手寻求第五公设不可证的解答。

    他首先做的,便是对第五公设加以否定。

    也就是假设“过平面上直线外一点,至少可引两条直线与已知直线不相交”。

    然后用这个否定命题和其他公理公设组成新的公理系统,并由此展开逻辑推演。

    最终在在推演过程中,他得到了一连串古怪的数据。

    但令人惊讶的是。

    经过巴罗切夫斯基的仔细审查,却没有发现它们之间含有任何逻辑矛盾。

    于是罗巴切夫斯基大胆断言:

    这个“在结果中并不存在任何矛盾”的新公理系统,可以构成一种新的几何。

    它的逻辑完整性和严密性可以和欧几里得几何相媲美,而这个无矛盾的新几何的存在,就是对第五公设可证性的反驳。

    也就是对第五公设不可证性的逻辑证明。

    由于尚未找到新几何现实世界的原型和类比物,罗巴切夫斯基慎重地把这个新几何称之为“想象几何”。

    罗巴切夫斯基在1826年选择公开了这个理论,然后……

    他就被舆论喷成了某个霓虹人的心脏,到处都是窟窿眼儿,堪称体无完肤。

    因为这个理论实在是太挑战当时的认知了,好比后世的香蕉说自己会爆更一周一样离谱。

    直到罗巴切夫斯基去世12年……也就是1866年的时候,非欧几何才被成功翻案。

    罗巴切夫斯基的经历乍一看有些像是小麦,但实际上他比小麦要惨的多:

    小麦后来好歹还担任过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第一任主任呢,罗巴切夫斯基却遭遇了整整三十年的多方压制。

    他虽然进入了德国科学院,但津贴只在去世后的次月以慰问金的名义收到过一次,令人唏嘘。

    而比起罗巴切夫斯基,还有一个发现非欧几何的大佬就要鸡贼的多了。

    他就是高斯。

    高斯要比罗巴切夫斯基早上许多年就发现了非欧几何,相关理论体系也比罗巴切夫斯基构筑的完善的多。

    但高斯却很清楚这个新体系会引发的冲击,于是他谨慎的思想再次占据了高点,没有选择公开自己的理论。

    直到高斯死后,这些内容才被人从手稿中发现。

    顺带一提。

    和这些手稿一起被发现的,还有十几种代数证明的方法……

    这些手稿的原本现存于哥廷根西南郊10公里的德兰斯费尔德高斯博物馆,哥廷根大学的官网则能找到扫描件下载。

    不过导致徐云心情复杂的不是高斯把手稿送给了小麦,而是这些手稿会引发的后续影响。

    先前提及过。

    这个时间线的小牛独立完成了微积分的建立,莱布尼茨失去了一项载入史册的荣誉。

    成名后的小牛作为卢卡斯教授在剑桥大学工作了数十年,因此剑桥大学在微积分方面的底蕴,自然也是全欧洲最深的。

    同时呢。

    小麦作为能够推导出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究极变态,数学系未来的扛把子之一,在微分拓扑流形方面的成就自然也不低。

    而后世学过大物和高数的朋友应该都知道。

    微分流形加上非欧几何,这特么的就是黎曼几何理论啊……

    别着急,这还没完呢。

    要知道。

    徐云之前在开学典礼那会儿,已经把电磁波这玩意儿给整出来了。

    加上推导的波动方程,可以说电动力学的核心差不多已经被他构筑完毕。

    更早之前,他还写信给小牛提点了绝对时空观的错误。

    哦对了。

    还有徐云在鼓捣光速测距时优化的旋转镜法,估摸着能让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提早个七八年开始的。

    也就是说。

    在小麦大概四十岁的时候,他的技术栏上会出现这么情况:

    电动力学+黎曼几何+微分几何+光电效应+第一朵乌云都齐活儿了……

    众所周知。

    以常数c不变量,进行逻辑推导,就得到了时空这个变量。

    也就是说……

    在小麦四十岁的时候,他就已经具备了推导相对论的条件、工具、以及思路。

    换做别人还不好说,可这货是麦克斯韦啊……

    他在四十五岁之前推导不出相对论,徐云当场就把那柄斧头吃掉!

    总而言之。

    徐云原先搞出来的那些事就相当于堆起了一座火药山,看起来很惊人,但在没有火源的情况下就是一堆粉末。

    高斯丢给小麦的手稿,却是一根火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