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六道天书
远古遗仙对于吴越的态度并没有产生什么不满,相反,在铁链的响动之中,远古遗仙竟然再次坐了下来,而后对着吴越点了点头,这才开口说道:“小家伙,你来自于三界之中?如今的三界怎么样了?” 听了远古仙人的话后,吴越沉吟了一下之后,这才开口说道:“三界依然存在,远古神话时代圣战结束之后,有大能再次开僻出了仙界,而凡间界尚存!” “你!你竟然知道远古神话时代的圣战?难道当年远古诸神大战后,还有神人或仙人留下?”远古遗仙一脸惊容地开口问道。 “我在进入这个多层空间之中时,曾经进入到了一片远古残破的仙界之中,在那里,我遇到了一个远古诸神大战时的残魂,我是从它那里得到了远古圣战的消息。 不过,如今三界之中应该没人知道那场三界众生灵大战的始末,当然,有没有远古诸神时代大能的存在,如今我还不知道。”吴越开口说道。 听了吴越的话后,远古遗仙陷入了沉默之中,而吴越神眸流转之间,一挥手,吴越的魔身便回到了自己的体内,而后吴越抬手指了指远古遗仙身前的两具神尸,张了张嘴,一时又不知怎么开口。 远古遗仙看罢,一时再次抬起头来:“年轻人,反正你也是要死在这里的,不防把我的一些事跟你说一说也无防,好久没有和人说话了!” 原来,吴越面前的这个仙人真的是远古诸神大战之中遗留下来的幸存者,当年这名仙人只是一名仙王级的小小魔道修者,他的资质十分的逆天,仅不足三百年便进入到了仙王之境。 本来,以他这样的资质,早晚有一天他会成名于仙界之中,可是他是不幸的,就在那一年,远古诸神大战,也就是圣战暴发了。原因自然就是因为那六块古玉中藏着的六道天书。 当时,远古强者遍地都是,仙王级的存在如过江之鲤,数不胜数,不过他这样年纪轻轻的仙王可不多见。 而他当时就是这六道圣殿之中圣魔宫之中的一位守殿星君的弟子,从小生活在圣魔宫之中,后来,三界大乱,有仙界大能闯入到了北方圣魔宫之中想搜索古玉。 当时圣魔殿中高手如云,他们也不知道古玉的去向,虽然古玉曾经降临于圣魔宫之中,可是后来古玉却突然消失,不知所踪了。 魔就是魔,在仙界大能们闯进圣魔宫之后,魔道修者也不解释,两方便展开了拼杀。可是最后的结果便是两败俱伤的局面,仙界大能与圣魔宫中的强者全部同归于尽而告终了。 而远古遗仙的修为太低,没人太在意于他,他便在这战必死之战中逃过了一劫,其实说起来,古玉真的就出现在了他的身上。 当古玉消失在圣魔宫之时,正在自己练功殿之中苦修的远古遗仙的怀里便出现了一块古玉,古玉的消息远古遗仙自然是知道的,自己得到古玉也算与古玉有缘,就算自己无法集齐六块古玉,但得到魔道天书,得承魔道也是不错的事情。 因此,远古遗仙便将此事瞒过了圣魔宫中的人,而在远古大能与圣魔宫高手同归于尽之后,圣魔宫突然消失而去。 而就在圣魔宫携带着远古遗仙消失的刹那间,数十名强悍的神人降临而下,用大法力将圣魔宫禁固在了大地之下,而后神战开始。 神人在仙界进行大战,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尤其这些神人可不是普通的神人,那可都是神界逆天的存在。 那一场大战,只把仙界北方天空全部轰得支离破碎,大地深陷于地下,乱流横生,北方的天空全部沉没于大地的下方,多层空间出现在了大地万米的下方。 而就在这个过程之中,神人纷纷陨落,两名神人趁机进入到了圣魔宫之中,而后禁固着圣魔宫的禁制被破去,圣魔宫飞入到了仙界地下多层的错乱空间之中。 这圣魔宫也真是了得,在隐入多层空间之后,立时在大殿之外形成了血浪与魔焰,将圣魔殿保护了起来,漂浮在了多层空间的深处。 而那里,圣魔宫之中就只剩下了三人,两位神人与只是仙王级的远古遗仙。两位神人法力强大,他们已经探查到古玉在远古遗仙的身上! 而那里,圣魔宫之中就只剩下了三人,两位神人与只是仙王级的远古遗仙。两位神人法力强大,他们已经探查到古玉在远古遗仙的身上! 可是古玉只有一块,两名神人却都想私自占有。两名神人自然不会将一名小小的仙王看在眼里,于是一名神人化天地之气练就了一条神索,将远古仙王双脚锁了。 之后,两名神人便大打出手,这圣魔宫也不知为何物,两名神人大战竟然都没有将圣魔宫毁去,最终两名神人打出火来,在谁也奈何不了谁的情况之下同归于尽,而小小的远古仙王却再次侥幸地存活了下来。 神炼锁链是何等的逆天,锁定远古仙王之后,远古仙王站都无法站起,当两具神尸倒在了他的面前之时,远古仙王这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可是接下来他就傻眼了,如今圣魔殿已经沉入到了仙界以下的多层空间之中,再想出去已经不能,自己被活活地困在了这里面。 可是远古仙王惊骇过后,便再次燃起了希望之火,如果自己能把古玉中的魔道天书掌握的话,说不定自己能打破腿下的神锁,最终逃出生天也说不定。 如此一来,远古仙王将古玉招出,开始修练起古玉中的魔道天书来,可是远古仙王却忘记了一点,自己当时的修为还很低下,心志历练的还不够,初时修练与感悟魔道天书速度十分的惊人,可是到了后来,自己就再难寸进。 魔道亦是道,魔道天书主要是在修为到了的情况之下以感悟为主,可是远古仙王用去了近数二千余年的时间也难有心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