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科幻小说 - 从陈桥到崖山在线阅读 - 秦桧暴走篇

秦桧暴走篇

    秦桧是把他们区别对待:对首相是要扳倒、对皇帝则是诱惑。两方面要同时动手,精确掌握进度,才有成功的可能!审时度势,秦桧决定先斩去赵鼎的助力!

    目前的四位宰执中,枢密副使王庶排在最末,崇尚气节,已被排除在外。次相秦桧位居第二,下面是排名第三的副相刘大中。关键就在这个人身上!他时刻与赵鼎同进退,要不是这样,在宋朝的制度下,哪怕是首相也很难说一不二。于是一切从刘大中开始!

    纵观南北两宋官场,政治斗争不计其数,透过现象看本质,我认为秦桧达到了一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他之前,宋朝高官间的倾轧很有所谓的风度,就像欧洲贵族礼节中互相扔出白手套,就意味着决斗一样,宋朝宰执们互相交流时声音高一些,都被视为瑕疵…而有了瑕疵,就必须辞职!

    这种情况到蔡京时被终结,蔡京之所以在官场洪流中升腾,是因他做事没底线,可以无耻、可以凶狠、可以借题发挥,把元祐党人碑的威力发挥到极致,敌手不死永不收手。可究其根本,他一来是拾人牙慧,在旧瓶老汤间做文章。二来他对皇帝没办法,只能、只敢去迎奉赵佶,终生不敢逾雷池半步… 而这一切,在秦桧的政治生涯中都被颠覆!秦桧信奉一原则——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而是人就有弱点。控制了一个人的弱点,就等于控制了这个人,控制了所有人的弱点,就等于控制了所有人,进而控制了整个社会!什么?你说大仁则无惧、大智则无缺,总会有没弱点可抓的完人…真的没有弱点吗?呵呵。好,那就“莫须有”吧!

    针对眼下,实在不必费心去抓刘大中的什么弱点。此人毛病已官场皆知,他不孝顺父亲!这简直让秦桧无语。一点技术含量都没嘛。找个御史弹劾他!就这么简单,刘大中被贬往外地,去当处州知州…

    之后临安城里谣言四起,都是关于首相赵鼎的。说御史们开会决定只弹劾刘大中,不动赵鼎。当然这不是说赵首相过于完美,无可弹劾,而是给首相大人一面子…自己辞职会好看些。接着“赵丞相乞去矣”“赵丞相搬上船矣”…无数升级版的谣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赵鼎在后世评价里有名相一说,所谓名相。必然负才学、尚气节,是个倜傥不群的君子。在权力与风度间一定放弃前者,选择风度… 面对漫天飞舞、愈演愈烈的谣言,赵鼎觉得保持尊严的唯一办法就是辞职。21日,赵鼎罢相…秦桧、赵鼎两人,求名者得名,求利者得利,堪称各得其所…

    赵鼎离京那天,两人的表现达到了各自极致。秦桧得便宜还卖乖,拉着王庶去送行。王庶满心悲凄。他清楚:随着赵鼎的离开,南宋连表面上的一点体面也得不到了。王庶说“公欲去,早为庶言”你倒是早点告诉我啊…

    赵鼎满脸倨傲“去就在枢密。鼎岂敢与”秦桧是枢密使兼右相,这话就是当面指责秦桧搞小动作,阴谋害人!

    秦桧像没听见一样,微笑着走上来送行。赵鼎理也不理,做了一个揖就转身登船。秦桧偏不放过他,在后面说“已得圣旨,为相公饯行,何不稍等”赵鼎大怒!只要设宴,必有大批官员作陪。这是要他加倍的难堪。他道“议论已不协,何留之有”接着喝斥船家开船。再不停留…秦桧笑呵呵地道“桧是好意”边笑边喝斥手下撤了宴席……

    赵鼎走了,他的离开很有中国特色。在中国。从古到今、从官场到民间,都有一种很耐人寻味的现象,如总有人说:某某是个阴谋家、是个坏人!我离他远远的,让他尽情去坏吧…

    说这话时,表情是激昂的、声音是激切的,仿佛自己姿态很高、境界很高,很有不与之同流合污,甚至不屑与之争斗的意思在里面…

    到底是自傲、还是胆怯?为什么不争?为什么要躲开呢?难道不知道有这样一个真理存在吗“当罪恶滋生时,助纣为虐和漠然置之,都是错的”

    偏偏中国传播最广、最有影响力的两种思维方式——儒家、佛教,对坏人坏现象的处理方法就是不与之争。儒家的君子恪守“君子难进易退”“夫不争是为争,争是不争”等高深到能随意解释的教条。佛家更彻底,争?为什么要争?争斗是要开杀戒、犯嗔戒的…

    这时赵鼎不争的结果就是秦桧独相!接着秦桧开始了对皇帝的诱惑:

    秦桧说:面对议和,现在的大臣们首鼠两端,左右观望,当此千载一时之良机,再犹豫下去就会错过!为了大事,请求皇帝把任务只交给我一个人,不许任何大臣干预!

    这是个冒险,赌的就是赵构这时的心理。眼看着议和的曙光照来,好日子在向他招手,而他已家破人亡、提心吊胆、颠沛流离了很多年,这时偏偏手下人或*裸反对,或阴奉阳违有私心,赵构会怎么想?他最盼望的会是什么?秦桧赌他定需要帮手,一不惜一切都要去议和的人!

    历史证明秦桧眼光的犀利,赵构果然立刻做出决定“朕独委卿”他真的把议和权只交给了秦桧一个人!

    但秦桧却立即反对了:您的信任让我感动且惶恐着,可这样快就做出决定是不成熟的。现在我请您静下心来仔细思考3天。如3天后您还是这样决定,那时我们才可开始实行…赵构同意了。

    读史每到此处,都要为秦桧叫好。抛开善恶忠jian,单以才华论,此时的秦桧是天才的!他牢牢抓住了赵构的心理,一没安全感、不惜一切代价去讲和的人,怕的是什么?就是上当受骗、就是丧失他一直追逐而不可得的安全感!

    3天后,两人再见面,赵构重申:朕的决定不变,一切只交给秦桧一个人去处理!可秦桧却再一次拒绝:您的心真的静下来了吗?真确信自己要什么了吗?此事重大。为事后永不后悔,请您再思考3天,然后再做决定…赵构同意。

    两人分开。各不相扰,又3天后再见面。赵构议和的心更坚定了,他重申对秦桧的支持,议和之心决不动摇!

    秦桧还是摇头:古人云事不过三,两次不足以定大事,请陛下再静心精思三天…

    至此,赵构对秦桧完全改观,9天时间让秦桧获得了皇帝的绝对信任!

    而北方,大金使者萧哲、张通古带着“诏谕江南使”的头衔。一路往南宋临安府而来…从“诏谕江南使”这一头衔就可看出:南宋根本不是国,而是江南。这次的文本也根本不是国书,而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诏书!

    萧哲、张通古每到一处州县,必坐于公堂正中,南宋官吏陪坐末席,以迎天子诏书之礼与之相见。也就是说:南宋官吏们得向他跪拜叩首。他受礼后都要宣称:金国本身是不想搞什么和谈的,是南宋使者“百拜恳告,不得已而来”…

    这是在京城之外,进临安皇宫后,赵构要升正殿。拜于张通古脚下,奉表称臣,受金国诏书。从此成为女真人的臣子…这比当初的刘豫都不如!刘豫的伪齐只是金国的“子皇帝”最起码还是个皇帝!赵构却只是金国的臣子,在身份上一卑到底!

    这些条款迅速传遍江南,汉人整个族群集体爆发出了空前的愤怒!

    从江南重镇、两浙西路宪司路所在的平江府开始,平江知府带头拒绝接待金国使者!

    想叩拜?做梦!说我不称职吗?ok,我辞职!这就是当时一省之长的骨气!随着他的辞职,一场空前强烈的官场风暴席卷南宋!

    先是军方站了出来。这一次韩世忠忍无可忍,率先发言。他自己这时还不会写字,由幕僚代笔,连写十几封奏章。他认为这件事上。中华皇帝受辱之甚已无以复加,当此主辱臣死之际。他强烈要求立即开战,并且请求去最紧要的阵地!赵构压下奏章。不予理会。

    24日,韩世忠再上奏章,要求单骑入京,当面陈述!赵构终于回话了,要他老实待在驻地,不许移动,且预先给了他个任务:金国使者回国时,由韩世忠派军队护送…

    这下好了,韩世忠想劫持使者都没机会了,除非想监守自盗!

    岳飞不用说了,他在这方面从没让南宋上层高兴过,这时赵构正在提防他变成淮西军第二,变成一支叛军发动政变…

    前首相李纲的上书引发了第一次反抗*“自古夷狄陵侮中国,未有若斯之甚者!今陛下藉祖宗二百年之基业,纵使未能恢复土宇,岂可不自爱重,而怖惧屈服,以贻天下后世之讥议哉!陛下纵自轻,奈宗社何?奈天下臣民何?奈后世史册何”

    这是正面的不留余地的指斥,是*裸地打脸。迅速风传天下,尽人皆知。每个人都在想:赵构会怎样回答呢?难道他会直接承认,他就是怯懦、就是不知自爱?就是不顾一切啥也不管地要求女真人饶命?不!大家都忘了皇帝的特权——皇帝可以不回答!

    李纲的指斥如石沉大海,掉进皇宫里连个浪花都没溅起来。以往这一招的确百战百胜,哪个臣子也没法指着赵构的鼻子问“你为啥不回复”

    可这一回,城门失火!连最听话的禁卫军都打上门来了!

    三衙长官:殿前司老大杨沂中、侍卫马军司老大解潜、侍卫步军司老大韩世良一起去都堂找秦桧!他们说“一旦皇帝以臣礼受诏书,天下军民不服,因此而闹事的话,我们三衙军没把握平息暴乱”且提出一个问题“…盖缘有大底三个在外,他日问某等云:尔等为宿卫之臣,如何却使官家行此礼数”

    三个大的,是指在外的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将。字里行间可看出:这三位禁军大统领其实是怯懦的,是非常合格的赵构式臣子。他们提出的这两条与其说是为难秦桧,还不如说是提早给自己安排后路。潜在危险我都提前告诉你了,出事不要怪我啊!

    秦桧不屑一顾,打发走人了事…

    说到底军方给他的压力这时还很小,因到这时为止,还没军人敢于跳出来对赵构怒吼“你爸受罪是罪有应得,你哥受罪是咎由自取,而为了你妈一个人的自由就让整个民族当孙子,更是你自己脑子进水!老子不服,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