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都市小说 - 反派该死的甜美在线阅读 - 第350页

第350页

    剧情中这时候博是单身,重追求他,他当然欣然接受。兽人的感情都很直接,当初博对万俟疏一见钟情就把人抢回来了,所以剧情中博认为自己和重已经是很亲密的关系了,在他的概念里,重都已经追求他了,结果被艾近水楼台撬了墙角。艾没他强壮,捕猎也没他厉害,以兽人的审美完全比不过他,他根本不能接受重甩了他和艾在一起,所以才会各种找麻烦。

    第204章 部落中的医生(八)

    明白了前因后果后,万俟疏松了口气,他不用担心博移情别恋,不过这件事还是要解决的。于是万俟疏单独找到了重,首先表达了对那些礼物的感谢。你的心意我们已经理解了,遇到有困难的人出手相助是应该的,你不需要再送东西了。

    赵重闻言连连摆手:只是一些水果野菜,根本不算什么,只需要花费点力气,和我之前遇到的危险完全不能相提并论。这都是我想要送给博的。他如今知道博对艾也有很多照顾,以前艾因为不擅长捕猎经常得不到足够多的食物,是博经常接济他。这些加起来,让赵重对博非常有好感,觉得他是个正直善良强大的好人。

    万俟疏刚才笑眯眯的,看起来特别温和好说话,但这时候瞬间神奇就冷下来了,一瞬间气质有些唬人,赵重忍不住也跟着严肃起来,甚至有些惴惴不安。你来这里时间也不短了,应该多花些时间把这里的情况摸摸清楚。

    赵重愣了下,虽然万俟疏没有明说,但这似乎是在向他暗示自己的穿越者身份。他刚想要问,万俟疏就接着说:特别是风土人情。既然你要在这里生活下去,就不能不知道。兽人在追求心上人的时候一般都会送食物,虽然你没有这个意思,不过我希望你不要在做出令人误会的举动。

    赵重大吃一惊,他根本没有那种想法,也不知道这会引起误会。那博

    他暂时没有往那边想,不过你要是在这样下去,恐怕就会被他误会。

    赵重尴尬的不行,不仅会让人误会,而且博是已婚,这就让他更加尴尬了。对不起,我不知道,我以后会注意的。

    没关系。万俟疏拍拍他的肩,解决掉情敌让他心情很好。赵重还想要和万俟疏聊聊穿越的事,他想知道万俟疏是从哪个时代过来的,结果还没来得及说,万俟疏已经走了。他抿着嘴,他觉得万俟疏似乎不想要谈以前的事,只好不问。不过他总觉得万俟疏怪怪的,他穿越到这里,惶恐不安,花了很长时间才适应完全不一样的生活,但万俟疏却显得很自如。

    赵重想不明白,干脆不想了,反正万俟疏没有恶意。他穿越之前很沉迷种田小说,因此学了不少乱七八糟的东西,到了这里后能用上,但因为之前有了万俟疏这个穿越者,有很多东西已经出现了,导致他不知道该干什么了。他和艾都不擅长捕猎,因此他们靠别人干活换粮食,不过除了万俟疏以前拜托艾做东西,需要艾帮忙的不多。后来他们开始种地,不过这里根本没有经过培育的种子,种地和赵重想象中的不同,靠这点产出根本不够。

    但是后来养殖场养的动物多了,赵重意识到可以用粪便堆肥,品种不给力,多点肥总长得好吧?而且多种几年,他也可以挑长得好的留种,说不定他还能成为这个世界种植业的先驱。

    另外他来到这里的时候,万俟疏已经开始尝试烧陶器,等到现在狼人们都用上了陶器,所以他一直以为这个世界就是有陶器的,到后来他才知道只有狼人部落才有陶器,而且艾的陶器做的最好看。你可以做陶器和其他部落的人交易。赵重发现了商机。知道怎么做后,并不困难,但现在只有狼人会烧陶器,而且陶器比石器好用,别的部落肯定乐意买。艾的手艺非常好,做出来的陶器十分精美,而且还摸索出了在上面画画的方法。

    艾没有信心自己做出来的东西会受到欢迎,但他还是感动赵重对他的打算,愿意试一试。不过到各部落一起集会还有段时间,现在他们要先尝试堆肥。其他人也不懂他们这样做有没有用,但养殖场的动物产生的粪便本来处理起来就麻烦,既然艾他们要就给他们了。艾和赵重挖了坑,把粪便倒进去,又加入野草等,在等肥熟的时间里,艾又开始琢磨做水车的时。

    平时兽人浇水都是从河边挑过来,但是赵重的体力不足,还没浇完所有的地就累死了,而且一趟趟走也很麻烦。艾给他做了个推车,但力气不够的话,车上放太多水就推不动了。赵重记得水车的图纸,但他也只是纸上谈兵,从来没有真的建造过,所以要结合实际做一个出来还是有难度的。

    但是艾从来不会觉得他那些奇思妙想是白日梦,也不会觉得一次次试验浪费时间,总是很耐心,而且还会在过程中想到改善的点子。赵重越来越喜欢艾了,他觉得艾很厉害,也很聪明,是那么通情达理,和自己非常合拍。

    终于在一次次试验中,他们成功做出了水车。被水车带起的水流进一根根搭在一起的竹筒里,引到田里,等灌溉好了,就把竹筒移开,这样水就仍然在河中翻腾。这个场景震撼了狼人们,于是大家也纷纷效仿。

    随着大家开垦的田越来越多,赵重觉得有必要进行规划,于是找到族长讲了自己的想法。部落里开荒都是在家附近随便挑个地方,赵重记得以前在乡下奶奶家,地也是在家附近,他奶奶家当地已经发展的比较好了,早就不靠种地吃饭,只是老一辈的习惯改不了,家里的地总有种点什么,亩数也不多。在家附近虽然方便,但他以前见过的都是种了几十年的熟地,和现在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