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历史小说 - [清穿同人]我和四爷互穿后在线阅读 - 第142页

第142页

    胤禟闻言,正想说江南与京城相距甚远,额娘怎么可能知道他想偷跑去玩。

    话未出口就想起一个人来。他身边是没奴才胆敢打小报告,但架不住八哥做事不避讳八福晋,万一郭络罗氏传点消息回去呢?

    “四哥,你放心,弟弟会安排好的。”

    胤禟决定了,这回绝不对外透露一个字,对八哥也是闭口不提。

    反正八哥对出洋也没兴趣。这种差事风险度太高,又很难说要耗时多久,不是他喜欢做的活。

    “那就好。我们拆船的举动也瞒不了太久,是时候回江宁了,回去后你把握一下措辞。”

    武拂衣猜测康熙已经知道两个儿子拆家的消息。

    这时候就要看胤禟的演技了,如何才让人们不把拆船与出海联系到一起去。

    当然不能全指着老九保密,更要做提前准备,让康熙觉得派老四去是最妥当的事。

    这就要看胤禛的折子写得怎么样了。

    仅仅有白银利润不一定能说服康熙派皇子远行,还得有一些其他因素。

    胤禛就是在找这个“其他”。

    俗话说,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一百年前,正是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已经去世。

    彼时,东瀛岛上,丰成秀吉以武力一统全国,结束了战国林立的局面。

    他就对高丽发出文书,“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①

    通俗点说,丰成秀吉一统东瀛之后自信心爆棚,想要接道高丽入侵明朝。高丽不听从,那么就先把它给干趴下。

    然后真就打起来了。

    当时,明朝作为宗主国出兵援助高丽,双方军队在高丽境内直接交战。

    值得注意,这场战争并不是一次性打完。

    万历二十年至二十一年打了第一波,以明朝、高丽方面获胜。

    东瀛同意和谈,但丰成秀吉开出的条件令人瞠目。

    比如远嫁明朝公主为东瀛皇后、高丽送一皇子入东瀛做质子、高丽誓言永不背叛东瀛等等。

    这样的条件很离谱,明朝又占据上风怎么可能同意。

    偏偏,和谈还就进行下去了。

    因为明朝使臣沈惟敬与东瀛谈判代表小西行长等人大胆合谋,伪造了《关白降表》,说是丰成秀吉甘心投降。

    这就是两头骗。

    明朝朝廷以为东瀛有诚意投降,丰成秀吉以为明朝按照他的意愿封王,但事情没有往木已成舟、将错就错的方向发展。

    纸包不住火,真相总会浮出水面。

    丰成秀吉直接撕毁谈判协议,第二次又攻打高丽,而明朝方面再次出兵援助。

    这一过程中,丰成秀吉却因病去世。哪怕东瀛瞒住了消息,继续对抗明朝与高丽的军队,但依旧惨败。

    同时,德川家康瞄准了丰成秀吉死后丰成家内部混乱,一举将其吞并,东瀛进入了德川幕府统治时代。

    胤禛提及这段前朝往事,没有将重点放在战争输赢上。

    如今,德川幕府与清廷没有频繁的官方往来。

    这是德川幕府发出锁国令所致,但不能忽视东瀛实行过一段时间的朱印船制度。

    对于哪个国家的船能停靠东瀛港口,与哪家做生意全凭东瀛自己做决定,从未将清朝视为宗主国,更谈不上臣服。

    昔日丰成秀吉的野心,德川幕府又会不会将其重新上演?

    想要做判断,起码要去了解一下东瀛现状,但这件差事仅仅交给曹寅或其手下真的靠谱吗?

    明朝的沈惟敬就是一个先例。

    这个人确实在万历年间的战争中做出过贡献,利用刺探到的情报帮助明朝在战场上取得胜迹。同样,也胆大包天伪造东瀛降书欺瞒君上。第二波战役的开打,他有逃脱不了的责任。

    转回当下,不是不信任曹寅,而是再多派一些人,能从不同角度观察东瀛。

    胤禛将这份折子改了一遍由一遍。

    遣词造句既要不质疑康熙选心腹的眼光,又要引起皇上对东瀛的重视,而后还要暗戳戳地提议让雍郡王去就是最佳选择。

    末了,他有点不情愿地加了一笔。

    捎上胤禟也行。九弟花大价钱买了船,胤禟看在银子的份上应该能靠谱点,会好好观察东瀛,想着捞一笔而值回船价。

    武拂衣读了折子,挑不出毛病。换成她是康熙,也会同意雍郡王出行。

    至于四阿哥的武力值不够,这一点可以用侍卫保护来弥补,去东瀛需要带上清醒的头脑与持有公正的态度,武力值不是最重要的。

    折子最后不情不愿捎上胤禟那一段更不失为点睛之笔,将那种傲娇的态度拿捏得恰到好处。

    叫康熙看了,能刚好读出老四“我愿意带你玩,但我就是不想承认。你别谢我,谢我也不认。但你要是你敢不谢我,我就给你冷脸”的别扭。

    要的就是这份别扭。

    这让雍郡王更像一个有情绪的人,冲淡了在分析东瀛威胁时的冷静敏锐思维,也就减少一份威胁性。

    武拂衣暗中点头,这种情绪还得胤禛动笔。换做她,还真写不出三分精髓。

    正好符合了对外编出的瞎话。

    两位皇子居然拆船,而且还是不常往来的雍郡王与九阿哥一起拆的。这事听着就离谱,总得有个由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