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页
各种宴会的举行,宴上谁与谁亲近,谁酒过三巡话中透出几分真意,谁看似与谁不和其实却暗中和那人眉来眼去有时候,一个纨绔子的口出狂言可能就叫人顺藤摸瓜知道了他家长辈近来偷偷与谁结盟了,而一个商人的洋洋得意可能就叫人知道了某位大人一直在收受大笔贿赂。瞧,消息就是这么来的! 但这些年,真的是谁也没有怀疑过曹家! 因着东留园美轮美奂,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致,大大小小的园子又可以满足很多人的不同需求,人们反而越来越爱租了,给曹家送钱,也给皇上送消息。 昨日东留园里,那个荷包情信事件绝对是个大事,曹枋自然收到了消息。面对皇上的提问,曹枋一五一十地道来。皇上听着听着,脸上的神情就变了。 真是音奴帮沈昱肃清流言的?他亲自干的?没有得了别人的提示?皇上面色复杂。 曹枋认真道:出了这样的事,我们的人自然不错眼地盯着,确实是新乐侯一人所为。无论是字迹的差别,还是拿出沈昱幼年所作的诗当证据,都是新乐侯想出来的。在新乐侯站出来前,人们几乎已经默认情信是沈昱所为了。 皇上: 朕怎么就这么不信呢?音奴对沈昱竟然有这般了解? 音奴估计都看不出朕的书法偏好,偏偏就能看出沈昱的! 曹枋笑道:本来我们的人还想偷偷提点新乐侯,我们知道荷包是从谁身上掉出来的。不想新乐侯说得头头是道,把大家都说服了。他们在东留园里收集消息,这事绝对不能泄露了。所以他们自己的人不好站出来为沈昱说话。 顿了顿,曹枋又说:是赵十一姑娘身边的一个丫鬟。好的下属不需要上司多问,自会把前因后果汇报得一清二楚。曹枋便又详细说起了赵十一是谁。 其实吧,如果沈昱和颜楚音没有互换,就算曹枋他们知道了荷包是赵十一姑娘的丫鬟带来的,那也帮不了沈昱。因为赵十一本来就想认下她和沈昱有私情,有人看到了荷包和她有关,反而更加能够证明她与沈昱确实是有私情的。 皇上日理万机,竟是头一次知道赵十一姑娘的事。 虽然赵十一的亲娘是宗室女,但皇上又不是宗令,这种事情除非闹到他面前来了,否则他根本不会去关心。而那个时候,宗令迅速把事情压下去了。顺国公府那边呢,他们拿不出实质性的证据,自然不好跑到皇上面前来诉委屈。 毕竟这种事情吧 哪怕他们当时诉了委屈,皇上站他们这头了,那又如何呢?过个十几二十年,如果顺国公圣心不在,岂不是就如弥子瑕一般?皇上心里会不会想,当年仗着你手握兵权,竟然敢要挟朕处罚了自己的族人?武将根本不敢赌这一点。 而且到底证据不足啊!若当时强行将事情闹大,那顺国公府就直接得罪了一堆王爷、公主和郡主们。日后顺国公府走了下坡路,这些人都会落井下石。 究竟是谁在说谎?皇上问。 曹枋犹豫了一下:直接的证据已经没有了。但观两方后来的处事顺国公府应是无辜的。如果顺国公府的嫡幼子真的是一个色/中/恶鬼,狗改不了吃屎,他续娶后不会只忠于夫人一人。反倒是宗室女那边,和她现任丈夫吵架的时候,话中透露出来的那么一点意思,似乎是怪现任丈夫当年先勾/引了她。 但这些都当不得证据,上不了公堂。顺国公府的嫡幼子后来只一心忠于继妻,别人可以说他是演的。宗室女和丈夫吵架时的私房话,外人又从何而知? 皇上闭了闭眼,心里涌起一阵烦闷。 他是信曹枋的话的。曹枋这个人,没有十分的把握,绝对不会开口说顺国公府是无辜的。所以说,顺国公府当年真的吃了大亏,听说那嫡幼子昏迷了好些天,差一点就死了。可顺国公府依然忍了下来!甚至连孙女都没能要回来! 皇上明白顺国公府的为难。 以史为鉴,欲加之罪还少么! 顺国公府之所以当时忍了,就是怕日后的欲加之罪啊! 还是朕做得不够,叫顺国公不敢全心全意信任。皇上在心里自嘲。但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他处在顺国公那个位置上,他敢全心全意去信皇上一人吗? 他不敢的。 皇上太知道这里头的微妙了。 可是,抛去种种顾虑,只说这一件事,顺国公府世代忠良,几辈多少人葬于了西北风沙,这一辈的嫡幼子受此屈辱却只能忍了,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 皇上叹了一口气,左手又不自觉地搭上了右手拇指 看来音奴想的那个法子要尽快在军中实施了。 这对于顺国公也是一种保护。 右手的扳指已经被盘得很润,皇上叹道:看来宗室要好好整顿一番了。这个月叫你的手下人多忙忙,宗室里的污糟事肯定不止这一件,多挖一挖。 曹枋领命。 再说回荷包情信这一事,皇上说:所以这是赵家搞出来的?世家?世家就这点格局?天天盯着别人家里一个未出仕的小辈,变着法子陷害年轻人? 赵家赵家当年宗室女和顺国公嫡幼子之间的事,真的只是几个年轻男女的情不自禁吗?赵家的那些老东西们到底有没有插手?他们想干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