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页
过了一会儿,苏轼和沈括回来了。 沈括见到赵旸非常高兴:“福慧,好久不见,你这段时间还好吧?” “我很好啊,倒是沈大哥你怎么样,习惯太学生活了吗?”赵旸上下把沈括打量了一番,见沈括气色和精神都不错,心里便放心了。 “早就习惯了。”沈括感激地看向苏轼他们兄弟俩,“这都亏了阿轼他们帮忙。” “我们也没有帮什么忙。”苏轼闻到红烧rou的香味,直吞口水,“我们先吃饭吧。” “阿轼,你馋红烧rou了吧?” 被赵旸看出来,苏轼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好久没吃红烧rou了。” “那先吃饭。” 苏辙已经把赵旸带来的菜肴都热好了。 沈括吃过饭堂里的红烧rou,他觉得挺好吃的,但是苏轼他们认为一般般。 苏轼他们经常在沈括面前说赵旸带来的红烧rou才是人间绝味,饭堂里的红烧rou跟赵旸带来的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沈括觉得苏轼他们说的太夸张了,不过他现在吃了赵旸带来的红烧rou,发现苏辙他们说的一点都不夸张。 赵旸好笑地看着苏轼他们抢红烧rou吃:“你们慢点吃,不要噎着了。” 苏辙他们只顾着吃红烧rou,暂时没空,也没有嘴跟赵旸说话。 很快,赵旸带来的红烧rou被沈括他们吃的一块rou不剩,甚至连一滴汁都不剩。 除了红烧rou,赵旸还带了羊蝎子和烤鸭,也被苏轼他们吃完了。 虽然吃完了,但是苏轼他们吃的意犹未尽。 沈括感慨道:“这才是美食啊。”他之前去州桥夜市吃过美食,但是跟福慧带来的菜肴相比,就差远了,尤其是红烧rou。 “怎么样,是不是人间绝味?”苏轼觉得他还能再吃几大碗红烧rou。 沈括点点头,非常认同地说道:“的确是人间绝味。” 苏辙感叹道:“还是福慧家做的红烧rou好吃。” 赵旸一脸得意地说道:“那是,我小娘娘做菜可是非常好吃的。”说完,他想起一件事情,问道,“苏伯父和苏伯母在来汴京的路上吗?”苏洵离开汴京有好几个月了吧,算算时间,也该从眉州来到汴京了。 “爹爹和嬢嬢要等到秋收结束后才能来汴京。”苏轼说道,“家里有很多事情要安排,所以爹爹他们暂时来不了汴京。” 苏辙说道:“其实,爹爹他们不用来汴京。” “伯父他们不放心你们两个在汴京吧。”赵旸又看向沈括,问道,”沈大哥,你的父母呢?“ “我爹爹和嬢嬢很放心我。”沈括的父亲是官员,不可能来辞官来汴京陪儿子读书。 “福慧,先生说你爹爹病了,你爹爹的病好了吗?”这一两个月,苏轼和苏辙他们又去拜见了欧阳修。 “好的差不多了,不然我也没空来找你们啊。”提到欧阳修,赵旸又想起一件事情,“沈大哥,没想到你也成为了我的师弟啊。” 沈括来到汴京后,赵旸就向欧阳修推荐过他。 欧阳修就让苏轼他们带着沈括来见他。虽然沈括在诗文方面的才情不如苏辙他们,但是沈括在其他方面很优秀。 以前的欧阳修看人只看诗文,不过自从三年被贬去滁州后,他就不再纠结诗文上的才情。 “还得谢谢福慧你推荐我。”沈括站起身,朝赵旸行了个礼,“见过福慧师兄。” 赵旸被他突然行礼吓到了,连忙站起身扶起他说:“沈大哥,我叫你师弟是开玩笑的。” 沈括笑了笑,没有再叫赵旸“师兄”。 接下来,四人边喝茶,边聊天。当然,茶也是赵旸从宫里带出来的。 苏轼和沈括得知赵旸会在太学里待几天,并且会和他们一起读书,当然非常欢喜。 “福慧,你晚上和我一起睡吧。” “哥,我跟福慧说好了,他今晚和我一起睡。”苏辙伸手抱住赵旸,一脸戒备地看着他哥哥。 “阿辙,我是哥哥,福慧应该先跟我睡。” 沈括也想和赵旸一起睡,但是他不好意思开口。 “这样吧,我今晚跟阿辙睡,明晚跟阿轼睡,后晚跟沈大哥睡。”赵旸没想到他成了香饽饽,各个都想跟他睡觉。 苏轼很是不情愿地点头:“行吧,那就这样安排吧。” 赵旸又关心地询问起苏轼他们这一两个月的情况,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 这一两个月,赵旸虽然没有来太学看望苏轼他们,但是有让曹许来太学探望他们。 苏轼他们跟赵旸说了说这一两月他们学到了什么,做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说着说着,就说到太子水车上。 每个月,太学都会组织学子去田间走动学习。前段时间,太子水车的出现掀起了不小的轰动,身为太学的学子自然要去了解。 太学特意组织学子们去看太子水车,并且还专门去了解太子水车是怎么运作的。 当时,太学的学子们被太子水车自动转动灌溉深深地震撼到了。 苏轼他们一群学子还为此写了文章。这事,赵旸是知道的。 太学的校园里湖泊旁也矗立了一个水车,是一个小型的水车。这个太子水车是太学的学子们自己动手做的,这其中沈括出了很大的力。 沈括他们对太子殿下各种夸奖,夸的赵旸的脸都有些红了,他赶紧转移话题说前段时日的端阳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