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页
书迷正在阅读:醒醒,你是无限流boss啊[无限]、[综漫]骰子非要给我剧透柯学剧情、[综漫]满身单箭头的玩家还在继续战斗、万人迷穿成万人嫌[娱乐圈]、[综漫]从今天开始做高专生、[综漫]披上原神主C马甲穿越综漫、太傅他清冷自持[重生]、穿成战神文苦命闺女、土地公不背锅[快穿]、偏执驸马每天都在黑化
许维新这样想着,原本有些疑虑的心也不禁安定下来,反倒是对晏河清又多了几分敬佩。 ……但实际上,乔镜只是觉得多说多错,所以尽量不开口罢了。 他也没想到,居然还能给许维新造成这样的错觉。 两人来到报社楼下的花园餐厅坐定,许维新还主动给乔镜点了一壶茶。 “晏先生,我——”他迫不及待地刚要说话,突然,许维新看着坐在对面的神秘人伸出手,把用来遮挡面容的墨镜、帽子和围巾一一摘下,露出了一张年轻到甚至有些过分的干净面孔。 他顿时哑口无言。 面前的少年有多大?许维新难以置信地想,二十二?二十?还是要更年轻? 与此同时,乔镜也在观察着许维新。 他会选择给《东方京报》投稿,当然不是因为一时心血来潮,或者只是单纯的离学校近方便。 乔镜来之前也有好好了解过一番这家报刊的创始年份、主办者、发行所、代售点和刊载小说基本概况等等重要信息的。尤其是这家报社的总编辑兼小说栏目的负责人许维新,更是他的重点关注对象。 《东方京报》的小说栏目是三年前新增的一个版块,而它的创立者,就是眼前这位穿着一身灰色条纹西装、还一丝不苟抹着发油的严肃男人。 他增设这个栏目时,就说过希望能用白话小说这种新颖的文学体裁“警世醒人”,但几年下来,栏目内很少有什么出彩的作品,对于报刊的销售量也并未起到太大帮助——相比之下,《东方京报》的演说版块就要精彩许多。 那些文坛政界的大人物纷纷在该栏目内发表文章,对国内外的时事发表议论,并在报纸上互相用犀利的语言批驳对方的思想主张。 然而,能看懂这些评论文章的人毕竟是少数,普罗大众还是更喜欢看一些通俗易懂的白话小说来当做茶余饭后的消遣。眼看着许多本不如《东方京报》的报社靠着连载小说销量大增,他们报社的小说栏目却迟迟不见起色,甚至连个能挑大梁的主笔都找不到,许维新这个总编当然坐不住了。 如今《东方京报》的社长已经上了年纪,身体也不大爽朗,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下任报社的社长就要从他和报社的副社长里选一人出来担任。为了给自己增添实绩,许维新力排众议开辟了这个栏目,可这都快三年过去了,除了他日渐稀少的头发以外,整个版块还是那一套老样子,不温不火,半死不活。 在接到晏河清的投稿前,社长已经委婉地提醒他好几次了,报社的经费紧张,如果再这样下去,就要撤掉全部的连载小说,把内容让给演说版块——也就是副社长负责的部分。 晏河清的出现,可以说是许维新在最焦急茫然的时刻,看到的唯一一丝曙光。 在这个时代,一个有影响力的作者甚至可以挽救一个濒临倒闭的出版社,这也是他为什么在等待晏河清的过程中表现得如此焦急的原因。 但是当他真的见到晏河清本人、还发现对方如此年轻后,许维新却又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了—— 眼前这个看模样还是学生的年轻人,真的能够如他所想,以一己之力支撑起《东方京报》的小说栏目吗? “你……”他一时连敬语都忘记了,不过让许维新一个奔四的报社总编对一位还在学校念书的学生称呼敬语,就连他自己也觉得变扭,“你是晏河清本人吗?今年多大了?” 乔镜很平静地与他对视。 “我是,”他简略地回答道,“上月刚满二十。” 许维新倒吸一口凉气。 “稍等片刻,”他扶额道,“且容我缓缓。” 二十岁,那就是说还在上学,一个在校念书的学生,居然能写出如此针砭时弊犀利辛辣的小说……恕许维新实在无法相信。 要知道,他当初在看到晏河清的投稿时,之所以会如此震惊,不仅仅是因为这则短篇小说所表达出的思想,更是因为作者对白话文那如行云流水般的运用方式,简直让他耳目一新! 其实乔镜并没有多么在意这方面,他只是按照自己平时的措辞习惯照常写文罢了。 但他忘记了,经过百年时光的演变,白话文从一开始的不伦不类,已经发展到了一种足以让这个时代刚刚起步摸索白话文用法的人们,近乎难以企及的水平—— 至少,许维新在看到乔镜的作品时,顿时觉得自己年轻时为了迎合潮流写的那些所谓的“白话小说”,简直就是一堆不知所云的陈词滥调!垃圾文章! “抱歉,”许维新缓了一会儿,终于振作起来,正色对着乔镜说道,“这位同学,如果你真的是晏河清的话,那可不可以简单告诉我关于你写这篇小说的……唔,心路历程?或者说,到底是什么启发了你,让你想要写下这个故事?” 他还是不怎么相信乔镜就是《乞儿》的作者,所以决定先谨慎试探一下。 乔镜明白他的顾虑。 但是让他在一个刚见面不到十分钟的陌生人面前夸夸其谈自己的创作思路,实在是太过为难他了。 黑发青年放在桌上的双手微微攥紧,在沉思片刻后,他坦陈地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的灵感来源: “因为前几天,我差点儿在街上被一个小乞丐偷了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