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历史小说 - 穿成短命皇帝后在线阅读 - 第34页

第34页

    君臣的相处之道,既不能让臣子看透,又不能完全看不透。

    叶敛对这个道理无师自通,透过试题,他的偏好一览无余。

    试卷上一道诗词歌赋的题都没有,不是询问水利问题,就是边关问题,反正全是问题,一个个烂摊子就没有能让你歌功颂德的。

    叶敛:只会说话的全给我下去。

    他要的是干事的人,不是外交官。

    看到这张卷子,几位大人头上的汗如雨下。

    陛下这也太“实话实说”了。

    不过虽然冒汗,他们目的算是达到了。

    凡是还不想致仕的,想要发光发热名垂青史的,那就要合陛下实际的路子。

    主考官首辅吕博,两个副考官分别是资政殿学士徐谦和兵部侍郎石樊。

    吕博即将从首辅的位置上退下来,这个主考官的位置是对老臣的优待。

    资政殿学士徐谦出身诗书大家,当年也是状元出身。

    唯有石樊,黑黑壮壮,在一众文臣中格外显眼,如黑马般杀出,让人摸不到头脑。

    大概是他军事问题答得极好。

    考官定下,还要有阅卷官,叶敛为显重视依旧不得闲。

    自这场考试后,朝中风气一变,先帝时折子前冗长的问好骤然消失。

    朝中老大人的反应力丝毫不比年轻人差。

    恩科谓朝廷加恩赦免科赋。

    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乡、会试,是为正科。

    不过“恩科”并不意味着容易,正如这届恩科,竞争比正科只大不小。

    “汴梁客栈如此短缺?”叶敛看着钟相批注过的折子皱起了眉。

    随着恩科渐近,汴梁城中的举子比往年还要多,客栈更是爆满。

    这般情况下,有的店家不道德地哄抬价钱,将原本定下的房间私自卖给其他出价高的客人,引得两位客人大打出手。

    举人的功名在身,若是不愿继续考已是能授官的。

    大周文人面子大过天,能让他们大打出手,足见住宿问题的严峻。

    “寒窗苦读数十年,为的不过是金榜题名,若因客栈一事落榜,产生心结都是简单的,这般斯文扫地也是无奈。”钟离微科举一途走的坦荡,但这不意味着他不懂。

    天气寒冷,没有地方住,别说正常参加会试,别得了风寒一命呜呼都是好的。

    对于平民来说,举人已是天边的人,能从平民到举人已经是阶级跃迁。

    千难万难考的功名,谁愿意耽误在这。

    “钟相的意思朕明白,朕在想能不能修建一座府邸,用来专门安置这些外地而来的举子。”

    进京的举子有千余人,加上随从,也不过五千。

    除去客栈住的人,这些流落街头的不过数百人。

    住的紧凑些,一座府邸也就住下了。

    “陛下恩德,是学生之幸。”

    “府邸?”

    奔波在汴梁城中举子听到同伴这话很是疑惑,“哪位大人的府邸愿意接收我们?”

    这正是钟离微提出的,鼓励朝中大人收留这些举子。

    若非必要,朝中大臣很少愿意和这些举子扯上关系,难免有收买人心之意。

    “不是,陛下仁德,将皇子府留给汴梁城中无住处的举人。”

    叶敛毕竟被记在先帝名下,皇子的待遇,大面上该有都有,包括这个成婚后,宫外的皇子府。

    虽说先帝挑的地段和面积称不上好,但规制在,让这群举人住绝对够了。

    那同伴见他还在发愣,拍了他一下,“还等什么呢,我们早些去,也好占个好位置。”

    他可是听说那些有住处的都要去呢。

    “对对对,陛下大恩,多谢仁兄相告。”

    在这般紧张的气氛中,恩科如约而至。

    大周的科举制度已经非常完善,包括糊名法、抄录法等就是为了保证公平。

    不过,进士的诱惑实在太大,铤而走险的不乏其人。

    否则就不会隔数年便有科举贪腐案。

    不过,这一届的想要投机取巧的考生就倒霉了。

    叶敛着实让人措手不及。

    第21章 最严厉的考试

    谁能想到考官考试就罢了,叶敛就连阅卷官都不放过。

    统统和考生一起考试。

    美名其曰,若是成绩太差哪里来的资格阅卷。

    做什么弊,考官开考前三天才知道,阅卷官更是出了考场才知道是谁,考题还是陛下出的。

    这场恩科颠覆了考生和朝中大臣的科举的印象,称得上大周最严科考。

    当然,他们不知道的是,在圣宗一朝,此流程成为惯例。

    让不少考生对圣宗又爱又恨。

    爱在圣宗体恤考生,恨在他的严厉,此乃后话。

    恩科作为近日朝堂重要事项之一,不甘寂寞的莱国公自是想要掺和一把。

    倒不是做些违法犯罪的事,莱国公也没这个胆。

    当然竞争考官落榜后,他也没在意。

    他重在参与,当年读书时连个秀才都没考上,要是能直接当会试的考官,比他孙女也能当太后的机会都小。

    而且相比考官,莱国公还是着急进宫的事。

    “芊姐儿的年岁到了,娘娘您到底是什么章程?”莱国公夫人和世子夫人被派来问话。

    梁太后转了转手中的佛珠,看着面露期待的嫂子和侄媳,将佛珠扔在桌上,心中有些腻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