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页

    没哭的那两个小子的卷子他已经看过,答的都不错。只是,这两个都不适合给胤礽做伴读是真的。

    多铎系虽然前朝时就不受重用,但到底是铁帽子王,来的又是嫡子,给胤礽当伴读不免会让朝臣议论。而明珠的孙子,给大阿哥当伴读还可以,给胤礽当伴读就不妥了。

    康熙心里遗憾,要是索额图的孙子也来,直接给胤礽做伴读就省下许多麻烦。

    这一场伴读考试,只让康熙得到了一个他儿子确实聪明的结果,完全没有像当初预期的那样,真的给胤礽选个伴读来。

    满朝大臣都等着看哪家的孩子能得太子青眼呢。康熙也不明确说为何不选,只下了一道明旨:“此次参与者能先入官学,将来都可直接入国子监!”

    国子监,仕途通达的开始。这一下悠悠众口倒是堵上了,来让孩子参加考试的大臣再没什么可抱怨的。那些没参加的还有些泛酸,比如索额图的儿子格尔分,就直接抱怨:“我就说应该让孩子去试试的,阿玛您还说他病了,偏拦着不让。”

    “你懂个屁!好好让孩子读书,别什么热闹都跟着凑。”

    “阿玛您…”

    自从索额图被胤礽几次敲打,现在除了一心办差之外,旁的任何事他都不想的。

    正好,他最近得了一份顶要紧的差事,烦心事一堆,哪里有时间想孙子要不要去给太子当伴读。

    说起索额图的这份差事,就得往前说一下,被胤礽赶出宫的那个洋人,南怀仁。

    他不仅没有如胤礽所想,在京城里活不下去后被迫返回自己的国家,反而靠着顽强的意志力和心里的愤怒,一路北上,坑蒙拐骗,走到俄国的境内去了。

    到了俄国之后,他又靠着自己的传教士身份,和强大的语言天赋,轻而易举说服了俄国教皇,把他收编成了小弟。

    教皇觐见沙皇时,还带着他。

    南怀仁找到机会便游说沙皇,南边距离咱们不远,有个国家十分富饶,那里金银成堆,但人们愚蠢落后。沙皇陛下正可以派兵攻打他们,抢他们的粮食和金银。

    沙皇对此十分感兴趣,正好他刚刚继承皇位,十分需要做成一件大事来稳固自己的实力。打了胜仗也能要到金银来充盈国库,简直十全十美。

    于是,在南怀仁的蛊惑下,沙皇决定派使者前往大清,先来探探大清的底细。

    这位使者去年冬至时节从俄国境内出发,只以马车为工具,走了好几个月才走到了大清的边境。因相貌和穿着,还差点被蒙古部落的给扣下了。

    使者来跟南怀仁学了一段时间的汉语,语言上算是勉强过关。

    蒙古的王爷们从他大舌头一样别别扭扭不成调的话,和各种连比划带猜的手势,理解了他的目的和目的地。

    蒙古王爷和手下一番商量,最后派人一路护送这位使者到京城。

    使者一路风餐露宿来到京城,见百姓们的穿着打扮不像是十分有钱的样子,心里不由怀疑,那个沙皇面前十分得意的小人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

    进了紫禁城,使者由蒙古王爷领着觐见了康熙,上交国书,使者表示他们俄国的沙皇早就听说了大清的盛名,十分向往与大清成为盟友国。

    康熙当然不会这么轻易相信他,但把人这么放回去没个回话也不妥,毕竟大清是大国,康熙向往的又是唐皇万邦来仪的气势,索性就让这使者先在驿馆里住下来,容他考虑之后再决定。

    这招待使者的差事,落在了索额图的头上。

    出了俄国的使者,现在京城里还有一拨人,也住在驿馆里,等着康熙接见。

    这拨人,更令康熙厌恶,因为明明知道他们不怀好意,所以故意的安排在驿馆里晾着。

    选伴读的事情过去了,胤礽的读书生活恢复如常。没有伴读,他就可以放心大胆的继续学系统的课程了。

    六月,天气日渐炎热。

    再过几日就是胤礽同学八岁的生辰,他园子里的麦子也接近该收获的时节了。

    收麦子这一天,胤礽同学还特地跟师傅们请假,专门等着看奴才们如何收割。

    他的小尾巴,三阿哥胤祉也过来凑热闹。

    三阿哥已经五岁了,因为还没到该读书的年纪,所以也不太受拘束。

    他圆溜溜的眼睛瞪着金黄色的麦田问:“太子哥哥,那是什么?”

    “麦子”胤礽下巴高昂:“孤叫人种的。”

    “能吃吗?”

    “自然能,不过要磨成粉才行。”

    三阿哥看着那些饱满的麦穗,嘴角疑似留下了被馋出的口水。

    毓庆宫的奴才们为了收这些麦子,还都特地去奉辰苑里培训了一回。因没有镰刀等趁手的工具,胤礽“打劫”了御膳房,拿来了大师傅们切菜的菜刀给奴才们用。

    御膳房敢怒不敢言。于是毓庆宫收麦子这一天,包括康熙在内,后宫的膳食统一换成了,面条。量大管饱,但是要别的花样,没有。

    别问,问就是菜刀都没了,没法切菜。

    康熙知道原因后,哭笑不得。但也没拦着,甚至在麦子被收之后,还亲自来看奴才们打麦穗。

    这小麦收获的过程很麻烦,但是丰收的接过还是喜人的。麦子都收完,又过了两天,经过复杂的去秸秆,脱壳,晾晒之后,毓庆宫里收获了整整五大麻袋的麦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