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历史小说 - 公主她权倾朝野了[重生]在线阅读 - 第4页

第4页

    众目睽睽之下,赵清幼拖着负重千金似的步子走到了一身明黄色龙袍的身影那里,面色淡然若芙蕖地行礼道:“请父皇原谅儿臣擅自闯入议政殿,关于颜将军通敌叛国一事,儿臣有事启禀。”

    此言一出,鸦雀无声的殿内瞬间议论纷纷。

    “这锦昭公主是闹得哪一出?”

    “是啊,颜将军不是待她比自己亲女儿还要宠爱吗,她怎么不帮颜将军说话还来火上浇油?”

    “啧啧,还真是养了一只白眼狼啊,颜绰要是知道了肯定已经后悔死了吧,哈哈~”

    ……

    质疑声,嘲讽声,这些声音如同利箭一般指向那个跪在地上单薄瘦弱的身子,可赵清幼却如同遗世独立地纹丝不动,置若罔闻,自顾恭敬地行着以手加额礼,专心看向上座她的帝王父亲。

    嘉帝身着一身明黄色龙袍,须髯落霜却不失威望,那一双墨黑深邃的眼微眯,带着几分莫测。

    这让赵清幼心中有些忐忑了起来,因为她知道,其实嘉帝的身子如今早已步入迟暮,就这一两年的时间了。

    待到嘉帝一薨逝,以太子和丞相各为首的一场权力争夺就会拉开序幕,也是大宋迈向灭亡的预兆。

    “锦昭,你可知这是何处?”宋嘉帝开口问道,声音仿若枯朽腐木饱经风霜但又铿锵有力。

    赵清幼不卑不亢老实回道:“回父皇,此处为紫宸殿。”

    闻言宋嘉帝拧了拧眉,似有些不悦。

    一旁的刘忠不禁为下面跪着的赵清幼捏了一把汗,弯腰小声提醒道:“哎哟锦昭公主,这是前朝议事殿,可不是后花园,后宫女子不得入殿干政啊!”

    赵清幼一阵头皮发麻,却强忍着惶恐,面色不改反问道:“我母后生前乃是三品女官,辅佐父皇打理江山多余年,国泰民安。刘公公的意思是我母后不知礼节、干扰朝政吗?”

    赵清幼将已故的颜皇后搬了出来,犀利的质问怼得刘忠哑口无言。

    颜皇后身份尊贵,虽是女子却心怀天下,政见与手段皆不输男子,深得先帝青睐,破例承袭官爵,是大宋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女官之一。

    刘忠赶紧跪下认罪:“老奴失言,无意冒犯先皇后,还请陛下和公主恕罪!”

    赵清幼这一番回击令刚才还对她冷嘲热讽的大臣们一下子噤了声,一下子朝堂上鸦雀无声。

    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平日里见生人都害怕的胆小公主此时竟会有如此逼人的气势。

    赵清幼道完小心翼翼抬眸,偷偷打量着宋嘉帝的反应,本以为他会帮着刘忠,怒斥自己不懂朝堂礼数,却没想到他英眉一挑,深不见底的目光中划过一丝波澜,完全没有愠怒之色。

    嘉帝道:“你有何事要禀?”

    赵清幼垂眸解释道:“那密函确实是舅舅所写,当时儿臣就在他身边,但那密函并不是写给北周人的。”

    赵清幼话音未落,便传来了隐隐哄笑之声。

    有人忍不住开口调侃她道:“公主,这写满了北周文的密函不是写给北周人看的,难不成,还是写给我们大宋人看的吗?啊?”那人大笑。

    “就是啊,哈哈……”

    讥笑声如细针般刺着赵清幼的耳朵。

    她侧头打量了一下那些对她阴阳怪气、冷嘲热讽的人,倏然美眸之中闪过一抹亮光,看到了一副熟悉的面孔,一个五十岁左右身穿朱湛朝服,胡子发白的大臣身上,面上挂着肆意嘲弄的冷笑。

    方才也是他率先出言对自己嘲笑讽刺。

    赵清幼一眼便认出了他,此人是礼部侍郎马培。颜绰死后,接任兵权的就是他的侄子马宣。马宣本是军中一个小小营长,后来不知为何,竟能接管颜绰的兵马大权,摇身一变成了高高在上的大将军,还亲自带人抄了颜家。

    回忆如洪流涌现,上一世遭受的冤屈和血仇都夹杂着在她脑海争先恐后喧嚣。

    赵清幼抿唇凝神,很好,既然送上门来,那她就拿马培来开刀好了。

    就在马培以为赵清幼理亏想要再次狠狠羞辱她一番时,赵清幼看着他蓦然失笑,若桃花盛绽,明明淡衣素面,却令人眸前陡然一亮,万物失色。

    马培却莫明背后开始渗出冷汗,高高挂起的嘲笑瞬间僵在了脸上,不解问道:“公主……笑什么?”

    赵清幼面无表情道:“我只是钦佩马侍郎未卜先知。”

    马培愣了愣:“公主此话怎讲?”

    赵清幼露出一个微笑,淡如山间雪莲,道:“舅舅年轻时镇守边疆,把守边关要塞。十五年前,曾有一支可疑的马队过关入宋,实则是北周细作伪装,舅舅带兵追拦,在琅山围堵他们。但战况激烈,走了火,整座山烧了七天七夜才灭,不知诸位可否记得?”

    众人面色一变,回忆被勾起。

    当年这件事引起过不少非议,琅山是一座小山,但是处于灵山秀水之地,上面却住着不少平民百姓。那些jian猾狡诈的北周细作故意扮做百姓的样子,令颜绰难以分辨敌我,且火势凶猛,最后无奈之下只能下令全部剿灭,牵连了不少无辜山民。

    有人接道:“自然是记得的,当初幸存的那些山民还不远万里来告御状,但是先皇心慈,念在颜将军为国除害的份上,只是罚了他几个月俸禄,打了二十大板,告慰了那些幸存山民,此事便告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