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历史小说 - 我靠美食一改炮灰命在线阅读 - 我靠美食一改炮灰命 第20节

我靠美食一改炮灰命 第20节

    两个好朋友拥抱之后,相互打量了对方,发现都变了不少。

    就说姜妤,最近因为学厨的关系,即使今天有认真的打扮,在衣着的选择上不免还是偏向了简单利落的款式,头发也高高的扎起来,盘成一个小啾啾。

    而钱正雅,高中时期走的都是偏中性风,还是学校女子篮球队的成员。

    这会儿走起了淑女风,刚刚见到的时候让姜妤一时之间还有些不适应呢!

    不过对于大学期间一直有发微信打电话的两个闺蜜而言,刚见面的一点小生疏没几句话就消除了。

    这回出来,除了要跟对方见个面聊聊现状,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走吧走吧,我在这儿等了你一会儿了,都觉得饿了!”

    钱正雅拉着姜妤就往美食街街口那边走。

    要说市中心的这条美食街,也算是云洲市很有名的地标了。

    这里,不仅仅有云洲市独有的美味,更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甚至国外的特色美食。

    山东杂粮煎饼、福建千里香馄饨、广东蒸饺、韩国烤冷面、武汉鸭脖、东北麻辣拌……各色美味,占据了整整一条街。

    刚走到街口,就能闻到一股子诱人的香气。

    那是多种食物香气混合的味道。

    “小妤儿你快点儿,刚刚我在公交站就闻到了,街口第一家的铁板烧还是以前的味道!不过人太多已经排的满满的了,咱们去拿个号然后先去吃点别的再说。”

    钱正雅也是厉害的,公交站离美食街街口至少也有几百米吧?这都能闻到铁板烧的味道正不正宗,姜妤也是佩服的要竖起大拇指的。

    其实这会儿还算好了。

    一中现在还在暑假学校没人,来这里排队的到底是附近写字楼的上班族或者来这边旅游的游客,等到了上班时间估计人就会少很多了。

    先去铁板烧的店里取了号,姜妤和钱正雅就从街头一家店一家店的逛过去。

    这一整条街上卖吃食的店铺加摊位,算起来有一百多家。想要从里面找出真正的美味,也是需要真功夫的!

    姜妤和钱正雅也就半年没来,原本高中时期“吃”把这里都吃遍了。即使稍微有几家店有所变动,大部分美味却还在记忆中的位置。

    首先两人去吃的是吴山酥油饼。

    这是一道浙江杭州的传统点心,卖酥油饼的老阿婆就是杭城人,在这儿据说已经卖了几十年的酥油饼了。

    这吴山酥油饼和普通的酥油饼不同。

    一层一层绕在一起像宝塔一样的形状,颜色经过油炸是漂亮的金黄色,上面撒上一层白白的糖霜和桂花,看起来油但吃起来一点儿也不腻,并且入口即化,吃起来香脆松甜,可以说老少咸宜。

    据说这吴山酥油饼做起来工序繁复,光面饼的制作就麻烦的很,现在即使是杭城也只有少数几个地方有卖。

    姜妤和钱正雅一人买了一盒,先吃了一个甜甜嘴巴,就迅速赶往下一个美食店。

    等到一路走来把肚子填了个半饱的时候,姜妤和钱正雅在一家牛rou面馆门口停了下来。

    这也是她们高中时候难以忘记的一道美味。

    这家店里卖的牛rou面,真真可以称得上是一绝!

    牛rou面馆并不大,看起来也就二十平米左右,里头摆了几张桌子,角落那边正好还有两个空位。

    姜妤和钱正雅对视了一眼,钱正雅去占位置,姜妤去点单。

    店里只有做牛rou面的大叔一个人在忙碌着,这会儿他正在揉面,听见脚步声就回头问道,“几碗面?”

    这家店以牛rou面为招牌,就只卖这一碗牛rou面。面的价格也不贵,一碗二十块。

    “吴大叔,要两碗牛rou面!”姜妤道。

    听到客人知道他的姓氏,吴大叔愣了一下,总算是抬头正眼看了一下来人。

    随即笑了,“哟,是小妤啊,你和小雅一起来的吧?你们俩可好久没过来吃牛rou面了!”

    这吴大叔,因为姜妤和钱正雅当初隔三差五的来吃牛rou面,并且每回来都是穿着校服——毕竟是从学校里溜出来的。

    次数多了,也就认识了。

    不过姜妤记得,当初她们来吃面的时候,这家店明明是一家夫妻店。吴大叔负责煮面,他的老婆李月阿姨负责招待客人。

    怎么今天……就吴大叔一个人?

    虽然有疑惑,也不好直接问,姜妤只是笑着回答了吴大叔之前的问题,“我俩不是已经高中毕业上大学了嘛,就算想来您这儿吃也只能等放假了。”

    “吴大叔您这边倒是一如既往的生意好啊!”

    “哈哈,难得你们都毕业了还惦记着我这儿的牛rou面,待会儿大叔多给你们加点牛rou!”

    店里人多,吴大叔也就和姜妤聊了两句,就赶紧转身继续做面了。

    吴大叔家的牛rou面,好的地方有两点。

    第一点是他给的牛rou,好吃啊!

    上好的牛里脊rou,煮过卤过,光那口放着卤牛rou的锅一打开,就是香气扑鼻。深红棕色的牛rou块,吸饱了汤汁,用筷子一按渗出来,咬一口,真的是美!

    第二点,就是他家的面,用的是手工拉面。是吴大叔年轻的时候专门去学的抻面的手艺。

    所谓抻面,是指把面条反复折合对拉而成的面条。对折的次数越多,面条越细,越为难得。

    一半人把七折的面条称为大拉面,十四折以上的面条叫龙须面。

    吴大叔的抻面虽然达不到龙须面的地步,但平均每次抻面都在九扣到十一扣之间,开这么一个门脸只有二十平左右的面点,这水平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来这里吃牛rou面,面条好吃不说,还能近距离的欣赏吴大叔的抻面表演。

    等到姜妤过去和钱正雅在位子上做好,这一轮的抻面表演也就开始了。

    选取一块面剂子,拉长、对折、再拉长、再对折。

    两扣之后,速度开始变快了起来。

    只见面条仿佛在吴大叔的手中活了起来,时而如引蛇狂舞,抻细后在师傅的抖动下又如惊涛骇浪,不过眨眼的功夫,面条就变得越来越细、越来越长。

    扣到十扣的时候,估计是觉得差不多了,吴大叔把面条一把甩进旁边煮的沸腾的汤锅里,然后继续拉第二碗面。

    等到第二碗面的面条甩进锅里,第一批进锅的面条也正好煮的差不多了。

    把面条舀进碗里,浇上一勺牛骨头煮出来的高汤,从卤锅里再舀一勺牛rou放在面条上,配上煎好的荷包蛋,还有一些稍稍烫过显得青翠欲滴的青菜,这一碗牛rou面就好了。

    因着没人帮着招待客人,吴大叔是按照桌子的号码喊人自己来端的。

    姜妤和钱正雅这回来的正是时候,没多久就轮到了她俩。

    过去把面碗端回来,两人相互看了看,碗里的牛rou都快铺满了,确实比正常的量给的多了不少。

    相视一笑,然后挑起一筷子面,“吸溜吸溜……呼……哈!”

    果然还是以前一样的好味道!

    牛rou煮的软烂,吸收了卤汁味道醇香浓郁,入口即化。

    小青菜只是稍稍的烫了烫,但是很新鲜,吃到嘴巴里还是脆甜脆甜的。

    荷包蛋是事先煎好的,只是在煮面的时候放上去,只能说煎的还可以。

    味道最好的是牛rou汤!已经煮了一整天的牛骨高汤,那叫一个鲜美异常,一口喝进去,汤汁顺着食道流进胃里,立马就觉得整个人都暖洋洋的。

    面对如此美味,吃起来格外的快。

    没多久,两人面前就只剩下两只空荡荡的碗,连汤都一滴不剩。

    “呼——啊,终于满足了!”钱正雅摸了摸自己鼓起来的肚子,“在大学里我可想咱们这条街上的好吃的了,最想的就是这一碗牛rou面,今天可算是再吃到了!”

    姜妤赞同的点头,“可不是!食堂的菜完全吃腻了!”

    旁边过来收拾碗筷的吴大叔听的高兴,“你们喜欢吃,那以后有空还是常来啊!”

    “我这店开在这里快十年了,想到有你们这样的客人念着这碗牛rou面,再开十几二十年我也不觉得累!”

    “好啊好啊!那我下次放假还来吃!”

    正说着话,姜妤就看见一个高壮的人影冲进了店里,一屁/股找了个空位坐下,嘴里还在嚷嚷着。

    “爸,饿死了饿死了,快给我来一碗牛rou面!”

    ※※※※※※※※※※※※※※※※※※※※

    感谢在2019-11-24 20:44:43~2019-11-25 21:01:1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jessica(py)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盛世九霄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7章 高中学弟

    在姜妤她们旁边坐下的这人看着高高壮壮像是个成年人,但是等到他抬头,脸上还带着稚气,显然是个少年。

    最重要的是,这个朝着吴大叔喊“爸”的少年,身上穿的还是是姜妤她们高中云洲一中的校服!

    吴大叔显然也对儿子这样的“旁若无人”跑进来就嚷嚷着要吃面有些不好意思。

    对着姜妤她们介绍道,“这小子是我儿子,吴桐。现在也在一中读书,念高二。”

    “不过这小子不爱念书,学习也不认真,也不知道以后能不能考个好大学。”

    这话一出,吴桐才知道旁边坐着的两个客人是他已经毕业的学姐,好奇的看过来。

    “哦~~你是姜妤学姐!”

    居然知道自己的名字?!

    听到吴桐喊出自己的名字,姜妤自己都一脸懵,钱正雅更是直接问道,“你怎么知道小妤儿的名字的?”

    发现了两人的疑惑,吴桐解释道,“学姐不要误会,姜妤学姐的照片,至今都贴在学校的光荣榜上。”

    这话一出姜妤她们就明白了。

    云洲一中是云洲市的第一高中,对于优秀的学生一向都不吝于展现出来。一般每年都会把历届优秀的毕业生照片在布告栏贴出来,供学弟学妹们“瞻仰”。

    姜妤好歹也是考上了全国最高学府之一s大,照片被贴出来也不足为奇。

    只不过碰上被学弟认出来,有些尴尬罢了——毕竟布告栏里的证件照,嗯,大家都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