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页
书迷正在阅读:风谍、街角、当沙雕攻拿到社死剧本、难改、今天也想和竹马贴贴、对不起,我有男朋友了、暗影谍云、进化之路、清荣(小妈)、弃少归来
那一战,伊诺克无比强势地战胜了他的偶像,他的对内前辈,那个称霸了十几年世界第一的伊莱·波顿,从此,德国队的主力顺利交接,伊诺克也坐稳了新的世界第一的位置,直到如今。 这一战,虽然是在苏元离开的四年里发生的,但在他回来疯狂补课现在的乒坛知识的时候,也把那场比赛重播了无数遍。 直到现在也仍然记忆犹新,因此回忆起来无比顺利,即使是在这么紧张的时刻。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有时候人会忍不住感慨古人的智慧,就像现在。 伊莱·波顿看着对面的少年突然一改之前思索的表情,像是明悟了些什么,整个人的气势都不一样了。 嗯?难道? 伊莱·波顿挑了挑眉,见苏元朝他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准备好了,便如前两局那样,发了一个看似中规中矩,却完全挑不出错误的球。 中线区的台内短球。 这是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很难去拧,也很难去拉,最稳妥的应对方法,就是摆短,轻轻搓一下,把这球摆回去。 伊莱·波顿的落点控制地很刁钻,让球正好落在了一个适合搓球但不适合进攻的区域内。 这种球,要说有多难接,倒也没有,只是基本所有的职业球员,第一反应都会是轻轻把球搓回去。 而只要搓回去没有伊莱·波顿那么精准,被他抓住一点点差错,就会被伊莱·波顿狠狠地杀一个回马枪。 前两局里,也有不少这样的球,苏元也都是搓球应对回去的,也因此丢了不少的分。 苏元没有注意到吗?注意到了。 那为什么还要继续这么接继续丢分?乒乓球比赛节奏那么快,真正在赛场上,是很难去迅速调整过来转变一些打法的,更何况是这种接近本能的接球动作。 但这一次,不一样了。 下一刻。 伊莱·波顿发的球才刚刚在苏元的球桌上落台弹起,还没弹到最高点,就看到一个球拍凑近了过去。 反手,红色的胶面直接抵住了球,阻止了乒乓球继续上升的趋势,紧接着狠狠地摩擦、碰撞。 拍面立着向内倾斜着,在触碰上球的那一刻,球拍几乎包住球来了一个二百七十度的旋转。 苏元极其冒险地,在球的上升期,来了一个台内的反手拧拉。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前两局比赛,苏元不知不觉地就被带入到了伊莱·波顿的节奏当中,不断地防守,然后不断地陷入被动,陷入被动又只能防守,就进入了恶性循环。 直到经过吴青柏的提醒,苏元才猛地反应过来。 他差点丢掉了自己最引以为傲的武器。 伊诺克当时是怎么赢下比现在还要更强一点的伊莱·波顿的? 是进攻。 是不断的,充满压迫力的,迅猛无比的进攻。 技巧不如伊莱·波顿完美,落点也没有伊莱·波顿控制的那样精准? 没关系,进攻就好了。 用狂风暴雨般,甚至可以说是极其冒险,不顾后果的进攻,来打乱伊莱·波顿平稳而又完美的节奏,打破他那面铜墙铁壁,才能在十面埋伏中博得一线生机。 伊诺克·罗布的打法和风格,其实和苏元都很像,都是暴力的弧圈结合快攻打法,互相打起来时就会是一场拳拳到rou的视觉盛宴,这也是两人打比赛时互相都感到无比痛快的原因之一。 所以,面对伊莱·波顿,伊诺克·罗布的破局方法,苏元自然也适用。 虽然自己的力量可能还没有伊诺克那样足,但是,苏元也有自己的办法。 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然后,试着把自己的破绽,当成武器来使用吧。 苏元冷静地对自己说。 出色的视力,长久的训练,让苏元无比清楚地捕捉到了球飞来的轨迹。 这一刻,观众的担忧,解说努力冷静的说辞,都与苏元无关,他眼中只剩下了那颗,在他眼中慢放的,白色的小球。 依然完美,依然找不出破绽。 像一座厚重的大山,就要压下来,快让人喘不过气,让人在这种压迫力之下来不及去反应。 突破他。 不要防守。 用进攻去突破他。 于是苏元反手上迎,凭空就像出现了一把大斧,劈向了那连天的山岳。 硬生生地,劈出了一道缝隙。 白色的小球被带上了猛烈的旋转,呼啸着朝着伊莱·波顿的球台飞去。 弧线很明显的,有一点高。 上得了台吗,是会直接出台,还是落台? 明明心里清楚伸长脖子也看不清什么东西,但这一刻,无论是观众席,还是直播间前的球迷们,都不由自主地伸长了脖子,想要把这一球的弧线轨迹看得更加清楚一些。 上台了! 白色的小球压在了伊莱·波顿右手半台侧边的白线内部,弹了一下,紧接着就朝外拐去。 苏元不仅冒险地在那样完美的球的上升期就直接上手反手拧,甚至大胆地,可以说是疯狂的,不计较结果是否能成功的,做了一个变线的动作。 原本应该落在伊莱·波顿左手半台的球,在苏元的变线下,强行朝着他的右手半台落去。 目的就是为了打到对手的非惯用手半台上,冷不丁打一个时间差,让对手在调整过程中错过最佳的接球时机,从而出现失误,直接得分最好,就算能勉强打回来,也能更有机会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