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历史小说 - 在鬼怪文里当县令的日子在线阅读 - 在鬼怪文里当县令的日子 第105节

在鬼怪文里当县令的日子 第105节

    官府的人赶来这个小木楼时,看到的是一排睡得正香的小儿,而赵老三口中的乌大早已经不见人影。

    就连他养的那些通人性的动物也都不见了踪迹。

    这事一度成了琼宁府城的热谈。

    当然,那段时间孩童也被拘得厉害。

    ……

    宋延年替这些不幸的孩子堪舆了一个风水阴宅,将他们葬在了风白山的最高处。

    他燃了三柱清香,烟雾后他的面容有些看不清。

    “我替你们安了个家,从此山水为伴,青山为靠,面朝绿水,愿下一世无病无灾福禄寿全,父母亲友深情长久伴……”

    安葬好那些命苦的孩童,宋延年牵着那头丑驴去寻凤娘。

    他还是在那片河堤的绿柳下看到凤娘的。

    凤娘已经不疯了,她穿着洗得发白却十分干净的衣服,凌乱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偶尔风吹乱了她鬓前的几丝碎发,整个人平和又温柔。

    她正拿搂着一条黄色的大狗,前面扔着一个威风凛凛的小牛风筝,显然她们刚刚玩过了一阵子的风筝。

    春风中,她低头亲了亲大狗儿的头顶,轻声道。

    “小凤,娘和你再放一会儿风筝好不好。”

    大狗也不说话,只是依恋的依着凤娘瘦削的身子。

    宋延年看了好一会儿,这才牵着毛驴走到凤娘身后,他开口唤到。

    “凤娘。”

    凤娘回过头,她有些迷惑的看了宋延年,显然这个少年并不是她认识的人。

    “你是?”

    宋延年轻声笑道,“王记水煎包。”

    迷蒙的记忆好似被一双轻柔的手拨开,凤娘惊喜的看着宋延年,慢慢的积蓄了泪水。

    原来,这也是庇护过她的人。

    宋延年将那老驴的缰绳放到凤娘的手中。

    凤娘诧异:“这是?”

    宋延年笑着道,“我听李家食记的小哥说了,你以前最会做豆腐,做出来的豆腐又嫩又香,流浪不是长久之计,你和小凤总要有生计,就让这老驴为你推磨吧。”

    老驴眼里簌簌的掉着泪水。

    凤娘有些迟疑。

    宋延年拿鞭子用力的甩了它一记。

    “有的人不想做人,就想做畜生,咱们得成全他,不是吗?”

    他将采生折割的事告诉了凤娘,并且阻止了凤娘想要用缰绳勒死毛驴的想法。

    “死了就万事空了,让他清醒又长长久久的过一下这种生活,他才知道自己到底造了什么孽。”

    “刀只有落在自己身上,他才知道什么是痛,什么是悔。”

    毛驴簌簌的掉着眼泪,老眼里满是祈求。

    宋延年:“你就放心吧,我会让你活很久很久。”死了后,阴间还有债要算。

    他挪开视线,随即看向小凤。

    “她这是?”

    凤娘眼里涌出泪水,“神听到了我的哀求和哭泣,祂让小凤还能再陪我好几年。”

    直到小凤自己想走的那一天。

    宋延年看了一会儿笑道,“那很好,小凤也想陪着你。”

    远处凤白山树枝摇摇摆摆,风带来簌簌的声音……

    琼宁府史记记载了一个奇女子凤娘,她在疯癫后突然转好,靠着磨豆腐发家,慢慢的做成了州府中的大商人。

    她一生仁慈,身边常伴一条大狗,唯一让人诟病的是,她对一条老驴万分冷酷。

    少吃少喝不说,动作稍慢就是鞭子伺候,一天到晚的干着推磨的活……

    每个听到故事的人都会对老驴心生同情,但神奇的是,一旦见过老驴,各个又心生厌烦。

    一百姓厌恶道:“凤娘太仁慈了,我只会多抽它几鞭子。”

    这事一度成了琼宁的怪谈。

    第72章

    圆楼镇,青石路旁的赵家。

    赵氏用布巾将小儿背在背上,她一边从铁锅里舀出一勺热水,一边颠了颠背上的小儿。

    她家男人赵兴中正在饭桌上飞快的扒着饭。

    一碗糙米下肚,赵兴中终于缓过了肚中的那股饥饿劲儿,他打了个长长的嗝儿,道一声舒服,闲聊似的问起了自家婆娘。

    “隔壁的好婆怎么回事,我从回来开始就听到她在那儿哭,没完没了的……”

    “她家死人了?”

    话虽难听,但是实在。

    赵氏停了手中的活,她回头撇撇嘴道。

    “没有死人,不过我觉得吧,她家摊上的这事和死人了差不多。”

    都是破家。

    她有些幸灾乐祸的道,“她啊,四个儿子都要被官府捉走了。”

    好婆往日里凭着生了四个儿子横行邻里,作为邻居又差了一个辈分的她,虽然娘家也是圆楼镇赵家人,但明里暗里还是在好婆手上吃了几次暗亏。

    赵兴中诧异:“阿大他们怎么了?”

    赵氏将碗洗的砰砰响,“呸,别叫得这么亲近,不知情的还以为咱们和他们是一样的人。”

    “好婆这几个儿子,简直给咱们圆楼镇丢大脸了。”

    赵氏啐了一口,“这些丧天良的东西,我说他们家前些日子怎么发财了,敢情都是肮脏钱啊。”

    赵兴中无奈,“快说快说,他们到底干啥了!”

    卖啥关子哟!

    “还有,我再和你说一次哈,你别一生气就把碗弄得砰砰响,当家的我在外头讨几个铜板不容易。”

    赵氏:“行啦行啦,赚点钱就啰嗦。”她嘴里大声囔囔,手中的动作却真的放轻了。

    “你才回来所以不清楚,好婆家里的事,咱们圆楼镇里都传遍了。”

    “昨儿琼宁府城里来了好几个衙役,说是要来搜捕赵大他们,你知道他们在府城里做了啥事吗?”

    赵兴中:“还能干嘛,翻高儿呗,镇里早有人说过了。”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赵大兄弟几个干的行当,圆楼镇里大家伙儿也多有耳闻。

    只不过下九流的偷儿也是有道义的,他们不会偷自己同镇的乡亲,并且闯出名声的偷儿还会震慑道上的同行,护住自己故乡这方水土。

    也因为这,圆楼镇的人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赵兴中:“我上次听谁说过来着,赵大赵二爱跑灯花,专门挑着黄昏昏暗时分,众人不备的时候动手。”

    “赵三赵四入行没几年,他们多是活动在天光未亮,那时大家伙儿睡得正憨,这样难度也低一些。”

    说到这里,赵兴中也觉得有两分好笑,乐乐呵呵的和自家婆娘说道。

    “名儿还挺文雅的,叫什么踏早青。”

    赵氏:……

    呸!小偷小摸的还讲究上了。

    赵氏:“不是,这次他们不偷东西了,改为偷拐别人家的小孩,我听那衙役说了,足足十一个孩子。”

    “除了没怎么动手的赵三,赵大、赵二和赵四估计要流放,知府大人气的厉害,京里来了个大官,一直要抓知府大人的小辫子,这事儿撞刀口上了。

    “就是赵三,也要脱一层皮了。”

    “昨天衙役一来,好婆当场就晕过去了,醒来后就一直哭到现在。”

    赵兴中惊了,良久他才找回自己的语言。

    “赵大他们放肆了,这样断子绝孙的活也敢碰?”

    赵氏:“就是,赚再多都没用,官府在他家抄出了许多银子,衙役可不管这些银子是怎么来的,他们通通当做是偷拐孩童的脏银。”

    “现在,好婆家里是人财两空了。”

    说到这,赵氏自己也愣住了,她陡然想起月前那小书生说过啥明水暗水的。

    她喃喃道:“金山过过眼,银山经手散,对上了对上了……”

    赵兴中抬眼看了下突然愣住的婆娘,“媳妇?”

    赵氏一脸兴奋,“当家的,我和你说啊,我上个月遇到高人了……”

    接着她就像是倒豆子一样,噼里啪啦的将月余前的事情说了一遍。

    最后总结道。

    “该!让那好婆不做人,上梁不正下梁歪,老话说得有理!。

    赵兴中:“……“碰巧的吧,哪有这么神神叨叨的事。”

    赵氏却是深信不疑,她越想越觉得那书生气度不凡,见自家当家不以为意的模样,顿时不爽的推攘了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