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历史小说 - 穿越之陛下是个病美人在线阅读 - 第30页

第30页

    “此次题目为——祭天。”

    *

    看着带队缓缓向他们走来的慕容明,高台上的老友纷纷忍不住开口。

    “如何?”“可有可造之材?”“有趣否?”

    小皇帝和众大臣尚坐在高台上不发话,这几个老头便忍不住跑了下去,凑到慕容明身边说话。可没办法,这些家伙虽然一没官职二没权利,但论起辈分来说,却都是大臣们爷爷辈的人。你给他们讲君臣之礼,他们就敢给你讲你小时候穿开裆裤尿裤子的事,半分道理也不讲。

    慕容明安抚了一众老友后,才缓缓走到高台上,对着自家孙子一瞪,饶是权势滔天如慕容澈也只好站起身来,乖乖给自家爷爷让座。

    小皇帝看着坐在自己身侧的老头儿,眉心一跳。

    果不其然,慕容明那人老成精的家伙坐下后,便开始打量苏洵,直把他看得头皮发麻。

    “陛下此举,可收天下士子之心啊。”

    苏洵瞥了他一眼,总感觉这老头儿话里有话。

    慕容明说完这句话后,不再理会小皇帝,转而呼噜噜地喝着小皇帝给准备的茶水,眯着眼睛,一副快要睡着的模样。

    苏洵坐在上座,用眼神示意自家丞相,表示你爷爷快要睡着了,快把他从这边带走。

    没了自己的座位的慕容澈只得和另一位倒霉大臣换了位置,他看着小皇帝无奈地笑笑。

    臣也奈何不了他啊。

    这个时代的世家大族经常会祭祀祖先,所以祭文什么的,都是大家写熟了的,这才不到半柱香的功夫,已有士子找到了思路,在竹简上提笔挥就。宫廷内侍不断往来,传抄着这些学子们的文章给台上之人。

    萧不闻正给陛下念着文章,这次举办文会,苏洵特意让萧不闻代替了王公公的位置。一来,王公公如今年纪有些大了,思维不是太敏捷,苏洵很多时候都没办法很好地用他,二来,萧不闻如今是在给自己办事,他手中的酿酒和制糖的工作是他开辟商路的重要一环。

    而作为内侍的他最大的依仗便是皇恩,所以苏洵也乐得给他做脸,让他在文会上露露面,也好让他更好地给自己干活。

    第一场比赛没什么悬念,只要不是不学无术的纨绔,这些世家子弟在“礼”上面都不会有什么问题,毕竟这些东西已经渗透到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此次评判,由小皇帝,参与大臣和各家族内“特邀人员”共同评判。共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甲则记三分,乙则计两分,丙则为一分,最终以学子的总分,来评比。

    这个由陛下提议的评比方式倒是新奇,避免了以往评判时,你觉得他这方面好我觉得他那方面好会出现的争执。所有能力统一评判,取总数,自然最终得分更高者,便是最优秀之人了。而这个排名,也将最终决定这些学子们将来在朝堂上的位置和官职,决定他们未来是直接平步青云还是需要从基层慢慢做起。

    苏洵满意地看着第一场顺利结束,他正一点点地用后世科举制的思想在影响着下首之人,这跨越数百年的智慧火光,足以成为最诱人的饵料,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将饵料里埋藏的钩子吃掉。

    第二场笔试是“乐”,依旧是抽题的模式,此次抽中的结果是“竹”。

    只不过这次不能再像上次一样了,让士子们写完再让内侍纂抄好给他们看了。乐声会交杂互相影响不说,内侍们也没那个能力把士子们的乐声完全复制过来。

    苏洵便又想了个主意,每五人为一组,坐于堂内,让士子在屏风后演奏,这样一来只闻乐声而不见演奏者,也能避免考官因士子是其熟人而提分。

    此处是皇家园林,小院落数不胜数,都有宫女每日打扫,立等便能用。

    苏洵刚站起身准备转移阵地,便看到慕容明那个老头颤颤巍巍地走到他家丞相面前。

    “清澄啊,老夫想要和你换换,可否?”

    苏洵:……

    第16章 鸡兔同笼

    =====================

    文会已经进行了整整两天,在接连两日密集的考较中,这些学子的真本事已经显露出来了。好在第一次文会的参与者都是各大家族推荐而来的,那些真地徒有虚名腹中空空之人自然不会出现在这里。

    毕竟那些家族中嗅觉敏锐的老狐狸怕是已经察觉到了,这次形式新颖的文会,恐怕不久后便会掀起一阵狂风,吹遍大禹……不,怕是整个华夏的士林,这绵延数百年的察举制度,恐怕也会在这阵风中,逐渐倒塌!

    除了世家对此次文会异常到有些反常的配合之外,还有一点令他有些惊讶,那就是短短两天,围绕着文会居然产生了一整条的产业链!

    原来,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参与此次文会的,但这等文学盛况,怕是任何一个读书人都不愿错过。就小皇帝所知,这山庄附近的客栈,甚至是农户都被包圆了,甚至有的房间被开出了一日一金的价格。看来对于他们二样,就算没办法进如园中一探究竟,能够沾沾文气也是愿意的啊。

    就连苏洵派人每日将士子们的佳言纂抄在册,多达近百份,都不够那些读书人争抢。

    还有甚者,对评判排名不服,为了自己支持的士子而当街对骂甚至打架的。整个京城内文学之风盛行,纵使是走街串巷的脚夫,都要背上几句大家之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