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页
宫中门禁的查的最要紧的,是是否夹带私物和武器,谁能猜得到竟有娘娘扮了丫鬟往宫外头跑?她这才能如此轻松出得三道门禁。 竟连这出宫的门路都如此清楚?承熹轻易不生气,此时却也气怒得厉害:“真是胡闹!怎么您也如此不知轻重?”若是被父皇和母后知道了,罚她禁足抄宫训还是小事,降位分也极有可能。 淑妃笑得无奈:“这不是想出宫来玩吗?我都四年没来过这围场啦!”见承熹还要再训,连忙讨饶道:“承昭已经训过一遍啦,回去我亲自向你父皇母后请罪还不成?”她扮丫鬟扮得好好的,若不是昨夜的刺客闹得人心惶惶,她自己去找了仪卫求庇护,哪能被人认出来? 见公主和太子有话要说的模样,淑妃便出了帐。承熹颦着眉,只觉心中疲惫:“承昭,你们到底瞒了我何事?” 承昭凝视她好一会儿,叹了口气:“皇姐,几年前我便承诺过为淑妃保守这个秘密,此时破誓实在不好。若将来有合适的机会,你自会知道的。” 承熹见他不想说,似另有隐情,想起方才淑妃脸色也是恹恹,只好打住话头,便先行带着淑妃回宫。 重润郡主受伤颇重,至今未能脱险,不敢轻易搬动,现在还未清醒。只是此时储君安危事大,留身受重伤的重润在此更是不妥。 本想小心把重润郡主搬上马车,一路慢行回京城。相府三公子许清鉴却主动留了下来,说是要留下来照顾,待重润清醒后再回京。 太子深深看他一眼,见他面上坚定,不再是来时一副茫然颓丧的模样,似乎想通透了什么,便点头应允了。 围场此行本就是重润提议,此事嫌疑最大的就是她,即便她受伤最重,也脱不去苦rou计的嫌疑。 许清鉴出身相府不会不明白这一道理。承昭虽不敢妄断这幕后之人是谁,却把相府记入了最大的怀疑对象里。 作者有话要说: 淑妃扮作丫鬟大费周章跟着出宫了,但她不是坏人,跟刺客没关系。 ☆、三公子和重润 出了营地山路颠簸,待行上了平坦的马道,承熹总算能阖眼养养神,昨夜情绪大起大落,此时困得不行。正要睡去时忽然想起了什么,睁眼瞧了一圈,见车里只有三个丫鬟,便问:“絮晚呢?” 马车内的红素、牵风和花著都是一怔,低头跪在了她脚边,垂泪涟涟却不说话。 四个大丫鬟已经跟了她十多年,见她们如此神情,承熹心里蓦地一沉,无人开口说话,她只好往好处猜:“……絮晚是受伤了吗?” 跪在她脚下的三人都不应声,垂着头无声哽咽,只能看到肩膀抖个不停。一口腥甜涌上喉头,承熹掏出帕子不动声色咳了血,又把那帕子拢回袖中,闭上眼轻声道:“说与我听。” “昨夜,絮晚为护花著,被一个刺客砍了一刀,气息低弱……我们几个带着她跑了一截路,中途她就没气了……侍卫无暇顾及,我们带不动她,只能放下……” 红素啜泣两声,神色中有痛悔,伏在地上深深哽咽道:“我们跟着太子回了虎枪营营地,今晨一路返回寻她……寻她尸身的时候,已经不见了。” 承熹心疼得像刀绞,眼前更是晕黑一片——尸身又如何会自己跑,这荒郊野岭的,除了被野物叼走再不作他想。 那么个好姑娘,和自己同岁,还那么小……常常安安静静不说话,做了这么多年的大丫鬟却也没怎么学过察言观色,在四个丫鬟中最不通人情……却有一双最巧的手,给她梳了十几年发,绾了十几年髻。 ……如今却尸骨无存…… 这多年相处,承熹早把四人的家世都记在了心中。絮晚生在一个小吏之家,也只有这样出身的姑娘才能入得宫来做贵人的丫鬟。她爹娘为求前程,听闻宫中女官能提携家人,不假思索挑了两个女儿送入了宫给人为婢,也说不上什么好父母。 承熹忍下眼中的泪,见三人还跪在自己跟前,轻声唤:“起来吧,不是你们的错。” 几个丫头都跪着不起身,承熹也没心力再劝,神情疲惫说:“在长乐宫的小佛堂中立个牌位吧。把絮晚平日的衣物首饰都送回她宫外的家中去,厚待她的家人,尤其是她那meimei。” 宫里头不能立衣冠冢,这是规矩,没人能破例。哪怕如老魏公公这般身前荣宠加身的,死后也不过能得一口薄棺,若主子有心招来道士做场简单的法事,定是三生才积来的福报。 承熹心里难过得不行,即便絮晚在她身边伴了多年,即便她七岁便入宫为婢,长乐宫已经算是她的家了。可临到了,却还是只能送到宫外去。 * 许清鉴在帐外吹了好久的风,只是这春风温煦,又不是腊月里的寒风,如何能也吹散他心中烦乱? 这次围场之行他本不想来,心中尚且一团乱麻,哪有玩乐的心思?却听说重润要来,心中一动情不自禁跟了来。远远瞧见她马上英姿,心中又是喜欢又是难过又是心酸,多种滋味搅和在一块儿,更是难受得要命。 昨夜傍晚时,他原是跟着侍卫一行往更为安全的营地去了,侍卫们护在公子小姐四周,前前后后拖了数百米长的队伍。他心中牵挂,从队头落到了队尾,却还是没看到重润,这才觉得不对。 一时心中有惊有疑,更多的却是痛心。别人都跟着一路逃去虎枪营营地,她却留着不走,若不是她是这行刺一事的主使,还能有什么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