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历史小说 - 种子商在古代在线阅读 - 第142页

第142页

    郑江停微微点头,在本子上记着名字,并在后头备注了体力好,嗓门儿大两个特点。

    “下一个。”

    “俺在街上跑着,有个大户询问了些情况,一并买了三十斤去。”

    郑江停眉头微动,备注:运气。

    后面的见前头的开了头,没等郑江停发话见前面的说完就知事儿的开始说:“我是说动了几个寡妇和小哥儿姑娘买的,嘿嘿。”

    闻言郑江停不禁抬头打量了一眼说话的男子,年纪不算大,生的还真是眉清目秀,有点儿意思啊,郑江停记下了姿色两个字。

    陆陆续续一番到了第一。

    “我是到民巷挨家挨户卖的,买四斤减两文,不少愿意买的都咬牙买了两份省钱。”

    郑江停赞赏的笑了笑,做推销这种事,脸皮厚是基础,巧用销售方法是锦上添花,而第一恰好都具有,他很满意。

    回览了一遍簿子上记录的内容,他把有优势的都留了下来,全凭运气的一并给淘汰了,剩下的就只有七个了,加上之前挑选的五个货郎,总共有十二个人,已经差不多了。

    豆瓣坊里紧赶慢赶了两千斤货,胡劲鑫拿了八百,郑江停独留了大头。

    人和货都齐备以后,已经是四月中旬了。

    “听说永安那一带天气还算暖和,我给你收拾好了衣物,只怕下雨冷,再给你装上两件厚实些的,去了那边可别贪凉感染了风寒。”

    “晓得你出门在外也不爱拾掇自己,我准备的都是你素日爱穿的便捷衣衫,只怕日里忙着换洗不过来,又叫绸缎铺子给你做了两件。”

    这几日楚纤未睡的好,眼睑下一片乌青,郑江停知道他是舍不得自己出远门,毕竟成亲这么久以来还没分开过,这一分还分的挺久的。

    “我听说永安繁华富庶,若是此次前去一见当真如此,生意做的顺遂,那下回便带着你一道去永安看看。”

    楚纤温和的笑了笑,以前听娘谈起过永安,确实是处好地儿,否则娘回忆起来时也不会满目怀念之色。

    “好。”

    两口子还未诉多少衷肠,邹筠便急慌慌的提着东西进屋来。

    “这一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生活起居上的东西娘见纤哥儿也给你准备妥当了,只好给你做些小点心在路上吃。”

    拖着东西出门多有不便,货物就装了三车,外加随行的货郎的生活用品衣物,十几个人的东西又是一车,郑江停的东西在一杆子糙老爷们儿里已经是最多的了,东家没人敢说什么,可是郑江停也觉着怪麻烦,不过一想到是媳妇儿和娘的心意,他也是能拿的都拿了。

    “好,点心我带上,别准备东西了,到时候该拿不下了。”

    一家人送着人出去,宅子外头只有一辆自家的马车,商队在城门口等着。

    郑江停上马车前又交待了黄京意几句:“照顾好主夫和老夫人,有事儿等我回来处理。”

    “您放心去吧老爷,奴定然会做好分内的事。”

    郑江停深看了楚纤一眼,离别在即,他总觉着站在门口的人比往时消瘦,踏上马车的一只脚又收了回去,他几大步到楚纤跟前,将人一把揽进了怀里。

    楚纤曲了曲手指,抬手抚在郑江停的肩上:“我等你回来。快去吧,别耽搁了时辰。”

    郑江停慢慢将人松了开。

    “娘,照顾好自己。”

    “放心去吧。”

    马车吱吱呀呀压过青石板,消失在巷子的转角处,楚纤长吐了口气,却是吐不出心中的愁绪,回眸间瞧见邹筠竟红了眼眶,低低落起了泪来。

    “娘,您这是怎么了!”

    邹筠摆摆手:“无碍,娘上了年纪了,风沙迷不得眼睛。”

    “今儿外头风大,冷飕飕的,咱们快进去吧。”

    楚纤搀扶着人往宅子里走,他心里知道邹筠也是舍不得郑江停,当初人就是去外县走货出的事,虽时下已经过去了许久,可邹筠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心悸。

    费着心思安慰人,楚纤倒是没有闲工夫伤愁了。

    郑江停这边一路到了城外,车队已经整装待发,原本郑江停的车队就已经小有规模,再加上胡劲鑫的,两队合一队排面一下子就提升了不少,明眼儿人一眼就能看出是做生意的商队。

    他其实觉着这样怪招摇的,但胡劲鑫透了底说他们这次走的路很安全,而且队伍大也有大的好处,虽然目标大,但是人数多,一般贼溜子不敢随意招惹,也是起了一定的震慑作用。

    事情都有两面性,主要是看哪一面的可塑性更强。

    排在车队中间的胡劲鑫听到马儿勒停的声音,掀开马车帘子:“你可算是来了,再晚点我当你是舍不得温香软玉不肯走了。”

    郑江停催着赶车的家仆将车赶过去:“久等见笑了。”

    “时下可能出发了?”

    城门外旭日东升,金光撒在半隅城墙上,四月风里裹藏着花草的清新,郑江停兴致高昂:“走!”

    日暮时分商队就到了地图上的林城,小城竟有宵禁,得亏路上没耽搁,要是来的稍晚一些城里城门就要关上了。

    商队进城找了地方落脚后,大伙儿累了一天都掏出了干粮,随郑江停同行的都是些村民,舍不下银子去吃馆子,吃的都是从家里带出来的大饼馒头,就着葫芦里的水,虽说味道不好,到底填肚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