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宝月先把送的礼一一拿出来,然后才让爹爹把此行的目的说了。 有了大闺女打前站,再加上这回送的礼把老丈人一家“收买”了,王有银说话的时候底气足了不少。 老高头听完女婿的话,立马就答应了。 第18章 儿时的玩伴 王有银带着闺女和…… 王有银带着闺女和儿子在老丈人家住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就跟着老丈人去了船营县。 从杂木村去船营县有两条路可走,水路和陆路的距离都差不多,杂木村的人更喜欢走陆路。 因为出发得早。老高头一行人到达船营县的时候正好赶上早市。 船营县最大的早市就在船厂附近,老高头对船营县十分熟悉,直接就把女婿带到了早市。 因为这次带的地瓜糖数量太多了,就算给王有钱家留了两千块,这次带过来的地瓜糖还剩下一万多块呢。 为了能快点把糖卖出去,宝月只能忍痛“促销”了。 “好吃的糖块啦,嘎嘎甜,一文钱一块,买五赠一,买十赠三”。宝日的声音洪亮,叫卖声吸引了不少人来围观。 船营县是除了府城外,最富裕的县了。县里的商铺特别多,卖什么的都有。不说整个县城,就光船厂这边的街铺就有两家卖糖和卖糕点的。 铺子里的糖果和糕点的种类繁多,可供大家选择的种类也多。不过铺子里的糖和糕点都是按斤卖的。 第一次见到按块卖的糖,大家也挺好奇的。不少人见一块地瓜糖的块头也挺大的,也就毫不犹豫地掏钱了。 “大姐,花五文钱就能买六块糖,你都买三块了,再掏两文钱还能买三块糖,这多实惠啊。”宝日年纪小长得俊,说话还甜甜的,他的推销一点都不让人反感,反而给人一种很实诚的感觉。买糖的大姐一听还有这好事,登时又掏了两文钱 有一个人买,后面的就都跟着开始掏钱。大家都这样,一有热闹就聚一堆人,别人买了,自己也得买,好像不买就亏了似的。众人一听都觉得这么买糖很实惠,也就不一块两块的买了,全都五文十文的买。 还有不少人财大气粗,一口气买了二三十文糖的,王有银都会再优惠的基础上再给赠送几块,让人家买得开心。 大家只见过降价的,冷不丁来一个多买多赠的,大家都觉得买了就是赚了,都尽量往多了买。 王有银是看出来船营县跟吉昌县的区别了。这船营县的人是真不把五文十文当钱花啊,这买东西也太痛快了。不大一会儿,宝月脖子上挂的钱袋子就已经变得沉甸甸了。 老高头来船营县之前,在家里掐了半篓的苏子叶,用这些苏子叶包糖。四人坐在牛车上,王有银和宝日负责卖糖,宝月坐在两人后方负责把钱装在钱袋子里。老高头则负责四处巡视,以免有人趁乱偷东西。 船厂的早市散去之后,老高头就赶着牛车带着众人往船厂的居民区去。 宝月小时候跟着姥爷来过船营县,不过那时候年纪小,记不太清了,只是觉得好像是来过这一样。 王有银对船营县一点熟悉感都没有,见老丈人熟门熟路的,也不怎么担心,就坐在牛车上悠闲地四处张望。 老高头带着众人来到了一个居民区。这处的房屋十分的奇异,每一家的围墙都围得方方正正的,左右邻里间隔了大概一仗远,可以轻松让牛车通过。前后邻居则隔得更宽,要比宝月来时走得官道还要宽,将近两仗远。 这些院墙整整齐齐地排列成一个大的正方形,宝月十分怀疑设计者有强迫症,这是得多严重的强迫症,能把房子盖成这样啊。 老高头把牛车停在一处房子的门口,这处房子的院墙是用土砖建成的,院墙不怎么高,七八岁的小孩子踮踮脚就可以清楚地看见院子里的景象。这个院墙的存在更像是要告诉外人,墙里面都是我家的地盘。 老高头连门都没敲,隔着土墙直接冲着院里喊了两声“老赵”。 不大一会儿,就见院内一个老头趿拉着鞋子匆匆忙忙地跑出了屋子。 “哎呀,老高你咋来这么早呢?赶早市啊?”老赵头开了院门,亲切地迎接众人。 “这是小月亮吧?” 还没等老高头回他话,老赵头就自顾自地说了起来。 “跟小时候长得一模一样,还是那么招人稀罕。” “这是你家二丫女婿吧,上回瞅着还是小伙呢,一晃眼这老些年过去了,小伙都变成孩他爹了”。 “这小子是小月亮的老弟吧,这姐俩长得可真像,一看就是一个娘生的。”老赵头是个活泼的老头,不用老伙伴介绍,自己就把人全都认全了。 听着这位老爷爷对自己说话的热情劲,好像自己应该认识这位爷爷,但是宝月想破了脑袋,愣是想不起来到底什么时候见过这位爷爷。只好低头装腼腆,生怕尴尬了场面。 老赵头熟练地将老高头的牛车拉进了院子。王有银进了院子,发现这县里的房子也没比自家的房子好多少。都是用土砖盖的,只不过是自家房顶用的是稻草,县里的房子用的是青瓦。 不过用上青瓦这房子档次立马就不一样了。王有银想着等下次家里换房顶的时候,也换个青瓦的,咱也跟县里人住一样的房子。 老高头跟老赵头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他俩的关系要比亲兄弟还好,所以老高头也没跟老赵头客气,直接说明了来意。 --